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8月15日,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紧密结合本市的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真抓实干,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农村和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国有工业、商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成效明显,非公有制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四城联创”工作进展顺利,郑东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根据《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市政府编制了2005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获得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通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市政府制定了《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投资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对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标志着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迈上新的台阶。
但是,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空间比较有限;能源、原材料供应形势紧张,电力、电解铝、水泥等高能耗、高物耗企业亏损额上升,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工业结构不太合理,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较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招商引资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等受到制约;违反《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的现象依然存在等。
与会人员认为,下半年市政府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二十字原则”,狠抓“开拓创新、加快发展”18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促进中部崛起、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我市要按照省委提出的“中原崛起看郑州”、增强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下半年,市政府要把握好“稳定政策、分类指导、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经济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开拓创新、加快发展”18项措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增强我市在全省、在中部地区的优势地位,快速提升我市的城市竞争力。
二、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出,确保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龙头产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措施,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积极构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得力措施,稳步推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培植、引进高科技企业;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拉长工业链条,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能源、资源节约,逐步减弱能源、原材料不足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工业项目建设年的有关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做好加州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发挥郑州老纺织城优势,以服装业为龙头,带动纺织、印染等行业的发展。
四、妥善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围绕影响全局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市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以解决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基本完成国有工业、商业企业改革工作,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改组改造,推进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要保证企业改革所需的工人身份置换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千方百计为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开拓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认真落实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的优惠措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查处侵犯外商和外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外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和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六、继续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积极推进代建制试点工作,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代建制等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新途径,健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论证、审批、稽查、审计等各项制度,依法加强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积极推进郑东新区建设和“四城联创”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要认真落实城市建设规划,健全监督稽查制度,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以“四城联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的有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力争如期实现郑东新区建设“三年出形象”和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三年一大变”的目标。
市政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