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8月9日,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保证“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上半年,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实施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社会事业继续全面发展,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6%;第二产业增长19.2%;第三产业增长13.3%,三次产业比为3.5:50.7:45.8。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夏粮又获丰收,总产77.7万吨,增长7.4%,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20.8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5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亿元,增长40.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8亿元,增长16.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完成103.7亿元,增长42.6%,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8.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4.8%。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制订了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八项重点工程和256个重大项目,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会人员指出: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依靠投资和消耗能源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推动经济转型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与会人员建议,下半年市政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决贯彻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时的讲话精神,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实现二、三产业的双重升级,支持和鼓励发展节能降耗的项目,通过加大对重大工业项目的协调,带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特别是对于超亿元新开工项目的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区项目要严格把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着重安排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体现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益;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要进一步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高速公路物流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会展、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带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搞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加快农业标准化,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确实改变目前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局面;扩大农村的消费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和安全饮水等任务的完成;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继续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任务,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范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
三、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大煤炭、铝土矿、耐火材料资源整合力度,坚决关停并转耗能高、污染重、产出低的小火电;积极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大力宣传建筑节能工作,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贯彻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两项基本国策;加快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投资强度,合理提高城市容积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建立节能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完成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的目标。
四、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扩大利用境内外资金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抓好已签约重大项目的落实;加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着力提高经济的外向型成份。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制定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再就业的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着力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水平,要不断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当前住房,教育,医疗等热点问题,加大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医疗药品价格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十件实事”的工作进度,确保今年对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如期完成;要进一步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所取得的成果,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市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当前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落实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