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全面了解全市移民工作情况,11月21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阔带领调研组深入到梨河镇新蛮子营、高辛庄、黄甫蔡,郭店镇冯寺、三十里铺及薛店镇观沟等移民村进行专题调研,详细了解移民生产、就业、生活情况,并听取了市移民局负责人关于全市移民工作情况汇报。
新郑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从2004年开始规划,2009年9月正式启动,于2010年8月、2011年10月分两批完成了南阳市淅川县1165户、4625人移民安置任务。现安置在薛店镇观沟村,郭店镇新李营村、双岭村、山根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和庄镇钟观社区6个移民村。为解除移民后顾之忧,使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开展了送亲情、送岗位、送家电、送健康、送文化、送爱心、送法律“七送”系列服务活动。落实了有关政策,围绕“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困有所帮、文明和谐”,实现了移民群众12年义务教育,60岁以上移民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低困群众应保尽保,每个移民村都有公共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享受“双免”工程,优先推荐就业等,让移民群众共享新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搬得入、稳得住”的目标。为帮助移民村理清发展思路,先后组织移民村“两委”班子、“三会”(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代表、部分群众先后9批次到先进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活动。移民安置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移民土地流转4200亩,用于发展有机农业、大棚蔬菜、特色水果、花卉苗木等农业项目。移民群众年均收入从搬迁前的4300元增加到19000元。鼓励和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实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5421.58万元,先后实施了蔬菜拱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保鲜库、休闲木屋、食用菌加工、节水莲藕、葡萄和杂果种植等产业项目41个,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400万元。
本地中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工作涉及7个乡镇20个村。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精神,核定登记了自建国之后因建设大中型水库而搬迁的移民1341人,自2007年开始,每人每年拨付600元后期扶持直补资金。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后扶直补资金4002万元。在项目建设上,不断完善老水库库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投资1857.8万元,实施了新村镇老观寨村饮水工程,和庄镇杜楼村、郭店镇冯寺村、新村镇王毕庄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梨河镇高新庄村、郭店镇三十里铺村和冯寺村、和庄镇杜楼村、梨河镇黄甫蔡村道路工程。小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投资912万元,实施了刘口、王口等村人畜饮水工程,前河刘、小寨等5个村道路工程,王行庄、古城等4个村农田水利工程。
调研组对移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严重制约了移民后续扶持政策的落实。发展传统农业收益率低,发展现代农业因受土地瓶颈制约无法顺利实施。二是个别乡镇主体责任缺位。只重视移民安置和稳定,而对移民生产发展重视不够,造成个别移民村后期扶持政策棚架,发展乏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不断加强科技、文化、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创造就业条件,提高移民就业能力,引导移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帮助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快速发展。
二要落实“三会”制度,把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交给移民群众,及时排查化解移民群众反映的矛盾问题,切实解决移民群众实际困难。
三要进一步强化移民稳定发展主体责任,明确专职领导负责此项工作,落实国家各项移民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增加移民集体经济和个人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