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建立稳定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代表议案的办理情况汇报

发表时间 : 2006/11/10 来源:郑州人大网

——2005年10月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姜现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汇报市人大代表《关于建立稳定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议案的办理工作情况。
   在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沈世鹏、王建亭、殷惠卿、刘曼云、王宝军等56名代表就《关于建立稳定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提出了5件议案,对此,王文超市长极为重视,龚立群副市长参加了市人大交办该议案的专题会议。会后,市政府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中央、省、市历来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的投入,中央在制定《农业法》的基础上,2004年、2005年中央1号文件都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我市于1999年制定了《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2005年印发了《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都对加大农业投入进行了明确规定。2004年全市财政对农业投入总额达到7.34亿元,比2003年的49394万元增长48.58%;全市农业投入总额占全市本年度财政新增总支出的6.98%,比2003年的5.87%增加1.11个百分点。今年,市本级预算安排各类农业专项资金支出33595.1万元(含切块资金3000万元),较上年的25594.9万元,增长31.26%。从预算安排情况看,我市本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除一般性支出外,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业发展:
   1.农业专项资金9163万元;
   2.林业专项资金2386万元;
   3.水利和气象等专项资金6508万元;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4760万元;
   5.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200万元(含切块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扶贫开发;
   6.农村教育资金、农村卫生及社保资金2338万元,重点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食堂改造、县区贫困生救助和农村卫生院改造、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改革、降氟改水、布病防治、碘缺乏防治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事业发展;
   7.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精神,为加快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预算再切块3000万元增加到农业投入。重点用于安全用水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补助;水利设施补助;良种补贴;畜牧良种补贴;沃土工程;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出口创汇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专项资金。
   针对如何加大农业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农业投入机制的问题,市政府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修订《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现行的《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是1999年11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000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全国人大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进行了修改,有关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现行的《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已经不适应甚至制约了我市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尽快对《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进行修改,强化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明确农业投入资金的范畴,调整农业投入结构,规范农业投入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建立稳定的财政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根据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经专家论证,在按照《农业法》“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不低于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的规定,在保证财政农业支出的法定增长比例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我市财政预算总支出中农业投入所占的比例,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修改《条例》的调研工作已完成,提出的修改意见已列入2005年立法计划并提交市政府法制局进行审核,有望年底前完成修改工作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明年开始施行。
   (二)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业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投资工作的领导”和《郑州市农业投资保障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拟成立“郑州市农业投资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财政、计划、科技、土地、审计及林业、水利、农开等有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农业投资资金的筹集、预算安排、使用、管理和监督等事宜,以加强对农业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综合协调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以尽可能达到农业投入资金的科学分配、合理使用。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郑发(2005)22号的要求,研究出台我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认真贯彻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优化财政税收政策,确保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完善全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意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深化户籍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目前我市已确定以惠济区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试点单位,由市农业局成立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农经、畜牧、种植业等业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与惠济区委、区政府结合,调研方案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制。一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业生产经营和小型农田水利基建项目增加投入的有效机制。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设立各种农业建设、科技、教育基金的机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向内地农业投入。
   (五)优化农业投入结构,增加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建设项目投资比重。今后,我市农业投入资金结构要按照《农业法》第三十八条明确的“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项用于农业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农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体系等”的规定,重点向种植、畜牧、渔业等生产性基础性项目投资,集中资金重点扶持那些带动能力、幅射能力强的农业项目,尽快提高和增强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
   (六)市县两级应建立健全农业发展基金的征收和投入机制。一是在本级财政设立农业基金专户,确保农业发展基金征收到位,安排每年不少于30%的资金用于农业投入。二是按照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省市有关政策,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基金、低产田改造和“沃土工程”专项建设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三是落实王文超市长元月20日会议纪要,按照《郑州农业投资保障条例》关于农业投资经费可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定,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切出一块来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七)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确保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到位。一是严格执行市财政局出台的《郑州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郑州市财政支农项目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和《郑州市财政支农项目专项资金检查办法》;二是通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对市政府确定的扶持农业重点项目实行统一公开招标,在农业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四是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要注意解决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如安全用水问题,农村贫困学生救助等问题,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