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办公厅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党组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围绕常委会中心工作,提高会务、政务服务质量 一年来,办公厅围绕常委会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在“服务、协调、规范、创新”上下功夫,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内外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各委、室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办好“三会”。全年共完成了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10次常委会会议、22次主任会议、12次机关办公会议、多次秘书长办公会议的筹备工作,撰写主任会议纪要14期,各类会议主持词15份;完成常委会2008年度工作要点及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议题的起草工作。二是围绕常委会工作要点和领导重要活动,搞好协调服务。全年编发常委会领导政务安排和机关工作预排60多份,编发各类短信通知1200多条,保证了领导活动和机关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与相关部门协作,完成大型视察活动。今年,由办公厅牵头,先后组织了对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和“十件实事”进展情况的视察活动,并提出视察报告,为会议审议决策提供了参考。四是认真办理代表建议。今年,办公厅承办代表建议2件,督办6件, 6件督办建议办结率100%,办理工作得到代表的肯定;督促相关部门办理好常委会主要领导接待代表日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使《关于大学南路打通工程与荆胡社区改造开发项目同步实施的建议》、《关于在居民区建设体育设施和场所的建议》等6件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做好人代会期间,常委会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座谈会上涉及办公厅工作意见的办理工作,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五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全年共上报市委请示文件21份、值班报告16期,组织、通知各类公务活动200余次,保证了机关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完成了邀请30名公民旁听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120名公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二、严格制度,规范机关人事管理 在常委会及其党组的领导下,办公厅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严格人事管理,为常委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做好干部任免、调配工作。全年共为8名干部办理了调动手续,为14名机关干部办理了提拔任用手续,接收1名军转干部;在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首次采用“三票制”的办法选拔任用了9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对省管干部、市管干部、科级干部、驻村队员和聘用工勤人员进行年度考核。二是完成工资管理工作。全年办理工资晋级18人次、晋档106人次、职务晋升13人次、确定军转干部工资1人次、工资调动手续6人次,发放2007年度考核奖133人次;根据常委会领导指示和有关规定,将机关聘用工勤人员的基本工资由1100元调整为1300元;办理新增和系统内转移基本医疗保险7人次,退休基本医疗减少手续12人次;为11名同志办理了退休手续,为1名同志办理了病退手续。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完成省管干部调训6人次,市管干部5人次,科级干部1人次;为机关同志订购发放学习资料1000余册,完成各类统计报表30多套;完成2008年度宣传人大制度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优秀代表议案建设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奖励项目计划申报;完成机关26名工勤人员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工作。四是关心同志,服务周到。一年来,办公厅为机关9名同志办理了出入国(境)的备案手续;为机关5名同志的子女办理了市直幼儿园入园手续;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体检,为机关214名同志接种流感疫苗;看望机关住院病人30余次,为机关2名同志向市人事局申请了困难补助。 三、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一年来,办公厅围绕常委会的中心工作,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不断强化服务保障职能,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一是做好会务保障工作。办公厅认真收集整理了多年来会议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资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会议保障的预见性。对一些例行的重要会议做到提前安排、提前筹备,明确目标责任、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内部协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全年共为机关各类会议提供服务保障280余次。二是积极落实资金,搞好经费保障。针对不断增长的办公经费支出,办公厅积极落实资金,严把经费支出审核关,坚决杜绝各种不合理的开支,保证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司机队伍管理,保障机关公务用车。通过开展司机评议、续签(签定)合同等活动,倡导文明服务,安全驾驶,不断提高驾驶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保障公务车130多万公里无事故。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后勤服务。深入开展和谐机关、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善家属院的人居环境,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工作。五是以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机关”为标准,合理配置办公用品,改善办公条件。 四、认真落实“两个待遇”,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 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老干部工作的关键。办公厅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认真落实“两个待遇”,开创了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广泛征求意见,落实政治待遇。今年以来, 办公厅5次组织机关老干部参加市委情况通报会和征求意见会,2次向老干部通报常委会工作,多次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整修机关家属院老干部活动室,为老干部订购报刊杂志;组织老干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缴纳特殊党费和向市慈善总会捐款总计7.83万元。