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秦晓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汇报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公交慢、公交乱,应重新规划郑州市公交线》等议案的办理情况。
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张书梅、巩玉梅、张风雷等35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公交慢、公交乱,应重新规划郑州市公交线》、《关于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科学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于尽快解决市区交通拥堵》等议案,对此,赵建才市长极为重视,市委常委、穆为民副市长亲自安排部署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郑州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郑州市进一步将优先发展公交放到重要的位置,积极构建以快速公共交通和快速道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它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客运交通系统。
一、郑州市城市发展,需要公交先行
近几年来,郑州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城市人口密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2006年底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已达400万左右,收入水平总体不高,需要发挥公共交通大运量、价格低廉的优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符合郑州市发展和实际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通过提高公交线网密度、修建公交专用道、增加公交站点、建设公交场站等措施来减少出行者步行距离,吸引出行者采用公交方式出行,从而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最终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与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
二、超前规划,支持公交优先发展
从1998年起,我市委托设计单位编制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郑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作为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郑州市公交场站规划、郑州市公交线网规划。2001年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2003年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2006年完成的花园路、中原路等十条精品街综合整治规划均设计了公交专用道;目前正在编制郑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规划、郑州市公交首末站规划。通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快速公交系统(BRT)规划、公交首末站规划等一系列公共交通规划,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和用地配置模式。目前,根据规划要求,郑州市新建主次干道全部实施“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并采取了部分道路设置公交优先道及信号优先等措施。
三、积极争取世行支持,推进郑州市快速公交BRT工程的建设
2005年9月份,市政府邀请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到我市进行考察。并积极申请将郑州市快速公交项目列入环球环境基金(GEF)与我国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争取GEF对该项目的赠款和世行贷款。
2006年9月,市政府成立了郑州市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领导小组,并上报了《郑州市城市项目建议书》,将首期BRT线路列为示范性项目,项目建议书经过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
2007年2月,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带领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向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性项目世行专家组进行了汇报。
目前,GEF对我市快速公交项目的前期赠款已基本确定,项目的前期考察工作已经完成,预可研、规划等前期工作正在委托设计单位进行研究。
在前期赠款到位后,以“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为基础尽快成立 BRT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BRT项目世行贷款申请、郑州配套资金筹集,并按照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要求,落实规划,确定首条快速公交(BRT)线路走向,启动项目建设。
下一步,市政府有关部门将依据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制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政策,加强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BRT)的建设、公交场站建设,加快科技在公交营运、管理中的应用,扩大城市公交服务半径,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发展,使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四、积极创造条件,为公交专用道的布设和快速公交BRT的布线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公交专用道路及快速公交BRT线路需要设置在交通客流量大、道路车道数为双向六车道(最好八车道以上)、道路交叉干扰少、周边道路分流条件好等条件的道路上,目前市区内符合条件的道路较少,仅在花园路、建设路、铭功路上设置了公交车优先道。今后新建、改扩建的道路,将在双向八车道或者有条件的双向六车道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在双向六车道或者有条件的双向四车道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优先道;对现有道路上不达标的公交港湾进行改建,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标准的公交港湾,方便公交停靠;在道路交叉口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禁左转路口允许公交通行,并加以科学设置通行方式;单行道路根据需要允许公交双向行驶。采取分时、分段、分线等多种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公交优先通行权,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进一步树立“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大众优先”的城市交通管理思想,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先分配给公共交通,特别是分配给高效快速的交通方式—BRT。未来将在10条精品街上逐步落实公交优先设施,同时在新规划建设的主干道上,强化公交优先措施。争取在城市内部和城市对外通道中的四个方向形成几条快速公交BRT线路的示范路(如中原路、京广路、花园路、金水路和外围的郑开大道、文化北路等)。
五、加强公交优先政策研究,支持公交做大做强,开创郑州市公交发展的新局面
自1999年开始,我市平均每年更新增加车辆400台左右。目前,共有公交车辆3421台,公交线路195条,线路长度3002公里,年运营总里程1.8亿公里。同时,公交车辆档次和舒适度不断提高,空调车辆已达到533台,占车辆总数的15.6%。公交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GPS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导乘预告站牌、智能化调度系统正在逐步安装实施,部分已开始投入试运行。公交IC卡的多种优惠方案、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也正在研究制定当中,尽可能地让利于民,增强公交吸引力,充分发挥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作用。
从2000年起,郑州市开始实施“建设大郑州,发展大公交”战略。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公交企业每年财政补贴2000万元,返还地方附加费,用于弥补政策性亏损和公交车辆更新。支持公交场站建设,目前已完成54个公交场站的规划选址,13个公交场站已交付使用,还有6个公交场站正在建设之中。在市政府草拟的《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白皮书》中,还就市中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进行了规划、选址和控制,明确了15个枢纽站和32个首末站的建设要求。
六、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加快推进优先发展公交战略的实施,9月4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市市政局局长朱建国关于该问题的汇报,研究确定于9月16日至9月22日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及无车日活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穆为民任主任的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委员会,并圆满地组织完成了我市无车日活动任务。
9月12日,赵建才市长在市委常委、副市长穆为民,副秘书长冯为平陪同下,带领市市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警支队、市物价局、市法制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市公交总公司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工作会议。赵市长强调指出,解决好市民出行问题,是政府的一件大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适合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全社会要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抓好《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推动、落实工作。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建设让政府放心、市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针对公交公司提出的具体问题,赵市长明确表示,原则上同意公交加油(气)站实行对外经营,弥补主业亏损。继续加大公交财政扶持力度。年内市财政增加1000万元补贴给公交公司弥补因购买公交车和场站建设的缺口资金。2008起,每年政府市财政计划在原预算2000万元的基础上另增加1000万元补贴市公交公司。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