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郑州人大工作正文

为民谋利公仆志 民族团结赤子心

发表时间 : 2007/4/11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记郑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 管城区北大街村党支部书记巴顺利
  
  郑州市管城区北大街村是个以回族为主的都市村庄,20多年前就已经小有“名气”,“撑起”这一“名气”的是村集体经济的不发达、集体事业落后、村民生活居住条件差,虽然守着省会这座金山却一直戴着穷帽子。20多年后的今天,北大街村更有名气了,村集体资产达到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12万元,全村各项事业发达,村民生活居住条件极大改善,成为管城区乃至郑州市有名的都市小康村。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村民自己的话说,那是以村支部书记巴顺利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20多年苦干、实干干出来的。
  穷而思变  奋发有为促发展
  1980年代,高中毕业的巴顺利被老书记培养几年后,接过了老书记交过来重担,成为北大街村的领头人,这时的巴顺利经过几年的“实习”,对脱掉穷帽子已有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立足位于城区、距市场近、信息灵的优势,积极发展村集体工业经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十年间先后建起十几家企业,199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50万元,比1980年翻两番还要多,村民的福利得到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重大一步。
  上世纪90年代,郑州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为北大街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巴顺利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本村的发展,分析了北大街村的优势,理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稳定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住紫荆山路拓宽延伸的机遇,实现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同时提出实施“三个五工程”,即到1997年村集体经济产值达5000万元,税利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
  巴顺利最大的特点是实干。发展思路确定后,他带领村民两年内在北大街村办了三件大事:投资700万元兴建了民族大厦,自开业以来,年营业收入均保持上600多万元以上,年利税160万元;投资350万元,建立了民泰食品保鲜剂厂,形成年产值300万元;投资300万元,建立郑州市皮革鞋料市场,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三年三大步,1995年村集体收入完成5700万元,税利510万元,“三个五工程”提前实现两项,北大街村的集体经济强壮了,村民折子上的钱多了,村里家家户户的笑声更响亮了,巴顺利他们说话干事更自信了,村子终于脱贫了,北大街村由此成为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的首批“小康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郑州的商贸优势逐渐显现。北大街村地处市区繁华地段,可谓寸土寸金,为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巴顺利果断提出了“扒开围墙建商店”和“退二进三”(退出工业,进入商业)的发展思想。在他的坚持下,村里先后关闭坐了赢利空间已经很有限的饮料厂和震动器厂,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临街商业用房对外出租,同时扩大了皮革鞋料市场的规模,当年不到半年时间就为村里增加400万元收入,同时实现了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转换。
  富而思源  维护大局促团结
  作为一个回族村,巴顺利还有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保证民族关系和谐,维护安定团结。北大街村经济20年的持续发展,使村民生活生产得到极大改善,为村里各项民族工作开展创造了条件,全村回汉群众关系和谐,安居乐业。然而,就在这时,一项城市建设工程使这个都市村庄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化,此间所发生的诸多事情,使巴顺利经受了更多的考验。紫荆山路拓宽工程是郑州市老城区改造和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是构建城区南北交通框架的重要主干道。根据规划,这条道路将穿村而过,这就意味着村里三家骨干企业要停产搬迁,几百户村民也要进行搬迁,仅就企业停工搬迁,将给村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00万元,同时使400多名村民职工下岗。
  权衡利弊,巴顺利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建设拆迁虽然对村里经济建设造成相当的影响,但也为村里酝酿多年的规划改造和村经济结构升级提供了契机,更为重要的是北大街村能有今天就是得益于城市的发展,饮水思源,北大街村为城市改造作出牺牲也是应该的。但是,村里的群众甚至村两委班子的有些成员却没有想到这些,面对即将到来巨大变故,一时间村民群众人心浮动,思想混乱,对村子未来的命运更是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作为回族村的现实,巴顺利首先说服村两委班子统一思想认识,决心服从城市建设大局,保证按时完成搬迁。在他提议和主持下,村两委班子成员迅速分工包干深入到搬迁户挨家挨户作思想工作,宣传政府的补偿政策,同时村里很快拿出相关政策,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村民搬迁,并首先对村里占少数的汉族村民进行了搬迁。汉族村民的迅速搬迁和妥善安置让回族村民吃下了定心丸。由于工作细致,措施得当,北大街村在限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集体和村民搬迁任务,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了条件。在紫荆山路工程竣工表彰大会上,市政府授予北大街村“打通紫荆山路优秀单位”,同年巴顺利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北大街村被授予“第三次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富而思进  百尺竿头更进步
