9月9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副主任孙阔的带领下,对新郑市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改造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西南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大学路南延北段、鸿鹄路、莲花路进行实地查看,详细听取了林业局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新郑市生态廊道建设工作进展迅猛,成效显著,共建成了50条528.44公里约9万亩的生态廊道,基本实现了所有道路廊道建设全覆盖。随着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日渐发展,社会各界对廊道建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逐渐重视,人民群众对环境美化、景观式造林的要求逐步提高,原来廊道建设树种单一、规格低、功能性不强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去年以来,按照“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慢行在中间、休闲在林间”和“大绿量、高密度,多功能、多节点,乔灌花、四季青”的原则,开始对原来建设档次较低或大田造林式建设的廊道进行渐进式的提升改造,共提升改造了郑新快速通道、双湖大道、神州路、S102、西南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郑尧高速、万邓公路等14条约2.45万亩的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提升改造后,林木覆盖率大大提高,生态廊道不仅更净了,更美了,更亮了,而且使新郑市生态小气候进一步得到改善,基本形成了“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
调研组对全市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改造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改造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资金管理不当,极易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二是提升改造后的生态廊道管护工作压力大,管护费用增加;三是市政工程占用廊道,致使部分苗木死亡,不仅影响廊道现象,还造成了资金浪费;三是个别群众在廊道内种植瓜果蔬菜、农作物和放牧,损绿、毁绿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加大对生态廊道绿化提升改造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降低投入成本,强化资金使用审计,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学习外地生态廊道管护经验,在做好生态廊道管护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管护方式,积极探索管护新模式,创新管护资金筹措途径。
三要严格生态廊道征占用审批程序,拒绝廊道内施工、苗木移植、开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四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人蓄危害,不准在廊道内种植瓜果蔬菜、农作物和放牧,严厉打击损绿、毁绿行为,确保已栽植树木、花草不丢失、不毁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