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许福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汇报市人大代表《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议案的办理工作情况。
在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志昂、陈蕾、刘一来、沈世鹏、王中朝、虞婕、秦洁等80名代表就《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7件议案,对此,王文超市长极为重视,龚立群副市长参加了市人大交办该议案的专题会议。会后,市政府立即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卫生防疫站)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承担着全市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管理等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网络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急性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已由1992年的346.43/10万降至目前的252.53/10万,并实现连续50年无鼠疫、20余年无白喉、12年无脊髓灰质炎。急性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退至12位。肆虐一方的地方病、寄生虫病被控制或基本控制。重大疫情、灾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不明原因疾病得到了及时调查处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网络直报,为我市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我市疾控机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整体迁建项目已经启动。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市政府已同意市卫生局《关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整体迁建的请示》报告。2005年4月30日,该报告由市发改委书面批复。为早日建成新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发挥其效能,我市邀请有关专家立即展开项目选址工作,经过全方位考察,拟选定中原西路与西四环交叉口向东200米路北的一块120亩土地,进行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新的疾控中心建筑面积为29550平方米、概算投资1.5亿元人民币,现正在进行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底进行开工建设,2007年竣工完成并投入使用。高起点、高规格、高档次,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装备精良的疾控中心建成后,将全面担负起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除此之外,通过国债建设项目的实施,中牟县、新密市、荥阳市疾控机构建设项目已于去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巩义市、新郑市迁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主体工程也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后期装修,年内可投入使用。
届时,全市将初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网络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医疗救治体系
1、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省计划部署,结合省会实际,我市确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中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规划是:建设郑州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指挥和急救网络体系。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渭水四路,占地面积34.025亩,总建筑面积4059平方米。建设、征地、设备资金总投资2367.69万元,其中:国债基建、设备资金72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647.69万元。该项目2004年7月13日开工,2005年3月竣工并验收。
目前,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120急救指挥网络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与其相应的市属六县(市)、上街区紧急医疗救援分中心、急救站正在安装调试联网。覆盖城乡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三级联动体系已初步形成。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急救指挥能力,其中,120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当今最先进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同时受理至少6起120呼救,并将呼救受理和指挥调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准确掌握车辆信息;系统预留接口,正在实施与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市安全生产管理局联合行动,并可以与市公安(110)、市消防(119)、市交通事故(122)等应急系统协调联网,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和指挥调度。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规格为正县级,事业编制96名,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目前,中心开办经费已报市财政局审批,预计今年十月正式运行。
2、传染病后备医院病房楼项目
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市传染病后备医院建设单位。该院的病房大楼已列入郑州市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市大项目办管理。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已经完成,规划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目前,国债资金2544万元已到位,政府配套及医院自筹部分将按工程进度逐步到位。该项目已于2004年12月9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完工。
3、县市医院传染病科(区)建设
郑州市的巩义、新郑、新密、登封四市被省发改委和卫生厅确定为县级医院传染病科(区)建设县。目前四个项目已经全部竣工。
通过以上三项工程的建设,目前覆盖全市的医疗紧急救援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三、卫生监督体系
近年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市高度重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工作,多次组织调研,研究改革方案,并遵循“先建后畅”的指导原则,自上而下有序推进,并于2003年元月成立了郑州市卫生监督所。市属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分别组建了卫生监督执法专业队伍,管城回族区、二七区、惠济区相继成立了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03年全市卫生监督执法覆盖面、监督频次比2002年提高了近30%,群众举报投诉查处反馈率100%,监督执法大案要案处罚数量明显多于改革前。在成立后查处了一大批大案要案,端掉了一批制假窝点,震慑了不法分子,仅市级立案的就有196件,结案145件,扭转了改革前卫生监督软弱无力的状况,执法力度明显增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医疗秩序不断改善,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消费者的权力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改革实践中将不断探索,积极推行卫生监督执法综合管理方式,努力实现卫生事务管理法制化。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