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8月8日,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省、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落实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31245”的奋斗目标,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9.7亿元,同比增长15.7%,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第八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9.6%;第三产业增长1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形势较好。夏粮又获丰收,总产78.2万吨,单产达到298.4公斤,为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529.7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7.8亿元,增长24.7%。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3.9亿元,增长26.9%。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完成134.1亿元,增长29.3%。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4.1%。就业再就业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57.99万人,新增2.14万人;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为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会人员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肉禽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近期难以回落;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消耗多,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又一次调整,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国家土地政策更加严格,大项目用地吃紧;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问题。
为此,与会人员建议,下半年市政府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的总整体要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等原则和思路,尊重广大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切”和模式化,不急于求成、盲目攀比,继续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产业化形式经营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三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加强水、电、气、路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早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解决好一批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四是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稳定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落实鼓励创新政策,发展壮大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以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集中力量把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超硬材料产业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新兴产业。二是围绕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铝业加工、能源开采、纺织服装等重点优势行业,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实现工业结构升级。三是加快物流、金融、会展、文化、旅游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政策支持、抓好大企业集团和特色产业、加大投资、扩大开放和加强管理等环节入手,要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带动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切实抓好投资结构调整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抓好重大项目投资,着重安排具有带动力、辐射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实现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效益。五是引导中小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多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配套能力,加强内部管理,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知名品牌,努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新优势。
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推进自主创新,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围绕落实好国家节能减排、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等约束性指标,抓紧制定《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制度。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做到规模、速度相统一,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总结、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节地、节水、节约原材料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促进企业、园区、全社会三个层面循环经济的发展;下决心关闭“五小”企业,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四、不断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继续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积极推进代建制试点工作,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论证、审批、稽查、审计等各项制度,依法加强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投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项目更要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要求,保证进度和质量,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或者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一是要不断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针对我市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程度,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当地低保家庭产生的影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妥善安排好城镇低保家庭生活,以缓解因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保人员的生活影响;二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解决就业、就学、医疗、社会保障、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用工监管,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四是着力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五是加强食品药品生产、销售环节监管,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六是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满足百姓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七是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改善中低人群居住条件。八是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