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5日)
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副市长孙新雷代表市政府作的《关于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39人,以30票同意,0票不同意,9票弃权表决通过了汇报。
会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奖惩机制,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会议同时指出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招商引资的增长速度不够快,总量不够大;招商引资的结构不尽合理,利用外资的水平不高,缺乏重大项目作支撑;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城市硬件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政务公开不到位,个别单位仍有暗箱操作现象,行政审批手续仍显繁琐,效率不高,政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四乱”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科学招商,理性引资”,坚决剔除高能耗和污染环境的招商项目,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引资力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继续完善投资硬环境,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在扩大招商的同时,也要搞好“安商”。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统一的外资企业投诉机构,加大对 “四乱”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水、电、气等部门的保障力度,协调好项目用地问题;加强对税务、工商、商检、海关、金融、电力等垂直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保障外资项目的顺利发展。
三、充分发挥开发区和重点区域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郑东新区和加州工业城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投资“洼地”。
四、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筛选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特别是公路、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对外开放配套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商(协)会协作、企业参与的招商引资互动和共享机制,发挥优势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逐步使他们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体。
五、着力解决招商引资和土地短缺的矛盾,要尽快解决已经具备条件的投资企业未发放土地证的问题;鼓励现有企业在不增加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增资扩股,提高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比,由外延型粗放发展向内涵型集约发展转变;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盘活土地存量,整合土地资源,扩大发展空间。
六、本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督办,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督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