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郑州人大工作正文

为了郑州的碧水蓝天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环保法》贯彻实施侧记

发表时间 : 2005/8/1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2005-1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虽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对此,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反映强烈,要求彻底治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及时发现人民群众关心的城市建设中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把监督《环保法》的贯彻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通过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厉打击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我市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为《环保法》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
自1996年始,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和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等部门一起,就组织开展了环保世纪行活动。这次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了八年,这期间人大代表深入治污、防污的一线视察,给环保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和关怀。仅市人大代表就先后提出有关环保的建议200余件,促使了一大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去年,为推动环保世纪行活动的深入进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又及时向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及环保执法部门发出了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通知,提出按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十五计划,贯彻“1125工程,运用各种监督方式通过大规模、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郑州市在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成立了由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参与的环保世纪行活动组委会和执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环保部门的通报,协调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立了新闻报道特别行动小组,抽调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记者,围绕1125环保工程,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这一活动,参与宣传报道工作。通过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发挥了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鼓励支持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在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利用“四、二二地球日、六、五环境日等特殊纪念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广泛向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文化传播,提高公众热爱环保,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比如:在城区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中,省会二十余家新闻单位,深入市区,对郑州市治理燃煤小锅炉行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社会影响。《让郑州空气更洁净》、《市民渴望蓝天》、《救救郑州的蓝天》、《撕我封条拆你锅炉》等文章,让那些违法者看了胆战心惊,市民看了拍手称快。强有力的宣传攻势,极大的推进了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郑州市环保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补充完善《环保法》体系
  郑州市是一个缺水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饮用水源遭受着污染的侵蚀。1999年年初,市十一届人代会召开期间,丁玉莲、张天全等24位代表分别提出议案,要求加大对西流湖污染的治理力度,尽快制定关于西流湖饮用水源污染治理的地方性法规,大会主席团审查并通过了这两项议案。人代会一结束,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便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饮用水源遭受污染的状况和供水设施进行调查,认真了解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立法主题及整体框架。随后,在经过多方视察后,又组织有关部门针对郑州市的实际情况,起草了《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为了保证立法质量,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拓宽思路,开阔视野;组织专家学者对《条例(草案)》进行论证;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市政府提请的《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进行初审,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其更符合郑州实际,体现本地特色。《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2000年1月1日公布实施。人民群众普遍反映,法规的颁布实施,保护了西部城区的饮用水源,使广大市民喝上了放心水,使污染水源的行为,有了处罚依据。条例实施几年来,效果明显,对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90年代初,市人民政府就环境问题先后发布了《郑州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防治暂行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措施控制郑州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的紧急通告》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1999年10月颁布实施的《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章可循。对大气环境保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实践中有些问题的解决单单靠行政法规是难以解决的。去年以来,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政府部门实施该行政规章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与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市环保局等部门一起,对我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执法情况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立法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框架;赴成都、长沙等地学习大气防治污染方面的立法经验;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邀请专家进行讨论、修改,使法规草案文字严谨,措施有力,该法规已列为今年的立法计划。近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进行了初审,提出初审报告,初审报告汇同法规草案将于近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确保环境“双达标”目标的实现,2000年,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先后两次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现场、实地检查我市环境双达标工作,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常委会会议及主任会议上提出视察报告,起草了关于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努力实现环境双达标的决议(草案),为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提供参考。