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雪花飞扬,室内气氛热烈。2006年2月27日上午,郑州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出席本次人代会的50多位人大代表,与代市长、副市长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面对面,真诚沟通,共谋发展。
“发言的同志请举手示意。”9点正,主持座谈会的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秘书长李保山话声未落,一双双手迅速举了起来。
“看病难、看病贵是让老百姓最头疼的事情”、“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郑州发展,紧贴社会热点,倾吐百姓心声,代表们纷纷提出了意见、建议,言语之间,闪烁着拳拳之心。
3个小时的时间里,代表们争相建言献策。参加座谈会的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专家、教授,也有工人、普通教师和企业家,希望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期待郑州更快更好发展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美好家园
脚踏实地搞好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十一五”开局的重大决策,也是代表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来自基层农村的人大代表孙淑芬首先发言:“新农村建设要分步走,要积极推进,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搞一刀切,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原先政府补贴建设的医疗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无法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作好村镇规划。”
孙淑芳说,在农村,对农民的管理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地方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普法宣传和道德素质教育了,维系农村管理的通常一种是家族势力,一种是经济实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帮助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文明农民,还要帮助基层政府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村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人才缺乏、待遇差的现状。
周淑敏代表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选准载体,他建议实行6个结合:一是与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相结合,二是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三是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四是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五是与殡葬改革、移风移俗相结合,六是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
市人大代表、巩义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主任刘慕华会前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新农村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意见。她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把底子摸清摸透,一步一个脚印,决不能图虚名、搞形式、求政绩,要让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来自中牟代表团的朱麦囤代表呼吁,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他建议,财政应当加大投入,在乡镇建设文化站、在中心村建设文化大院,以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素质。
幸福生活
加快建设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建设平安郑州和谐郑州”,是座谈会上代表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
“希望能将‘幸福指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考评政府工作的指标之一。”王中朝代表开门见山:“借助这一指数,可以体现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可以检验政府工作的实效,也可以测试出市民的生活质量。”
赵建才代市长当即表态,这个建议很好,并要求在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时加以采纳。
“现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感冒不花上几百元都难以治好,加上一些医院不择手段多收费,重复收费,一些医疗人员医德低下,收取索要红包,更是加重了病人负担,因病返贫已不是个别现象。必须下决心坚决革除医疗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刘慕华代表亮明了自己的鲜明观点:“政府应当承当起责任,把医疗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合理收费,让医院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如何为患者搞好服务上”。
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院长虞婕根据自己的调研提出,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包括交通、道路、停车等城市功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特别是教育,目前只注重九年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孩子处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亚健康状态。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要让老百姓更多地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他们才会拥护政府,拥护改革,积极投入加快发展的伟大事业。许多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存在着教育和亲情的严重缺失。她呼吁,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要不断地适应老百姓的需求。
代表们还反映,现在城乡差距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城市建起了一所又一所豪华学校,农村的一所学校还不如城市学校的一间教室。教育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民脱贫致富,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中央“多予、少取”的政策落到实处。
虞婕代表话音未落,来自省财经学院的王桂堂代表就接上了话:“政府每年都要承诺所办的实事。什么是实事?应该有科学与透明的决策程序,事前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按照与老百姓利益最密切、最直接、最实际,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影响的原则加以排序、筛选,最后作出决策,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真正用在刀刃上,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到关键处。”
史新林、赵军伟等代表关注的则是教育问题,他们建议,郑州作为省会,应该尽快率先普及高中教育,政府要重视企业移交政府管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从娃娃抓起,从点滴做起。
舒适温馨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一位市民都渴望有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是代表们关注社区建设的原因。然而,目前全市不少社区都没有办公用房。陈蕾代表建议,政府要扎扎实实落实好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尽快动工建设158个不达标社区的办公用房,并逐步落实社区的相关配套设施。杨爱荣代表对社区公共用房选址难的问题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开发商建设社区公共用房的积极性。她还指出,现在社区的工作压力太大,什么工作最后都压到了社区头上,这不公正,也不合适。要明确社区的职责,该政府承担的政府应当承担责任,不能推托,不能什么事都压到社区就了事了。
西方发达国家是先现代化,后老龄化,而我国则是尚未实现现代化,就进入了老龄化。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不但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重视。刘耀增代表认为,政府应对老龄化问题“超前思维”,未雨绸缪,及早做好相关设施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
面对代表
饱含深情坦诚相见
“代表们坦诚直言,建言献策,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代表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代市长赵建才表示,“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他说,“我也先提一条建议,希望市人大常委会今后多安排这样面对面的座谈会,让政府经常听取代表的意见,不要等到开人代会了才安排”。赵建才的一番肺腑之言,赢得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对于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赵建才表示,将交由市政府办公厅认真整理,分门别类,并由主管副市长负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领导研究落实。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在调研后,提出解决方案,由市政府督察室督办。
“‘站在新的起点上’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这表明代表们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和定位的判断是准确的。”赵建才说,当前,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快速、可持续发展阶段,这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凸显的时期。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人代会上,省委书记徐光春对郑州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要勇往直前,敢于冲破体制、机制的障碍;要努力解决代表们所提出的上学难、看病难以及交通、环保等一系列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赵建才说:“全市人民权政府对城市进行建设和管理,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政风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清廉、务实、为民的政府!”
面对代表们的期待和要求,赵建才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我们将更多地关注民生,尊重民意,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坚持下去;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郑州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这是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这是一次广纳民意、共谋发展的交流。
透过纷飞的瑞雪,郑州跨越式发展的美好画卷,已经展现在人大代表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