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新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请予审议。
一、今年1-10月全市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全面开放带动战略,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招商引资工作,全市招商引资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
1-10月,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0家,同比增长21.95%,占全省的25.8%;合同外资额49148万美元,同比增长6.15%,占全省的28.2%;实际使用外资额30027万美元,同比增长52.68%,占全省的32.2%。全市累计引进市外境内项目460 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88.1亿元;其中省外境内项目260个,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7.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2%、13%。在今年全市196个重点项目中,有140个投资过千万元和32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利用了外来资本。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缴纳地方税收5.07亿元,同比增长44.86%,增收1.57亿元,其中营业税有大幅增长,共入库税收3.56亿元,同比增长49.58%。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30%。
1-10月,全市招商引资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利用境内、境外资金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全市利用境内市外资金88.1亿元,是同期利用境外资金的3倍多,利用的境内外资金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二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能源供应业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三项产业合计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62.5%;特别是房地产业合同外资额同比增长3.1倍,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24.9%。三是外资并购及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式。全市新批外资并购项目13个,合同外资金额5917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倍;全市新批增资项目27个,合同外资额13838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7666万美元,分别占全市的28.2%、25.5%。
二、今年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明确招商主体,落实奖惩机制,调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我们将招商引资的主体明确为县(市)区、市直有关委局和市政府驻外办事处三个层次,将县(市)区的主平台作用、市直有关专业委局的行业优势、各驻外办事处的信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织就了一张主体明确、针对性强、覆盖广泛的招商网络。我们明确了各招商主体的引资任务,并严格兑现奖惩政策,年初,奖励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招商引资特别贡献者奖金153万元;同时,从4月份开始,还通过《郑州日报》,对各责任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予以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市上下开展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今年以来,除我市统一组织参加的大型经贸活动外,新郑市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市经委组织20多家民营企业赴福州召开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市房管局组织多家房地产企业赴浙江开展招商,市交通局对正在经营的郑少高速及拟建的郑州黄河公路四桥等6个公路项目进行了公开招商,市台办成功举办了2005台商投资中原论坛暨郑州台资企业协会第三届庆典。在坚持政府招商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尝试市场化招商,聘请一批招商大使和招商顾问,发挥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来郑州投资发展,如市政府高级招商顾问、德国MCG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格吕茨马赫先生自受聘之后,在推动我市与德国什未林市缔结友好城市、加强新郑国际机场与德国什未林帕希姆机场合作、中州大学与德国威斯玛大学开展校际合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扩大开放、吸引投资的社会氛围,更使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从单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从个别领域向多个领域的转变,为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项目库为基础,以各类经贸活动为载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开展项目推介。市商务部门编印了《基础设施、第三产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城中村改造、停缓建工程、成片土地开发》等9本招商项目册,共收录项目226个;市发改委、国资委、经委等部门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也分别制定了国有企业、工业等招商项目册。以此为基础,我市今年有目的地组织参加了2005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广东)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洽谈会、中国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额34.5亿美元,合同外资额5.98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额36亿元。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市还广泛邀请国内外重要客商来我市参观考察,先后接待了美国加州代表团、美国知名华人商务团、德国MCG、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上海世博集团等重要团组,让他们亲身感受郑州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明确投资意向。
(三)以项目为核心,落实推进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培育一批大项目。对重点外来投资项目,我市坚持实施市领导定点联系、市商务局分包督导、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的三级联动推进督导机制,市政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目前,加州工业城项目正在按照“边开发、边建设、边征地、边拆迁”的原则加紧推进,美方已提供拟进驻工业城的项目17个,投资总额5.5亿美元;菲律宾生力集团并购河南奥克集团项目,已完成资产评估、合同起草工作;麦德龙会员制仓储式商场项目已于10月20日正式营业;沃尔玛超市旗舰店项目拆迁涉及的400户居民已动迁完毕;家乐福北辰超市项目已签订场地租用协议,预计年内开业。二七区对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代办组,实行招商落地项目服务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项目立项、行政审批、核准、登记等环节的代办服务,使投资额5400万美元的康师傅食品工业基地项目,从选址到投资仅用了3个月时间,8条方便面生产线也将于2006年春节前投入生产,提高了招商引资成功率,此项做法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此外,我们还对2004年下半年以来重大经贸活动中的签约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51个签约项目中已有17个报批,合同外资额9123万美元,分别占签约项目数、签约合同外资额的34%和56.4%。我们将进一步从提高项目落实率、资金到位率着手,继续做好项目的推进工作。
