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旅游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06/11/9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给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市旅游工作情况提供参考材料,6月1日、2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保山、王平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巩义市、登封市及海洋馆、世纪欢乐园等景区、景点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听取了市旅游局关于我市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参加了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评价
  (一)领导重视,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为了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7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大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郑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了我市旅游业发展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为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有关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相关组织,把旅游业融入到当地主体经济发展格局,全市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支持、全社会参与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今年,市政府又把旅游业与会展业、物流业一起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并希望旅游业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比较优势,先行一步,带动全局。全市旅游业界进一步增强了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的信心,我市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市政府以争创A级景区工作为突破口,狠抓重点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我市旅游精品。去年全市旅游建设投资20亿元,用于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50%,完成了少林寺周边环境及少林寺常住院的整治维修,新建了大型停车场及商业设施,增强了景区综合服务功能;炎黄二帝塑像全年投入9000多万元,并完成了首期工程。此外,在城市周边还形成了海洋馆、世纪欢乐园、丰乐葵园、鸵鸟园等环城游憩带,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由于景区、点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352.4万人次,旅游收入22.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8%和30.12%,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行业管理得到加强,行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旅游行业得到迅速扩大,为了抓好行业队伍的管理,市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管理和培训力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授旅游业发展的新知识、新趋势和新变化,对各县(市)、区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进行了培训,使行业管理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旅游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行业竞赛和评比活动,着力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技能;对旅游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查处和打击旅行社违法经营、导游不规范操作、出境游秩序混乱和非法经营等行为。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行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行业人员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依然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如黄河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农民归惠济区管辖,农民与景区经常因拆迁用地和相关利益发生纠纷,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世纪欢乐园由承包公司自主经营,但对由其发放工资的原占用地单位102名职工却没有管理权,由于个别员工不服从园区管理,多次引发不良事件,致使园区二期工程不能按期进行。
  (二) 旅游业尚需整体向深度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尚未完成向质量型和效益型的转变,在产品开发、营销经营、旅游者体验等方面,需要整体向深度推进。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突出我市的主题形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 对外宣传促销投入不足。对外宣传促销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由于经费的短缺,我市对外宣传促销的力度相对滞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影响了我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 导游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导游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景区乃至一个城市的形象。当前,部分景区、景点的导游不会说普通话,一口的地方方言与景区地位极不协调。有的景区、点的解说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缺乏文化内涵,还存在着导游员随意编造的现象。
  (五) 旅游商品研发能力有待增强。我市以前虽然开发了一些旅游商品,但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旅游商品种类单一,较低档次商品有余,中高档次商品不足,不能显示我市旅游的良好形象。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应把理顺管理体制当成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可以借鉴信阳市设立鸡公山管理区和南湾湖管理区的经验,使景区管理与行政区划统一起来,为景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解决世纪欢乐园的体制缺陷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净化我市旅游投资环境。
  (二)要突出我市旅游特色,努力在深度发展上下功夫。市政府要依据《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和主导作用,整合我市的旅游资源,突出我市的旅游主题,创造出自己的旅游品牌,集中财力、物力努力打造旅游精品,在产品开发、营销经营、旅游者体验等方面推进我市旅游向深度发展。积极筹建中原旅游服务中心,解决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出游难问题,积极发展区域旅游,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发展大旅游提供强劲动力。市政府要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增加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经费。在开发资金方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体制,为把我市旅游业做强、做大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要加强对导游队伍的管理,维护我市旅游的良好形象。要加强对重点景区导游人员的管理,严肃查处“野导”、“胡导”,维护我市的旅游形象。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专家学者统一编写市区旅游和各景区、景点的导游词,及时补充新内容,突出导游词的时代特点和生命力,彰显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五)要注重对旅游商品的研发,努力改变我市旅游商品单一、缺乏创新的现状。市政府要从扩大我市旅游的知名度、促进我市工、农、商行业发展、增加我市旅游产业附加值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旅游商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既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又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要突出本地旅游商品的特色,丰富我市旅游商品市场,切实改变我市旅游商品单一,缺乏创新的现状。
  
                                 2005年6月21日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