  紫荆山路工程曾给北大街村的发展造成影响,但是建成后的紫荆山路宽阔通畅,立即盘活了多年来困扰管城区发展的棋局,也为北大街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市政府为补偿北大街村搬迁中的损失,把紫荆山沿路8#地和32#地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北大街村,飞来的惊喜让北大街的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巴顺利同村两委班子充分分析了两块地的优势和潜在价值,决心从经营好这两块地开始,实现北大街村发展的新飞跃。
  2002年,他们利用8#地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办公为一体的紫鼎商务中心,。紫鼎商务的建成和招商成功,为村里增加了6000万元固定资产,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北大街村发展模式实现了重大转变。
  对于32#地开发利用,2002年10月,巴顺利代表北大街村同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签定了合作开发建设大型超市——易初莲花郑州紫荆山店的项目合同书。这个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目前全国最大的易初莲花超市工程仅14个月便全部完工,使得正大集团对北大街村的合作精神和工作作风深为叹服。巴顺利先前向村民提出的“三个一工程”,即“产值一个亿,利税1000万,人均收入10000元”已提前两年实现。
  在村集体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巴顺利顺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及时启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改制和都市村庄城市化改造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巴顺利坚持所有的改革改制方案都要由村民大会全票通过,坚持做到公开公正。这一做法一时间在管城区乃至郑州市传为佳话,被树为全市都市村庄改造的样板。2006年,经过村民大会表决,由村集体经济改制而成并由巴顺利担任董事长的河南紫鼎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张,北大街村全体村民实现的由村民向股东的转换。同时,村里一次性拿出800万元,为全体村民办理了社会统筹和医疗保险,使他们实现了从村民到市民的转换。眼下,21层的村民高层住宅正在建设中,2008年可即可入住,可以想见的未来,北大街村民的生活将是更加“比蜜甜”。
  牢记使命 积极履职为民言
  由于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和民族工作上突出表现,从1999年开始,巴顺利连续当选市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当代表的近十年间,他的崇尚实干的性格也有了充分的展现。他通过履职,积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积极为都市村庄的城市化改造建言献策。几年间,他牵头同其他代表一道对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村庄改造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提出了“以管城区北大街村为例谈都市村庄的城市化改造”、“以管城区北大街村为例谈都市村庄集体经济改制中几个重要问题”、“关于对都市村庄村民实行社会统筹,推进都市村庄改造的建议”、“关于都市村庄村民比照城市国有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的建议”等十几项专题调研报告和建议,为政府制定都市村庄改造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在实践中得到采纳,对郑州市都市村庄的造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闭会期间,他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开展视察、检查、学习座谈、担任执法监督员等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2006年,他先后参加了省高级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动员大会、管城区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验收测评、管城区政府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视察了管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民委的评议活动和市人大民族宗教代表专业组对民族工作的视察等十多次代表活动。
  今年10月,巴顺利作为管城区选出的市人大代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口头述职。在述职报告中,他坦诚地写到,“怎样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的重托”,是我从当选人大代表那一天就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担任人大代表近十年的过程,也是我对这句话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不仅体现在人代会期间的审议和选举,更体现在闭会期间学习、视察、调研和走访选民,并通过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当好人民群众忠实的代言人。在我心中已形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要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务、搞好本职工作,以自身的模范行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这也将是激励我今后不断成长、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