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丁世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在我就中心城区“三年大变样”和郑东新区“三年出形象”规划建设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以审议。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交通通信枢纽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龙头城市,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规划建设郑东新区、改造保护中心城区、带动中小城镇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郑东新区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中心城区“三年大变样,五年出形象”的城市发展目标。三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紧扣“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这一主题,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多方融资、加大投入、市区分工、上下联动,较好地完成了中心城区综合整治和郑东新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三年间,全市共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29亿元,其中,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5亿元,中心城区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构画城市化发展蓝图
(一)高起点做好郑东新区规划。郑东新区概念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33平方公里。郑东新区起步区的规划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改变了以往城市建设“摊大饼”的做法,采用国际征集规划方案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由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相继完成了十几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郑东新区规划方案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整个规划引入了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环形城市的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新区城市结构分为中央商务区(CBD)、龙湖区、商住物流区、大学园区、科技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组团。
(二)高标准做好中心城区规划。委托清华大学等著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郑州市中心城区总体概念性城市设计》和“三年大变”规划,确定了12个子项规划,即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出入市口及节点整治、河湖水系工程、街道景观整治、夜景照明工程、铁路沿线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商业中心区改造与整治、给排水工程、商城遗址保护、城中村改造等,构筑出以“一轴、三区、五环、十街、两线、三路、三河、两湖”为基调的城市发展蓝图。此外,对107国道改造的环境景观规划、城市精品街整治规划也都采用了国际征集方案的方式。
从近三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看,上述规划正在并已经得到有效落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城市框架明显拉大。截至目前,郑州市建成区面积从2002年底的147.7平方公里增长到2005年底的262平方公里,比2002年净增11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从2002年底的220.9万人增长到目前的340多万人,净增124.8万人。为把郑州市建设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中心城区“三年大变”的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三年间,中心城区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其中市级投资124亿元,区级完成投资19亿元,社会投资59亿元;新修、扩建道路62条;新增公园、游园156个,绿地1437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建筑物776.98万平方米,三年大变的目标初步实现。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一是路网结构得到全面改善。三年来全市新建道路40条,通车里程143.6公里,拓宽改造道路23条,新建立交桥4座,目前在建道路13条。这些道路、桥梁工程的建成,在完善城市路网结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畅”的目标得到初步体现。特别是未来路、西北环、郑花路、桐柏路、农业路、经三路拓宽改造不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而且还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二是城市雨污水排放能力增强。完成积水点改造80项,累计疏挖、铺设雨污水管涵78.77公里,改造明沟5.8公里,建成雨水泵站6座,提高了防洪、排涝水平。三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王新庄、五龙口和马头岗三大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其中,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产运行,日处理污水量40万立方米左右;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竣工,日处理污水10万吨,水质达中水标准;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已正式动工。设计使用22年的市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垃圾埋A区已投入使用,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也即将完工,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四是服务设施全面升级。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共完成集贸市场农改超8个,密闭化市场19个,整治大棚式市场59个,整治达标“五小单位”13019个,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造、新建水冲式公厕754座,有453座免费向社会开放。市民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二)街景市容更加亮丽。一是完成了郑花路、西北环等132条主要道路和二七广场等重要区域的改造。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46万平方米,整治门头、牌匾、违章广告125万平方米,粉饰、清洗沿街建筑立面790.6万平方米,绿化、硬化道路200万平方米,道路景观显著改善。以“路平、灯明、水通”为标准,对570条、总长270.8公里的支路、背街小巷的路面、人行道板、侧石、雨污水管道、路灯进行了综合改造,市容市貌较之过去更加整洁美观。二是完成了对11座立交桥、968幢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6个公园内大型娱乐设施、5个大型广场实施了夜景照明工程。改造、新建道路路灯716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完好率95%,亮灯率达到98%以上,市区夜景更加迷人。三是投资1.7亿元对铁路沿线进行全面整治,清运垃圾35万立方米,拆除各类建筑25万平方米,种植绿化带57万平方米,使市区内30公里客运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四是加大城中村和出入市口整治。对141个城中村和23条城乡结合部道路进行了综合整治;22个村庄已通过规划设计论证,其中西史赵、西关虎屯等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燕庄村改造也即将动工;完成了机场高速等10个主要出入市口的整治,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的状况得到彻底扭转。
(三)河道整治效果明显。完成了熊儿河、东风渠、金水河的护砌、截污、绿化、景点等综合整治。整治拆迁各类建筑18.3万平方米,开挖土方60.8万平方米,建成橡胶坝8座;金水河的水源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每天5万吨的景观用水正源源不断注入金水河,一改往日臭河、干河的尴尬局面;经过整治,建成带状公园绿地110.2万平方米,贯穿市区的三条河流已经成为融地方特色区、历史文化区、园林观赏区为一体的风景、娱乐、休闲重要场所,不仅拉动了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空间。
(四)园林绿化快速发展,“绿城”风貌再度显现。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园林绿化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绿化指标逐年提高。目前,建成区内有公园45个、绿化广场17个、游园156个,公共绿地面积1470.6万平方米,建成区的绿地率31.87%,绿化覆盖面积34.8%,人均公共绿地8.1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道路绿化景观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公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具有中原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初步实现了市民出行500~800米就能进入绿地、游园或公园的目标。
(五)商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制定了《郑州商城保护规划》,完成了城隍庙、文庙修复工程;商城文化苑、夕阳楼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六)停缓建工程和户外广告整治不断推进。2003年以来,全市停缓建工程51项,截止目前已复工建设31项;户外广告完成了相关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郑州市户外广告规划》,有关部门正在对大型户外广告进行重新布局,进行市场化运作。
(七)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三年来,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和社区建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关、停、并、转污染企业719个,取缔燃煤大灶5.05万个,对3.3万辆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了治理,使建成区内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年平均达到291天。全市建成一类社区288个,占社区总数的76%,一类小区2084个,占小区总数的65%;一类单位1490个,占单位总数的76%。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服务功能更加完备。
