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08/3/25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我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10月9日至1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副主任李保山、王平、栗培青、魏深义、尚有勇、王旭彤、张发亮分别带领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四个组对我市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各视察组在听取相关工程指挥部工作汇报、实地察看部分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对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八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各重点工程指挥部在市政府和市跨越式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机制为基础,以项目为统揽,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大工业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扶优扶强工程得到强力推进;研究制订政策,发展集群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加强跟踪服务,抓好成果转化,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科学安排,措施得力,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落实目标任务,强化项目管理,加大协调力度,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标准进行城市规划,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增强;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升“软实力”,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得到扎实推进;河道治理步伐加快,“西水东引”逐步展开,造林任务完成良好,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明显。
  视察中,代表们普遍认为,八项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项目已经或逐步显现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实践证明,以八项工程为抓手,推进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决策正确,成绩显著,令人振奋,深受鼓舞。
  二、存在的问题
  在视察后组织的座谈会上,代表们认为,尽管八项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势必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影响我市2008年“三个一千、三个翻番”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项目的整体推进不平衡,受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和紧缩银根的影响,一些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难以落实,使建设停滞或不能如期开工。
  (二)产业层次不够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三)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受政策、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引进难,流失现象严重;一些企业把研发公司和销售公司移到其他城市,导致税源流失;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存在办事难现象,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一些工程指挥部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目标管理、项目监测、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三、进一步推进八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建议
  代表们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克难攻坚,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在政策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已出台的一些政策、规定也要落实到位,积极为企业在登记、税收、信贷、用地、市场融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在经营环境上,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破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好土地制约问题。国家实行建设用地指标规模控制,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科学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证八项工程项目;要加强沟通协调,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加快重点项目所用土地的征用和审批进度。二是着力解决好资金制约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机构,对一些企业和项目进行专题推介,实现银企对接,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融通资金;积极研究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投资重点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三)完善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建立和完善台帐制度,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推进八项工程建设。八项重点工程是通过项目带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1.涉及工业方面的扶优扶强工程、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和产业园区建设工程,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引导企业趋利避害;狠抓平台建设,支撑创新和科技发展;科学规划,提升集群优势。要通过进一步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强力发展高新技术等措施,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逐步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2.农业方面的新农村建设工程,要重点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生活品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好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因村制宜,整体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3.涉及城市建设方面的城市建设管理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保障机制,编制同类工程概算指标指数,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缩短办理手续时间,提高建设效率。通过加快郑东新区建设,深化城市规划,综合交通治理,高铁客运站、火车站西出站口改造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生态城建设要严格实施《郑州生态城总体规划》,抓紧出台生态水系控制性规划,为生态水系建设与管理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快工作进度,争取使我市早日跨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4.文化方面的文化建设工程,要紧紧依托独具特色的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资源,以整合文化资源和打造文化品牌为着力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文化经济优势,提升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使文化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强化枢纽地位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要依托我市交通枢纽的优势,结合郑石高速等公路项目、黄河公铁大桥等铁路项目、新郑机场改扩建等航空项目,以及大上海城、长通物流等项目,进一步强化和发展我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业。要针对项目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分类协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通过重点工程的建设,提升我市的交通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巩固和强化交通枢纽地位,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