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郑州人大工作正文

关于杭州南京等市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 : 2008/1/28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62474,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王平副主任的带领下赴杭州、南京、苏州等市,采取座谈、询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以上诸市的旅游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杭州、南京、苏州等市在体制改革、宣传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南京等市在旅游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

    (一)体制改革添活力。旅游管理体制一直是中国旅游行业的一块“心病”。由于各地的旅游主管部门相对于其它部门成立较晚,成立之初,各项职能的分割已经定型,导致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一直得不到落实,旅游管理效率低下,旅游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杭州市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在旅游体制上走了三招妙棋:一是成立“杭州市旅游委员会”。2001年底,借助机构改革的东风,杭州市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杭州市旅游局,成立了“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上海为旅游管理委员会,杭州的机构名称中没有了“管理”二字,其初衷是弱化管理职能,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和发展职能),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成立旅委,决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杭州市在机构调整中赋予了市旅委许多职能。在原有的旅游局职能继续保持的情况下,主要增加的职能包括:其一,综合协调职能。成立了市旅游商贸系统,涵盖了旅委、园林文物、贸易、工商、旅游度假区、商业资产公司、旅游集团、西湖博览会办公室等机构在内的九个局级单位,市旅委具体负责旅游商贸系统的牵头协调工作。研究和制订推进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负责旅游商贸系统有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协调城市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上述这一职能的配置,体现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其二,调整了风景区的管理体制。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部的项目审批,实行“三委四局”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旅委牵头,市计委(发改委)、市建委、市园文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规划局,实行对建设和改扩建项目的一票否决制度;“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从市建委调整到市旅委,综合协调沿线的开发项目。二是成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为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确保西湖风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及西湖综合保护整治工程的完成,2002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成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市园文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西湖风景区区域内实施统一管理,全面负责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为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落实属地化管理,杭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原属于西湖区的西湖区西湖街道、灵隐街道金沙港社区,以及北山街道栖霞岭社区沿北山路以南部分(包括孤山、苏堤、白堤),交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托管。交接工作于当年111日基本完成。通过此次体制调整,基本理顺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为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三是调整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杭州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之江度假区成立以来,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地块内招商引资建成了包括宋城、未来世界、杭州西湖国际高尔夫场三大主题项目和九溪玫瑰园等一批度假单元。但是,由于度假区与西湖区地块犬牙交错,在征地拆迁、产业布局等问题上与西湖区产生了很多矛盾,加上面积狭小,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2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进行机构调整,决定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西湖区委、区政府进行合署,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干部兼职、职能分开”的管理体制。新的管委会成立后,杭州市又将西湖区下辖的龙钨镇交度假区委托管理,度假区的面积也扩大了近十倍。之江旅游度假区从此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阶段。以上三大体制的调整和改革,使得杭州旅游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南京市在旅游体制方面,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为了做好国际市场的宣传,南京市旅游局还成立了国际旅游推广中心,强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

    浙江省淳安县建立了“风景旅游一体、开发保护结合、资源市场统一”的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对县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建设,组建了景区综合管理处,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物价等六部门合署办公,提高了综合执法职能和产业管理协调能力。在经营体制上,组建了景区旅游经营有限公司,景区内所有景点经过资产评估组建了政府控股的经营公司,景区观光旅游整体提升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二)宣传营销手段新。杭州市在西湖景区通过将7个园林取消门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向城市综合经济的飞跃,这一超前的无障碍旅游发展理念,无疑也是最有效的宣传营销手段。日本是杭州重要客源市场,由于受中日关系的影响,杭州实施日本市场危机公关战略,积极发挥两国企业与媒体的作用,邀请40余批日本文化交流团体参加休博会,抢占了日本市场复苏后的“头口水”。

    淳安县注重创新营销方式:在各主要客源地建立20家办事处;与全国近2000家旅行社建立旅游合作关系,经常举办旅游主题活动;安排800万奖金用于组团和地接奖励;与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千余名记者建立长期联络机制;在江浙沪高速、国道、省道都设千岛湖旅游交通标识牌和指示牌;与国内外近100家门户网站和旅游网站进行友情链接;2006年,在央视播出千岛湖专题片首播时间达300分钟,省市电视台600分钟以上;印制各类宣传品50余万册,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的酒店、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处派送;编印《千岛湖旅游四国语言册》;增强网站的互动服务功能,设计开发了法、英、日、韩多语言网页版本,去年,千岛湖旅游网站点击人次已突破130万;制作十余万份口袋书在江苏、上海等主要高速路口发放;向本省及江苏、上海机关事业单位及杭州自驾车族邮寄千岛湖宣传折页4万余份,直销千岛湖休闲旅游产品;积极邀请境外媒体旅行商,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使千岛湖旅游产品进入国际销售渠道。

    (三)市场秩序规范化。南京市坚持法规和标准并重,初步建立了依法整治、标准引导的管理平台。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广告监管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旅游客运工作的通知》等法规规章,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南京旅行社诚信度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等标准,对南京旅游产业的升级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苏州市为了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出台了《旅游星级饭店规范服务标准》《国际旅行社规范服务标准》《旅游定点商店规范服务标准》等六个标准,促使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四)乡村旅游有作为。去年是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为了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苏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和《苏州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杭州市坚持在大力发展和不断丰富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产品上做文章,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全市共推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个、“农家乐特色示范村”5个,乡村旅游规模和档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旅游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杭州市在旅游体制上的一招棋,使杭州市整个旅游行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反观我市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虽然市委、市政府此前多次进行调研,做了一些调整,但仍然没有解除体制方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束缚,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如我市的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展示我市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对国内外游客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但目前仅指以哺育广场为中心的不足7平方公里的五龙峰景区,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县级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仅对这7平方公里的景区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在风景名胜区管理类型中属于最落后的典型的“景点管理型”,不能保证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和发展旅游等工作的需要,无法实现“五个统一”,管委会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缺乏政府职能,有职无权,致使在景区的管理上政企不分、权属不清、管理乏力、融资困难,管辖范围的局限性使优秀旅游资源不但无法得以有效的整合和开发,而且乱搭乱建、毁树坏林、破山开荒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景区的发展也缺乏必要的纵深和空间,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已于20061 21日颁布实施,景区现有的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条例》的要求。同时,随着举世瞩目的文化旅游项目——炎黄二帝巨塑的落成、申报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开展,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已到了做大做强的关键时刻。我市有必要把握机遇,果断决策,尽快理顺景区管理体制,赋予必要的行政职能,界定范围,有效地贯彻落实《条例》,促进黄河风景名胜区做大做强,打造出世界级的旅游文化品牌,加快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宣传促销要有新理念、新作为。我市旅游宣传促销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借鉴外地的经验,联系我市实际,我市的旅游业在宣传促销方面还应在“精、细、实方面下功夫,坚持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做深做细周边市场。如少林寺景区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在景区宣传和标识方面应该注重国际化,使用俄、英、日、韩等多种语言,景区的宣传页应该随手可取,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县(市)的景区点应在标识引导方面多为自驾车提供便利条件;旅游网站建设应注重增加互动服务功能,丰富和充实网络内容,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三)发展乡村旅游,为新农村建设添活力。去年是乡村旅游年,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号召,在惠济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与杭州、南京等市相比,我市的乡村旅游还大有文章可做。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郑州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制订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引导,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行业管理,引导和规范我市的乡村旅游协调发展。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