中心城区综合整治规划的实施为今年的“四城联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暗访,验收在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了建设部专家组验收;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今年10月,我市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三、郑东新区建设初具形象
经过近三年的开发建设,郑东新区已初具形象。截止10月底,新区累计引进项目165个,已开工项目10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5亿元,筹融资37亿元,房屋建设面积888.6万平方米,聚集人口约8万人。到年底还将有50多个项目要开工建设,近40个项目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一)CBD形象初现。CBD已确定项目57个,入驻项目51个,其中42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5亿元,房屋开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内、外环正在建设的39栋高层中28栋已结顶,其中7栋已竣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已累计完成18亿元,并已成功举办了两次大型会展;艺术中心正在稳步推进;美术馆、艺术馆主体已封顶。
CBD道路、桥梁、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位;环卫设施、公交、交通、邮政、通讯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CBD中心湖工程基本结束;CBD景观绿化初具形象,完成绿化面积约160万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截至目前,起步区按计划续建、新建道路91条(段),总长度176公里,通车道路44条(段),全长97公里。已开工建设桥梁33座,其中19座桥梁达到通车条件。“三河一渠”治理工程基本完工;热源站建设进展顺利。年底,路、桥及水、电、暖、燃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将实现全面覆盖,满足办公及生活需要。
(三)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土地征用、出让工作稳步推进,土地出让金、项目清理清收成效明显,累计征用集体土地40237亩;规划设计不断深化,审核管理得到加强。完成了东周水厂扩建等42个项目选址和24个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工作以及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等37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工作;组织郑东新区交通管理、意大利国际大厦建筑设计方案评审会等40多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工作。
完成100余宗出让地块的规划定界工作和环卫、消防、文物古迹、抗震防灾、绿地系统、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CBD交通管理等8项专项规划;制定了《郑东新区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地名规划、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
(四)拆迁、安置、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拆迁行政村19个,拆迁8895户,34865人,拆迁房屋278万平方米。安置小区建设不断加快,已开工建设635栋楼,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其中已结顶499栋,20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被拆迁群众7868户,30877人。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对城市管理年的工作安排
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城市面貌可以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亮、绿、净、美、畅”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虽然经过了连续三年的综合整治,但在城市总体中还没有形成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靓点城区、精品街区;在施工管理和市政管理方面,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郑东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不够;个别工程规划设计滞后,存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甚至重复施工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有的工程施工组织不够严密,工期过长,给有些单位的工作和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城市建设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等。
为了较好地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6-2007年集中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
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构筑大都市、建设新郑州”的目标,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重管理、抓重点、上水平、升品位为工作思路,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创建示范社区(小区、单位庭院)、打造精品街区、建设靓点城区、提升文化品位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增强郑州市的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郑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总体目标是:一年城市面貌有明显改观,两年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政府确定将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水系、户外广告、违章建筑、街道景观、市容环卫、社区(单位庭院)环境、重要窗口地区环境整治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区雕塑、夜景照明、新续建重点工程建设等13个方面作为城市管理年活动的主要内容,并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城建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重管理、上水平、升品位上来,并通过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产生质的飞跃,工作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新闻、宣传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注重品位,搞好规划。为使管理年的各项工作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委托著名设计单位对相关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而且方案一经确定,各有关部门必须无条件按规划设计方案实施。
三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建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实情、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坚决杜绝和克服形式主义作风。各指挥部、项目部负责人要坚持一线作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以务实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四是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工作技能。特别是城建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标准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一流意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克服“差不多”意识;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尤其是对中标设计单位、施工队伍的监管,确保设计、施工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努力为建成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一流工程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五是明确市区分工,严格责任体系。即市里主要负责城市主、次干道、城市立交及人行道的改造和修建;市政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市交通管理综合整治;市级公园绿地和雕塑建设管理;城市水系建设;户外广告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夜景照明等工程。各区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各辖区内区管道路的改造和维修及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整治;各辖区内的主、次干道、一般道路两侧建筑物立面粉饰,沿街门头、匾额、霓虹灯整治,占道经营和乱停乱放等治理;各类违章和有碍于观瞻的建筑拆除;区级公园、街头游园、绿地及雕塑的建设管理。
六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评价体系。要在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狠下工夫,制定完善市政设施精细化管养标准和市容卫生责任管理制度,严格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工程概算执行审计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督察等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同时要建立健全督导评价体系。
以上是近三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的一些情况和对明年工作的初步设想,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