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郑州市200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初审报告

发表时间 : 2006/11/9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0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后,8月11日,我委组织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预算审查监督顾问,对《报告》进行了认真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一、对今年《报告》的总体评价
  2005年,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指导下,面临审计监督日益复杂艰巨的新形势,恪尽职守,敢于揭露问题,重点突出,报告反映问题真实,工作认真细致。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报告》涉及面广而宽,审计效果明显。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市审计局拓宽了审计范围,深化了审计内容。今年审计共涉及我市部门和单位30个,专项资金项目11个,延伸审计重点纳税企业30家。此次审计查出的问题,直接增加应上缴的财政收入7520.54万元,偷逃税款487.54万元,为投资项目节约建设资金2920.45万元。
  2、《报告》较好地体现了审计的真实性和效益性。今年的《报告》,审计的针对性很强,《报告》内容分三个大项22个方面问题,在详细列出各项内容审计出的问题后,《报告》都提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要求和建议。对本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征求了被审单位的意见,并作出了处理决定,该整改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进行纠正整改,共下达审计处理决定22份,审计移交处理书9份。
  3、加大了对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存在问题的审计力度。内容涉及应缴未缴财政收入、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偷逃税款、乱发奖金补贴等,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了披露。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这方面审计的内容,就列有14项之多,仅此一项就披露问题单位21家,由此可见,审计的力度正逐年加大。
  4、《报告》审计内容高度重视社会焦点,人民群众反映热点问题。市审计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在对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的同时,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内容有: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住房公积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种粮农民直补资金等。与会人员一致反映较好,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审计机关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职能。
  二、审计工作今后应加强的问题
  在认真初审《报告》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重点突出,真实可信,但工作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挤占、挪用应缴财政收入和专项资金问题的审计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大;审计力量和专业人员队伍匮乏,严重制约了审计内容效果;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个别部门和单位“年年审、年年有、年年犯”;缺乏完备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约。
  三、工作中提出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工作中存在的应需加强问题,与会人员建议今后应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严格部门预算管理,对预算编报、批复程序、调整预算、资金追加等审核把关要严,严格执行预算安排,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2、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充分评估,按轻重缓急,分项目安排好、使用好专项资金,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审计中,要“敲重槌、擂响鼓”重点审计,重点监督。
  3、加强审计力量,充实审计人员队伍,培养高起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保障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加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硬起手腕,利用媒体,该曝光的曝光,不留情面,将审计工作逐步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5、建议审计部门将每年审计结果的纠正处理情况继续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专题汇报。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