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多次听取市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情况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及时整改。2000年4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努力实现环境双达标的决议。按照决议的要求,城建环保工委,组织召开环保等相关部门工作会议,统一思想、互通信息,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环保执法部门,对未完成达标任务的298家企业依法下达了关闭、停产治理决定,取缔污染严重的小水泥企业72家,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效果,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01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郑州市一直坚持把巩固达标成果作为工作着眼点,不断深化和提高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连续三年重点开展了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检查企业2万余家次,立案查处重点企业1000余家次,遏制污染反弹,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2003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1400万元建成12369环境监控应急处理厂4座,有效地削减了水污染负荷。其中包括作为国家淮河流域九五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投资7.4亿元,日处理能力达40万吨的郑州市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这些措施使郑州市水污染得到了控制,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加强检查视察,确保《环保法》的贯彻实施
  长期以来,郑州市的空气质量始终未能达标。市区空气质量一般仅为4-5级,天空灰蒙蒙一片,能见度不到100米。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1200多个小锅炉1天即排放4.6万公斤烟尘;1000多台1吨以上10吨以下燃煤大锅炉和遍布市区的1万眼大灶。全市每年约烧500多万吨煤,其烟尘排放量达3.5万吨,再加上10多万辆汽车排放的尾气、露天烧烤烟尘等因素,使郑州市的空气质量更加严峻。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政府及环保部门彻底改变现状,让蓝天和白云早日重现郑州的天空。针对取缔燃煤大灶和汽车尾汽治理的问题,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适时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召集市人民政府督查室、环保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以督办的形式及时反馈至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将其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落实。并与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统一目标,共担责任、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2000年,全市顺利完成10吨以下燃煤锅炉、大灶拆除改造1554台,取缔燃煤大灶8020眼,机动车尾气达标率由60%上升至80%,2000年入冬以来,郑州市民惊讶地发现,久违的蓝天白云又回来了!
  我市部分县(市)80年代初,依靠资源优势,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迅速完成了创业的原始积累,提升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实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由于造纸、耐材、建材、煤碳等行业产业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污染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污染使水环境及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纷纷要求政府拿出具体的措施,严肃查处。针对污染严重的问题。配合环保世纪行,城建环保工委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同时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与新闻媒体联动,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实地检查与听取工作汇报相结合,提出意见建议与督办落实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了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1997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带领人大代表及世纪行新闻单位直接到有污源的企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政府对5000吨以下小造纸厂和其他十五小企业的关停情况 。及时发现和披露无视《环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缔了一些污染严重,整改无望的小造纸、小化工、小冶炼厂。1999、2000年又连续组织执法检查依法关闭、取缔和淘汰了70余家小水泥企业。
  双洎河污染直接影响着新密市、新郑市和河南省、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各级领导十分重视。99年以来,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并邀请市环保局及新郑、新密市政府对双洎河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查,听取当地政府部门负责同志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情况汇报。通过检查工作,促使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处理造成河流污染的沿河两岸的小造纸厂大量偷排污水问题。新密市政府投资350万元,坚决打击治污设施停运和偷排污水行为,同时在下游建起五个氧化塘,减轻了双洎河的污染,使双洎河水质明显得以改善。近年来,经过治理整顿,年产量在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被取缔,60多家未达到一控双达标标准的企业被强行关闭。2002年底,双洎河的水质COD由1997年的1700下降到100以内。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工,偷排污水,造成双洎河污染问题时有反弹。今年3月,为迎接全国人大执法检查工作。针对我市淮河流域几条河流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反弹,我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新密、新郑、中牟等地,对贯彻落实《环保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代表们实地查看了新密市华中造纸厂、中牟银沙纸业有限公司,新郑西关桥双洎河二号断面等地。要求当地政府顾全大局,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督促开工企业要按照环保标准生产排污,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超标的企业要坚决关停,严重超标要依法关闭。要从源头查找造成双洎河污染反弹的原因。针对所看到的双洎河下游新郑西关桥段污水横流,水况极差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人大代表当即要求当地四大班子领导到二号断面实地察看,并现场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处理意见及时反馈到市人大常委会。当地部门领导同志得知情况的严重,亲赴现场办公。新密市环保部门及时驻厂指导督察,对不达标企业坚决给予关停。同时郑州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紧急召集新密市、登封市、郑煤集团、大平煤矿等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环保局长等召开了紧急会议,再次重申:凡超标的一律关停整顿,严重超标依法关闭。双洎河沿岸范围内的,鉴于COD超标,要求造纸企业、煤矿、包括电厂一律停产整顿。执法检查的深入进行,为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责任心、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贯彻落实《环保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