二是搞好服务,落实生活待遇。办公厅定期组织老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安排健康知识讲座,陪同常委会领导看望住院老干部,春节、重阳节组织慰问离退休干部,并且为80周岁以上老干部送生日贺礼;做好去世老干部的丧葬工作,落实各种优抚政策。三是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今年,办公厅组织老干部赴沈阳、大连、南阳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6次组织老干部到机关老干部活动基地开展活动;积极组织老干部参加市直机关和常委会机关举办的书画、摄影比赛,举办了迎新春联欢晚会、“九九重阳节”钓鱼比赛和冬季“文体活动月”活动。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搞好服务保障。办公厅建立了离退休人员信息库和医疗保健、丧葬办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年为老干部看病、治病70余人次,保障老干部参加社会活动2700余人次,提供车辆服务20余万公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老同志的好评。 五、突出重点,关注民生,常委会宣传报道工作有声有色 一年来,在省、市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办公厅拓宽宣传报道渠道,加强深度报道,不断加大对人大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做到了突出重点,有声有色。一是做好会议报道。一年来,共完成1次人代会、10次常委会会议、22次主任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使人民群众了解了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情况,增强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做好视察、执法检查的宣传报道。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组织了多次大型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由于参加领导多,分组多,活动时间长,给宣传报道工作增加了难度。办公厅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积极协调各新闻媒体分组跟随,重点宣传,集中报道,做到了每次视察、执法检查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准确,树立了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做好常委会重要工作和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今年以来,办公厅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工作动态;协调市属媒体加强对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的报道;积极报道常委会机关为四川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四是做好专题,表彰先进。办公厅加强与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民主与法制》专题节目组的沟通,精品专题节目受到常委会领导和广大听众的好评;召开了“第十五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颁奖会”,表彰和奖励了一批获奖者; 在今年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河南省第十七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属新闻媒体6人次获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11月底,《中国人大网站》、《人民代表报》等刊发我市人大新闻60余条,省属新闻媒体报道我市人大新闻300余条,市属新闻媒体报道我市人大新闻1100余条,制作宣传展板30余块,广泛深入地宣传了我市人大工作,促进了我市民主与法制建设。 六、加强文件管理,扩大网络宣传 一年来,办公厅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档案法》及其相关规定,加强对党政“三级文件”、印鉴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保证了机关公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一是做好机关公文收发、存档工作。全年共办理网电传真230余件;整理归档文件630件,会计档案147卷,刻录归档光盘17盘,移交1992~1996年文书档案549卷;开展优秀公文评选活动,编写常委会公报6期、大事记6期,编纂完成《2007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年鉴》;采集图片信息10000余幅,为郑州人大网站、《郑州人大工作》、机关各类展板、资料书刊提供了丰富的图片素材。二是加强管理,办好网站。办公厅采取集中监控和分部门管理的方法,加强对郑州人大网站的管理,及时对人大工作进行网络宣传,全年发布市人大新闻和工作动态信息816条,新增文字资料90余万字、图片资料1200余幅,代表网上提交建议58条;开办“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大讨论活动专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等网络专栏;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构建了“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与市民网络互动博客”,实现了代表、市民、政府部门三方互动,较好地发挥了人大门户网站的作用。三是做好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为保障机关网络的畅通和硬件设施的正常使用,办公厅安排相关部门调整互联网接口70余次,上门维修电脑500余次,为机关150余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七、牢固树立“大接待”理念,积极发挥窗口作用 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健全的机制是做好接待工作的前提。按照《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接待服务规定》,办公厅认真规范接待工作,实行接待工作“一条龙”服务模式,明确责任分工,着重抓好迎送、食宿、行车、安全、存档五个环节的工作。接待重要客团,专门印制《人大接待工作方案》,宴请时精心印制具有郑州特色的席位签;接待后认真做好传真、接待方案、影像等档案资料保存工作,填写接待任务统计表,主管领导严格审批接待费用。每接待一批客人,接待人员都要会同相关部门提前准备,跟进服务,体现出“事事精心安排,时时主动热情,处处温馨倍至”的精品意识,使来宾对郑州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2008年,办公厅先后接待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罗马尼亚众议院外事委代表团,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环资、内司、法律委员会来郑调研,中南地区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教科、内司、法律、农业、选举、民侨委员会等领导。截止11月份,全年共接待来宾571批9514人次,各类调研、学习考察团 534批,完成各项参观考察用车任务,为来宾和机关人员订购机票、火车票700余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