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7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丁世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就我市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以下简称“四城联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暨“四城联创”工作的领导,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郑州市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暨“四城联创”领导小组,下设5个办公室,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15个工程项目部、22个督导协调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暨“四城联创”工作。
五个月来,我市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和“四城联创”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特别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成绩显著。具体表现为4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二是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在全社会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四是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且大部分工程进展顺利。
一、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情况
(一)道路建设和市容街景美化亮化工作
根据规划,今年的市容街景整治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107国道、金水路东段和未来大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其中107国道改造工程正在组织拆迁,金水路东段改造工程的设计、评审及招投标等方面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未来大道(金水路至航海路)打通工程分两段进行。二是夜景照明工程,今年将着重对新通桥立交桥护栏灯等10余处广场、立交桥夜景照明进行改造,同时还要对中原路、金水路等10条城市主干道的重点建筑楼体夜景照明进行完善,打造夜景照明精品街,目前各重点部位的夜景照明方案均已确定并完成招标,部分已开始施工。同时,十条精品街的楼体照明工作也在督促、协调中。三是对57条支路和背街小巷进行治理,目前,已开工31条,各区正在对其它未开工的26条支路和背街小巷进行招投标。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一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全年共计划建设道路19条、立交桥7座,总投资19亿元,分3批进行。其中,第一批工程已经开工;第二批工程拟于近期公开招投标;除个别难度较大的工程外,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工,年内完工。目前,文化北路穿连霍高速立交工程、未来大道穿陇海铁路立交工程及石化路桥工程、燕凤路跨熊√L河桥工程、西三环—化工路立交、二道街—北闸口立交和未来大道跨熊儿河桥工程正在进行紧张施工;新柳路、农业路(经三路一107国道)、南三环东段工程5月底可望竣工通车;冉屯路和东风路西段工程也已全面铺开;顺河路等7条道路已经通过招标确定了施工单位;河医立交东延工程、农业路—107国道立交、南三环跨机场高速立交等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规划和设计。二是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有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续建工程和垃圾综合处理厂等。三是市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全年计划改造工程83个,排水管涵50公里,泵站5座。第一批招标共33项。北环路与107国道交叉口积水点、东三街积水点、姜砦明沟上游改造等19项工程已开工建设,另14项已具备开工条件,准备逐步开工。第二批30项招标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全部到位,已完成招投标。上述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基本解决市区主要积水点问题。
(三)城区绿化工作
今年我市中心城区绿化工作的重点,一是对现有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年内将重点完成东风渠景观建设和金水河上、下游综合整治。其中东风渠景观建设目前部分标段已展现出综合整治的成果,金水河上、下游整治工程已进入筹备阶段,全部工作也将按计划完成。二是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绿造绿活动,采取新续建公园、游园和对新建道路绿化、鼓励公共单位及居民区开展绿化等措施,使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增加。
(四)商城遗址保护改造
商城遗址保护改造工程主要是对城南路以北、城东路以西的区域内外两侧各20米范围内进行保护性治理,主要包括:商城城墙遗址保护及治理工程、文庙复建工程和城隍庙维修工程。目前,城隍庙维修、文庙复建已告结束;商城遗址保护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全部完成,资金到位后即可组织拆迁。
(五)停缓建工程和户外广告整治等工作
截止到去年底,全市未复工停缓建工程17项,新增8项。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复工项目3个,其它停缓建项目力争在年内复工建设。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和信息亭建设已完成了相关的考察、规划,有关部门正在对大型户外广告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全部进行市场化运作。
二、“四城联创”工作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针对去年全国爱卫会暗访反馈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创卫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召开了誓师大会,并与各区、市直各有关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集中宣传周活动。群团组织主动参与;户外公益广告大量增加;新闻媒体积极配合,如《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均开辟了创卫专栏,郑州电视台运用《今日视点》、《周末面对面》、《绿城对话》节目积极宣传创建工作,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艺术团为配合支持我市创建工作举行了专场演出。
3、突出难点,确定措施。针对“五小”单位和集贸市场整治难问题。2月下旬以来,连续召开了“五小”整治等10个专题会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4、不断改进工作方法。4月14日至16日,成功邀请到全国爱卫办专家张义芳、潘顺昌、陆宝玉等专程来我市检查指导创建工作。通过专家深入现场检查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和对创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创建工作的针对性。
5、试点引路,以点带面。确定金水区为整体推进的示范区,二七区为集贸市场整治的示范区,管城区为“五小”整治的示范区,要求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别召开了“五小”整治、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整治、铁路沿线整治现场会,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根据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市区分工的原则,今年以来,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召开了郑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二是重点抓好市级公园建设。投资约1400万元的月季公园已经建成,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月季花展览会。航海广场(二期)、文化公园(二期)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论证审定,正在协调有关拆迁工作。植物园、北环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初审,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北环公园的拆迁工作也正在协调;11条道路行道树、绿化带改造任务已经完成;新建和改造道路的绿地建设已接近尾声。三是加强督导,促使区级任务落实。截止目前,各区负责承建的7个区级公园、30个游园建设大部分落实。四是加大公共单位绿化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栽植乔木约80万棵,月季210万株,垂直绿化10万余株,屋顶绿化8000余平方米,建设单位居住区绿地499万平方米。
