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郑州人大工作正文

建设绿色郑州 打造生态城市

发表时间 : 2006/11/17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郑州素有“绿城”之美称,曾以骄人的绿化成就而闻名遐迩。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最终把郑州建设成为森林生态城市,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新的形势下,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城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郑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全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做出了把郑州建设成为森林生态城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了“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的森林生态城总体布局。提出了到2013年,在郑州周边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增森林面积100万亩的宏伟目标。2005年6月22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经过审议,一致通过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并作出了关于实施《规划》的决议。从此,郑州市的造林绿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城郊绿化建设总体布局,全市造林绿化部门以“五大森林组团建设”为重点,以大型生态林带建设为纽带,以林业生态村建设为基础,以森林公园和树木园建设为点缀,通过实施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为了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作为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2006年初,又把森林生态城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列入郑州市三年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的八大建设工程之一。全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建设绿色郑州,取得了卓著成绩。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2.75万亩,是年度目标任务的106%。另外,完成一般造林4.19万亩,县、乡通道绿化801公里,林业育苗0.88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
  建设绿色郑州,打造生态城市,不仅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立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仅仅依靠职能部门是力所不及的,需要全市各方面的支持、协作,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林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林业工作,亲自安排动员,亲自督促检查,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及时解决造林绿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全民参与造林绿化,植树节期间,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带领省、市四大班子领导、省军区和军分区领导一起参加义务植树,为全市人民造林绿化树立了榜样。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视察森林生态城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及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林业工作,积极为我市森林生态城建设出谋划策;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及时召开各种形式会议,采取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与干部考评晋升挂钩等有力措施,大大推进了造林绿化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圆满完成《规划》目标的根本保证。
  建设绿色郑州,打造生态城市,必须依法而行。在这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予了我们以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精神,为了尽快实现“把郑州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森林城市”的目标,市林业局2003年即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于2004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的评审。2005年6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规划,并作出决议,明确指出“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改变规划;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按照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制定配套措施,加强检查监督,保证规划顺利实施。”从而,为我市森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此后,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造林绿化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林业局联合下发了《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郑州市市级造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这三个办法的出台,为森林生态城建设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来,我们将《规划》落到实处。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造林,如尖岗常庄水库水源涵养和邙岭水土保持工程造林,通过租赁农民土地使用权,严格按照河南农业大学和省林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规划和作业设计,组织招标造林,强化工程监理,进行高标准栽植,改变了过去营造单一纯林的做法,多树种混交、近自然式栽植,大力营造近自然、可进入式的森林。2006年春季,在邙岭营造水土保持林1万多亩,在尖岗、常庄水库周边营造涵养林近3万亩,在森林生态城范围内还营造了1000亩以上的片林十多处。市属各市、县,在高速公路两侧和荒山绿化中,也严格按照要求,实行公开招标,由专业植树队因地制宜,高标准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
  森林生态城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全民的参与、支持。我市各级政府响应中央号召,组织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等)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造林绿化工作和森林生态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参与造林绿化事业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植绿、爱绿的良好氛围。今年植树节期间,省、市领导和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全市人民参与造林绿化,到邙岭、尖岗水库、常庄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现场义务植树。两年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达730万人次,义务植树2102.9万株。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由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的我国绿化行业的最高荣誉。能够获得这一荣誉,是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的综合体现和生态良好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初作出决定,提出争取在两年内获得这一殊荣。
  我们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为载体,展示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城乡绿化成果,培养广大群众植绿、爱绿、护绿的主动意识,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造林绿化事业。市政府、市绿化委员会4月开始举办“绿色郑州”摄影、书法、美术大赛; 6月1日又在绿城广场举行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民参与建绿城,万名儿童画绿城活动仪式,邀请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韩国祥司长参加活动,并视察郑州市城乡造林绿化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积极性,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发展,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步伐。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建设森林生态城的目标差距尚远。目前,在森林生态城建设和造林绿化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如个别地区、部门、单位对此重视程度不够;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市属郊县,有的地方荒山绿化、防风固沙任务还很艰巨。在有些地方,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等与森林生态城建设规划不同步,甚至发生矛盾。全市林地如何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占地农民如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等问题,也需要认真解决。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深感任重道远,我们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再接再厉,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尽快将《规划》中描绘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蓝图美景变为现实。□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