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查落实《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及代表活动阵地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9日上午,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雅伟,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刘满仓、华新定、赵风军、杨勇等带领机关人大代表,对辖区8个镇(街道)的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提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王主任一行先后来到8个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阵地进行一一查看,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情况汇报,翻阅档案资料,详细询问代表活动开展、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情况。总体上看,全区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提升工作自去年10月份开展以来,各镇(街道)普遍高度重视,对照“九有”“六有”标准,积极投入人、财、物,从硬件环境和软件机制各方面进行了改造提升,8个镇(街道)均建成了各具特色、氛围浓厚、设施齐全、制度完善的人大代表之家,并进一步向选区延伸,建设了一批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络点。在充分肯定全区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取得成效显著的同时,王主任还对存在的问题也当场提出意见和要求,针对部分镇(街道)人大年度工作计划未上墙等问题,建议将每年的工作计划向选区和选民公示。针对部分人大工委人员配备不足问题,常委会领导提出,要充分认识人大工作的重要性,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保证人大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刘寨街道人大工委等4个部门作了典型发言。刘寨街道人大工委:按照“九有”标准打造标准化的办公场所,建立“代表活动日”制度,每季度集中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健全“双联”制度(即街道人大工委联系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为每位人大代表发放履职手册,记录履职情况予以公示,安排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大河路街道人大工委: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成集会议学习、图书阅览、书画交流、运动健身于一体的新“代表之家”,利用走廊两侧、广场宣传栏设计文化长廊、宣传栏,以每月15日的“代表接待选民日”为契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并全部办结。迎宾路街道人大工委:设立了代表之家、代表图书阅览室、代表活动健身室、代表履职讲堂的“三室一讲堂”,建立了《代表工作守则》《代表活动制度》《代表视察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季度举办一次人大代表履职讲堂,让代表们更好的服务辖区群众。古荥镇人大:建成1个“人大代表之家”、12个“人大代表工作站”,每月由区、镇两级多名代表进行接访,并通过组织代表学习、开展代表调研视察、评议部门工作、联系选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

就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雅伟指出,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建好人大阵地是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县乡人大建设的政策要求,是加强两个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人大工作,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和法律规定,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充实人大工作人员,并且做到在其位要谋其政,要本着对党、政府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服从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建好阵地、用好阵地。人大阵地建设工作要形成常态化,在“九有”和“六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代表阵地建设的标准,更加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创造性。要进一步规范名称、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等,将本年度工作计划有序列出,悬挂于显要位置。各镇(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为人大代表的联络和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活动阵地的作用,开展好代表学习培训、参政议政、协商问政、接待选民来访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活力。三是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人大代表不是本单位、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而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镇(街道)人大机构要建立“两听两说”机制,即听代表意见,听群众心声,代表把人民的诉求说出来,镇(街道)把代表的意见反映出来。同时要充分发挥代表的自身优势和业务特长,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要加强对代表的教育培训,提高代表议政督政能力,推行代表履职承诺,使“代表之家”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要重视和加强信息宣传,充分发挥代表的典型带动作用、宣传好人大工作的亮点成绩,扩大人大工作的影响力。
座谈现场,与会人员按照“九有”的标准对8个镇(街道)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工作进行了测评打分。
各镇(街道)人大负责同志陪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