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我委接到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的议案后,于8月20日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初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旭彤参加了会议。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与会人员认为,随着我市城市框架的拉大和人口的增加,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市区内的土地大量用于商业开发,许多新建、在建小区没有严格按照《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套建设中小学校,中小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校建设用地和入学难问题十分必要。
《规划(草案)》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平衡布局、标本兼治、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分析了我市市区中小学现状及存在的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生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结合市区人口变化的预测,对我市2006年至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校布局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了今后各阶段的中小学数量、规模及整体布局。在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区教育局、规划局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草案)》做出相应了修改。今年4月,《规划(草案)》通过了专家评审,确保了《规划(草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草案)》详细规定了到2020年我市市区中小学校建设的数量、类型、位置、规模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校建设用地需求。《规划(草案)》分为2006年至2010年近期规划和2010年至2020年远期规划,《规划(草案)》的编制注意到阶段的完整性和发展的连续性。《规划(草案)》的近期目标着力缓解建成区内的入学压力,还清历史欠帐,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教育网络。《规划(草案)》的远期目标将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大为提高,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将得以实现。
二、几点建议
委员们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中小学布局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的全面落实,使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做好《规划》颁布的宣传工作并建立长效宣传教育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学校建设的关系,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围绕项目,加大投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投入,要广开渠道,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中小学校建设。
(三)优先确保教育用地。在市区开发建设时,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规划》中的学校布点和用地规模进行土地预留,建立教育用地储备制度,保证中小学校建设用地。
(四)落实责任,全力推进中小学校建设。中小学校建设关系我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力度、强力推进。要把中小学校建设规划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实施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和其它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中小学校建设需要,形成市、区分级负责,各职能部门专项监管治理,各方面积极参与建设的工作机制。
(五)严格执法,强化监督,为中小学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违规开发和建设的行为。市政府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的情况,自觉接受监督检查。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如需作重大变动,须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