(四)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郑州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今年,我市重点抓了改善投资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市工商局出台了《鼓励境外投资者来郑投资办企业的意见》,降低境外投资者来郑兴办企业的条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市商务局结合外商在郑的工作、居住、就医、娱乐和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改善外商在郑生活条件的具体措施;市政府外商投诉中心加大了对侵犯外商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1-11月份,全市共受理外商投诉案件36起,已结案31起,为外商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70万元。11月25日,王文超市长亲自带领建委、商务、公安、土地、台办等部门,现场办公,对丹尼斯百货等台资企业反映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上各项举措,件件关乎外商利益,处处都为外商着想,受到了外商的广泛赞誉。同时,从今年8月开始,我市还委托北京零点公司对我市投资环境进行调查评估,查找我市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结果显示我市投资环境在中部城市中居领先位置,但在政策法制和政府服务环境、市场服务环境等方面也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市首次聘请民间机构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议,“掏钱买批评”的做法表明了市政府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利用外资规模纵向比较可喜,横向比较堪忧。纵向比较,我市合同外资额已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实际使用外资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我市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低于长沙(7.4亿美元)、南昌(7.2亿美元)、武汉(11.6亿美元),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是我市利用外资的增长势头还不稳定,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尚未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
三是利用外资结构有待优化。全市利用外资出现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逆向而动的现象,房地产业和能源供应业合同外资额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6.6%,房地产业合同外资额更是增长了3.1倍,长此以往,对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钢铁、耐火材料、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仍然高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规模,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仍然偏小。
四是县(市)区招商引资发展不平衡。1-10月,巩义市、中原区、郑东新区、金水区和新郑市的合同外资额占全市的比重达72%,金水区、巩义市、新郑市和郑东新区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市的比重达48.6%,其它县(市)区利用外资规模较小,有的甚至为零。
五是开发区主平台作用不明显。1-10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外资金额分别为2149万美元、3299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62.5%和80%,合计占全市的1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459万美元、1883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3%和57.9%,合计占全市的11.1%;引进合计也只有27518万元,仅占全市的3.1%;
六是在投资软环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贷款较为困难;政府与企业沟通上的通畅性、及时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企业对投诉后的解决效果满意度不高;治理“四乱”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创新思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自觉将招商引资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市外即外”的招商理念,以优化投资环境为基础,以优化外来投资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创新招商方式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认真做好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发挥我市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以黄河文化、少林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为载体,对郑州进行广泛宣传,树立郑州良好形象,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对投资环境中的问题,我们将于近期召集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市综合投资办事大厅的窗口作用,加强办事大厅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依托郑州门户网站,加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确保一站式办公落到实处;对新落户的重点外来投资项目,全面推行服务代办制,确保投资者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让投资者安心经营;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使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我市的投资优惠政策;市政府将定期对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进行检查,对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认真落实外商投诉案件领导包案制,确保外商投诉得到及时解决,切实维护外商合法权益;继续落实各项相关措施,切实改善外商及其子女在郑工作、生活、办事、出行、娱乐、就医、就学等条件;抓紧编印《郑州商务生活指南》,及时免费向外商发放,方便外商在郑生活。
(三)加强项目库建设和政策的制订工作,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在现有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基础上,组织市发改委、商务局、国资委、经委等部门,共同筛选、调整、更新、推出一批质量高、吸引力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招商项目,统一对外招商;坚决剔除高耗能、高污染的招商项目,广泛吸纳节约型、环保型的招商项目;对招商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和专业化包装,提高招商项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会展、物流、金融、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国有工业、服务业改制改造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出台《〈关于扩大招商引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细则》、《郑州市境内域外资金认定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确保落实到位。
(四)创新招商方式,明确招商重点,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在招商主体方面,继续发挥政府招商信誉度高的优势,鼓励县(市)区、市直委局和驻外办事处开展招商活动;利用我市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在国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鼓励他们为我市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同时,重点强化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国际间的行业合作,对有合作成效的企业,政府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贴。在招商地区和产业方面,我们将以日韩、港澳台及欧美为重点地区,以我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产业为导向,开展招商。针对日韩资企业、台资企业,明年将组织2-3次赴山东、福建和江苏昆山的招商活动。在招商平台方面,继续发挥重点展会的平台工作,力争通过豫洽会、厦洽会、高交会、乌洽会及豫粤、豫沪、豫浙经贸洽谈会等活动,推介我市合作项目,展示我市投资环境,达成一批合作成果。同时,鼓励市贸促会、台协、侨联、工商联等商(协)会自主举办招商活动。
(五)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做好现有项目的推进工作。全力做好加州工业城项目的推进工作,对奥克啤酒工业园区、燕庄城中村改造、鑫鼎光电科技园、康师傅食品工业园等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实施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组织督导组赴项目所在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向市领导进行汇报;对1.5万吨大豆蛋白分离生产项目、加拿大凤凰制药项目等在谈项目,加快谈判进程,使项目尽快落地。
(六)发挥县(市)区和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主平台作用。鼓励县(市)区发挥劳动力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郑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的对外开放的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以上是我汇报的全部内容,请予审议,并请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