(三)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
按照国家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28项考核指标要求,我市已经达标的有16项,尚存12项指标未能达标。根据我市创模工作的实际,今年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市创模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办公室,制定了创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的创模责任目标和责任考核体系;二是就创模达标的有关事宜组织了专题考察,理清了创模达标的工作思路,并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了创模申请;三是紧紧围绕创模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本着巩固已达标成果,大力推进未达标项目的原则,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正在组织施工;日处理24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综合体现,没有前三项的基础,文明城市也就从根本上无从谈起。当然,除了必要的硬件标准外,文明城市也有自身的考核标准和体系,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积极组织实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方面。一些群众和单位在认识上还不到位,需要加强对个别中央驻郑单位、省直单位和部队单位的协调工作,以争取他们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同时,在领导重视程度上也还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市、区领导重视程度高,有些部门和基层单位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二)整体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方面差距较大。如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化面积比国家标准少5个百分点,需新增绿地836公顷。去年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组织的暗访中被指出7个方面的问题,涉及面广,治理难度较大,致使工作进展有快有慢。如“五小”整治,全市共有“五小”单位3万余家,其中有证的17814家,就有证“五小”整治来说,目前共取缔4256家,通过整治,各区上报达标的有8815家,达标率为46%;集贸市场整治,全市共有集贸市场121个,目前共取缔23个,基本达标24个,整治达标率为39%;城中村整治,全市共有城中村141个,目前整治达标的78个,达标率为55%;铁路沿线整治,目前仅完成整治任务量的40%,其中难度最大的拆迁工作仅完成不到8%:其他整治工作如出入市口、单位居民区卫生等也仅仅完成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均离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有较大差距。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还存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硬性条件不达标的问题;在创建环保模范城的28项考核指标中,有12项不能稳定达标,如城市污水处理,去年距国家标准少14.8%,烟尘控制、噪声控制虽已达标,但随着市区面积增加仍须加大控制。
(三)资金问题。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些工程的建设进度。
(四)组织协调方面。组织协调力度还有待加强,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机构问题。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新的标准对机构设置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方面的要求更高,所占的比重也更大。
四、目前我市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创建卫生城市首先是要通过全国爱卫办专家组的暗访。根据省爱卫办通知,5月20日全国.爱卫办要选派专家来我市对全省38个城市的创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对部分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据悉,近期全国爱卫办很有可能会派专家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进行暗访,如若在此次暗访中不能顺利过关,则无法进入调研和考核验收程序,年底前实现创卫的目标也就很难达到。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形势也不容乐观,一是建设部下发了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其中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过去相比,分别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和1个平方米,还有一些指标也做了相应的提高,加大了工作难度。而我市今年的创建任务都是在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全部完成则基本能达到新的标准。这就要求今年下达的创建任务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否则,就很难达到新的标准。二是每年国家批准的园林城市占全部申报城市的比例不会太高,今年全国申报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较多,竞争非常激烈。三是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的程序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考验的环节,增加了申报工作的难度,也对申报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目前全国已有44个城市和3个城区获此殊荣,其中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12个(包括省会城市7个);还有60多个城市正在创建之中,其中省会城市福州、沈阳、成都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合肥也已进入验收阶段,天津、昆明、南昌、济南、西安等城市也计划于2005年前后申请验收。省内漯河、洛阳两城市的创模工作于去年正式启动,我市的登封也计划在今年迎接验收。作为省会城市和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郑州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围绕创建抓整治。一是打造靓点,高标准抓好107国道、金水路东段和未来大道综合整治工程,为创建工作提供靓点;二是突出重点,对与创建工作有直接关联的部分路段如河南路、北站西干道、秦岭路等要尽快组织起施工,为创建工作扫除障碍;三是搞好统筹兼顾,“四城联创”要坚持园林与卫生城市先行,确保今年创建成功;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主要是巩固达标成果、抓好基础创新和跨年度工作;文明城市要以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重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质量。
(二)加大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快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步伐,对市区户外广告实施市场化运作,加强各种城建规费征管,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调节调度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组织协调。要在实行市五大班子指导各区责任制的基础上,成立铁路沿线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大对铁路沿线的综合整治力度。
(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鉴于个别驻郑部队、单位以及个别市民行动相对迟缓的情况,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及户外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动员和号召省会全体居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共同投身到“四城联创”活动中来,为共建美好家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