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好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 : 2008/3/13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2007年10月2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秦晓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汇报《关于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好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议案办理情况。
  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苏金和等10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好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议案,对此,赵建才市长非常重视,市委常委、穆为民副市长亲自安排部署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以重点流域区域综合整治为重点,有力促进了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配套方案。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区域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郑办〔2006〕64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2007〕7号)、《郑州市2007年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二)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防治工业污染。2003年以来,我市以造纸、食品、火电、耐火材料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连续5年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全市造纸企业由原来的233家减少到51家,年造纸规模为210万吨,全部为废纸制浆企业,全部建设了生化处理设施,累计治污投资近1亿元。2007年,我市贾鲁河流域有8家企业需深化治理,目前已有3家完成治理任务、4家工程正在紧张施工、1家已制定方案,8家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完工后将新增COD削减量约80吨。新密市加强对造纸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定了《造纸企业水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对重点造纸企业实施中水回用工程。上半年,我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20起,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巩固了达标排放成果。7月下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郑州环保雷霆行动”,全市环保系统共出动人员300多人,对450家企业进行了明查暗访。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市政府主管领导致函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各地限期解决到位。市环保局对新发现75起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督办,对其中10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并在《郑州日报》公开曝光,推动了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启用污水处理厂。我市把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措施。截至目前,我市6县(市)已率先完成省政府提出的“2007年底前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任务,全市已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共计11座,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73万吨。市区马头岗污水处理厂(30万吨/日)已于9月份进水试运营,市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2.8%,高于国家创模规定的污水处理率80%的要求;新密市工业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其中中水回用10.5万吨/日)已于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6月投入使用,将形成COD年削减量3285吨的能力,大大改善双洎河水质。
  (四)加固中小型水库,调节河流水质。我市现有水库153座(含新建的2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139座。近年来,省发改委、水利厅先后安排我市丁店、五星、纸坊、李湾、坞罗等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先后下达投资计划11180万元。今年年初,又分别对老观寨、少林两座水库下达投资计划2690万元和1340万元。同时,市财政投资1969万元对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进行了大坝翻修和防汛自动化工程建设,投资300万元对我市13座病险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200万元对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有7座中型水库、48座小型水库(含巩义3座)被鉴定为三类坝,目前资料已上报省发改委、水利厅,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后,将纳入中央安排的三年水库除险加固改造计划当中。
  (五)加快河道疏浚治理步伐,提高河道防洪标准。近几年,市政府对河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相继投入了8亿元资金,对市区主要河道进行了高标准的整治。先后完成了东风渠市区段、熊耳河市区段、七里河下游段河道治理,郑东新区的东风渠、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综合整治工程,贾鲁河上游段河道治理等工程。目前索须河一期河道治理工程正在实施中,潮河治理工程正在建设。目前,《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已通过评审,按照规划,水利部门将用二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城市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通过生态水系建设,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及城市防灾体系建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沟通郑州市河湖水系,尽可能的拦蓄雨水,加大水库蓄水的利用,加强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该规划的实施将为建设生态郑州、构建“水域靓城”描绘出最美丽的画卷。
  (六)加大引用黄河水使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保护生态平衡。2006年,市政府成立了引黄供水补源工程指挥部(郑政文〔2006〕50号),赵建才市长任指挥长,王林贺副市长、岳喜忠副主席任副指挥长,并制定《郑州市引黄用水总体规划》,该规划对郑州市引黄工程、引黄水量、供水范围、供水部门、工程利用效率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花园口提灌站、李村提灌站、邙山提灌站、东大坝提灌站等4座引黄灌区泵站改造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牟县杨桥引黄灌区(大型)改造工程也进入国家“十一五”规划,2006年,省发改委下达投资计划300万元,用于该灌区配套建设工程。东风渠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于2007年6月30日开工建设。2002年到2004年,市封井办封停城市规划区自备井635眼,2006年通过普查又封停了各类自备井169眼,合计封井804眼,开采量已由1996年的5682万立方米下降到了2006年的1538万立方米。目前,市水利局正在着手制订《郑州市地下水功能区规划》,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适宜开采区。对地下水漏斗区的人工回灌问题,已在中原区开展了人工回灌工作试点,累计回灌自来水2345万立方米,没有污染现象,下一步,将总结经验、调整措施,集中在城市漏斗中心区开展回灌工作。
  通过一系列措施落实,我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1至8月上旬,我市4个省控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综合达标率达到76.7%,COD和氨氮达标率分别为91.7%和78.3%,其中颍河白沙水库、伊洛河七里铺达标率均为100%;新郑市双洎河黄甫寨断面达标率为93.3%;贾鲁河中牟陈桥断面COD达标率为73.3%。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生活污染负荷逐年加大,氨氮达标率较低。近年来我市人口迅猛增加,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目前已占到排污总量的70%-80%,COD和氨氮浓度明显增加,而工业污水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目前市区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只有五龙口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具备一定的脱氮能力,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还未完全投入运行,导致贾鲁河中牟陈桥断面氨氮浓度居高不下。
  二是我市河流上游大都无清水来源,自净能力较差。受自然因素所限,我市地面河流大都没有天然径流,基本上已成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污河道,主要起排污、泄洪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长效机制。继续实行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尽快出台《污染物减排奖惩办法》,进一步强化污染物减排工作;巩固和完善“十项制度”:即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奖惩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制度、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制度、明察暗访制度、新闻曝光公示制度、内部通报制度、信访处置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制度。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验收,削减水污染负荷。督促全市7座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务于10月底全部完成环保验收工作;加快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改造进度,尽快开工建设2个新增序列,解决贾鲁河陈桥断面氨氮持续超标问题;开工建设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龙子湖周边污水)。同时,加快市区收水管网建设,扩大污水处理厂收水面积,有效削减贾鲁河污染负荷。
  三是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管。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责任分包,严肃查处违法超标排污行为,对超标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治理;强化工业点源治理,对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给予停产治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确保其正常达标运行。
  四是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考核。对断面水质浓度超过目标值0.5倍及以上的,按目标不达标计算扣分;断面水质连续2次超标的,向该辖区政府出示黄牌警告,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