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郑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张文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于2002年11月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郑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2004年机构改革后,同年5月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郑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对述职的要求,现将我任经委(经贸委)主任以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底确立了“拉长工业短腿,发挥商贸优势”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提高工业首位度,把郑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要求。作为市经委的主要负责人,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我和经委班子成员一起,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改革和稳定,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抓重点,理清工业发展思路
任职以来,在对全市工业现状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郑州市工业发展实际,按照加快工业发展的要求,提出坚持工业发展改革稳定“一盘棋”的“大经贸”、“大工业”观念,积极发挥经委作为市政府工业经济管理的综合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做强做大企业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省首位度为目标,加大工业投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每年提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措施,2003年,围绕“两个新增160亿”,组织开展了“六个攻坚战”,重点在盘活存量求增量上下功夫;2004年,围绕“五个一百”,明确了“五抓五促”,突出抓好技术改造,着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2005年,围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五个新突破”,努力做到扩大外源与内涵增长并举,促进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按照“抓好当前,谋划长远”的要求,突出抓好全市工业发展规划,组织人员对工业园区、都市工业、通道经济、循环经济、簇群经济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2004年11月,我市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工业大会,明确了“到2008年,实现工业发展‘三个一千亿’”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对全市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抓运行,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针对2002年以来出现的“非典”疫情、煤电油运紧张、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为抓手,建立完善经济运行月报、旬报制度和煤电“双日报”制度,加大经济运行监控力度,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加大能源、运输和资金协调力度,建立了铁企运输协调和银企洽谈例会制度及“电煤快速通道”,有效缓解了能源、运输、资金等“瓶颈”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在全省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次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全部工业投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出2002年全年水平,到年底有望实现三年翻番。(具体情况见附表一)
(三)抓项目,促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以加大工业投入,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编制了重点工业项目规划;发布工业项目投资导向目录;制订技改项目贴息政策;落实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实行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和重点项目月报制度;组织召开重点工业项目投融资洽谈会和工业项目现场观摩会,积极营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2002年至2004年,全市工业技改投入分别完成21亿元、45亿元和112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累计完成重点技改项目164个,年新增销售收入305.6亿元、税金41.43亿元、利润31.88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5.3亿元,是2004年全年工业投入的80.54%。
(四)抓调整,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提升区域性核心竞争力,以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三位一体,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出台了《郑州市重点工业行业2005年——2008年发展纲要》和《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制订了促进工业园区、都市工业和簇群经济等特色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行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制度和特派联络员制度,开辟“绿色通道”;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2004年,汽车、食品、装备机械制造、铝及铝加工等优势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05.1亿元,是2002年176.8亿元的1.7倍,拉动工业增长16.1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附表二)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2004年,宇通集团、中铝河南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跨越50亿元大关;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2002年的108户增加到196户。宇通客车、安飞、中铝河南分公司、三全、日产、郑纺机、郑煤机、金苑面业、先达光碟、正星科技、永通特钢等一批企业的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五)抓改革,促进企业体制创新
围绕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先后召开了“国有‘厂’字号企业改革动员会”及一系列专题会议,向重点改革企业派驻了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指导组,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等,国企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2002年底,全市尚未改制的市直国有工业企业32户,已有23户完成了改革改制工作。宇通重工通过改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开发新产品10余项,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长51.63%。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工作进展较快,共计移交企业自办中小学35所,提前三个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大头落地”任务。河南中孚实业股份公司、永通特钢先后上市,共募集资金人民币6.85亿元。今年上半年,市属9户国有工业企业,已累计分流职工5277人,支付分流费用1.39亿元;安置职工1300人,支付安置费用3265万元。白鸽集团完成了阶段性改制任务;金牛集团锻造公司于4月份改制后,新公司已挂牌运营,油泵油嘴公司的改制重组工作正在进行产权转让协议的签订,改制任务基本完成;电气装备总厂改制后的金阳电气有限公司4月份挂牌运营;一、三、四棉的改革方案正在制订之中。
(六)抓稳定,促进工业发展环境不断好转
一方面,按照“抓基础,消隐患,上水平”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为中心,以事故隐患整改为突破口,制定了《经委系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四级网络”;针对不同季节安全生产的特点,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业企业因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率连续三年控制在0.05和0.02以下,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
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通过向企业派驻稳定工作组;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安置和困难职工救助等一系列工作,认真落实军转干部、企业离退休教师、离退休老干部等重大政策,维护了经委系统的大局稳定,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和良好条件。
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任职以来,我坚持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作为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行动,作为改进工作、正确履行职责的强大动力,采用不同形式主动向市人大及经工委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使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我市工业发展现状,通过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主动征求代表对搞好工作的意见。把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两年多来,共计收到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余件。对每件议案和建议,都逐一指定专人负责跟踪落实,组织相关处室认真办理,与代表进行深入细致沟通,按期答复。2003年办理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建议》被市人大评为优秀议案。
三、加强机关建设,打造经委新形象
第一,加强了委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注重发挥班子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交心通气,以诚相待,互相支持;对干部选拔任用、机关建设等重大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民意,审慎决策;每次民主生活会前主动与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谈心,会中率先开展自我批评。目前,机关干部职工想事、谋事、干事的氛围已经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二,在经委机关持续开展了“两高一满意”、“有一必争,有旗必夺”和“为企业办实事”等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学习型机关新形象。两年来,共计获得市级以上先进单位称号31个。2003年,市经委受到了市政府的通报表彰;2004年,被评为完成目标先进单位;在今年开展的“千家企业评议市直职能部门作风”活动中,市经委名列第四。
第三,加大对工业的宣传力度。近三年来,共编发《郑州工业简报》1000余期、《工作动态》100余期、《领导参阅》70余期;连续组织出版了两期《河南工业》郑州专刊,人民日报、《中国经贸导刊》、《中国经济导报》等国家级报刊上5次报道郑州工业,省、市主要媒体报道郑州工业200余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议和全国工业结构调整会议先后在郑州召开,有效提升了郑州工业的整体形象。
四、坚持廉洁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作为市经委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我坚持“正人先正己”,带头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要求家属、子女,要求他们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没有发生违反规定的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规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三同时”。确定了“机关重点抓自律、系统重点抓行风”的工作思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学文件、听报告、看录相、举办讲座、召开会议等形式积极开展警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市经委机关22个处室,工作人员150余人,没有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五、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实现了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这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工业企业干部职工大干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经委系统全力组织推动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如在工业发展方面,区域性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明显提高,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市)区间工业发展还不平衡;高新科技项目不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在加强企业资产和资本运作方面措施还不够得力;企业家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依然存在,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等。从个人自身来讲,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还不够;深入基层调研,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多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一定会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一,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工业招商引资和抓大项目方面要有新的措施;第二,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作用,在企业做大做强和扶小扶优方面要有新的进展;第三,在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方面要有新的举措;第四,强力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要有新的思路;第五,强化对各类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抓工业领导同志的培训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非常感谢能有这次机会汇报工作,真诚地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意见。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争取为加快全市工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