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市政府关于2007年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 : 2008/4/2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2007年12月12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柳身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赵建才市长的委托,我代表市政府就2007年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的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07年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的办理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进展顺利。预计12月底前,“十件实事”均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一、“十件实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总金额高于2006年   
  1.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截至目前,我市直补工作涉及14个县(市)区,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享受补贴农户101.23万户,补贴面积388.36万亩。补贴资金总额1505.87万元,比上年增加5681.06万元,增长60.62%。其中粮食直补资金4862.81万元,比上年增加53.1万元,增长1.1%;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0190.06万元,比上年增加5627.96万元,增长123.36%。   
  2.小麦、玉米良种补贴。2007年财政安排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资金1040万元,每亩小麦、玉米分别补贴10元,已下达补贴资金1040万元(其中:小麦补贴740万元,补贴良种面积74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300万元,补贴良种面积300万亩)。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662.2万元。截至10月底,转移培训共招收学员1.77万人,  占任务1.4万人的126.4%;培训结业1.4907万人,转移就业1.49万人,  占下达转移就业任务1.26万人的118.3%。   
  4.测土配方施肥补贴。2007年我市巩义、登封、新密三县(市)被列为国家、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试点县(市),配方施肥任务278万亩。根据我市实际扩大了任务范围,新郑市、中牟县、巩义市、登封市和新密市5个县(市)承担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任务。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600万元。目前已进行16600余个土壤样品取样、11000余项化验,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90万多亩。   
  5.农机具购置补贴。2007年财政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73万元,  比实行购机补贴以来4年的总和(2003—2006年)多一倍。新增农机具2681台(件),其中:动力机械911台、收获机械350台、农具1420台,直接受益农户2149户。   
  (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5万座、集雨水窖1万个;实现1万人脱贫。   
  1.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截至11月18日,已完成26.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   
  2.新建沼气池5万座。截至10月31日,全市完成新建户用沼气50019座,完成目标任务的104%。   
  3.集雨水窖1万个。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集雨水窖10000多个(含塘、堰、坝),绝大部分蓄上了水。   
  4.实现1万人脱贫。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0.7万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108项,完成脱贫1万人,  占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650人、就业2910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4.2%和103.3%,均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三)学校更新配置课桌凳16万套   
  1.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书作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春季“两免”(不含巩义市)共拨付补助资金8194.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为3071.1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为852.1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为2244.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为2027万元),资助人数为432904人。资助学杂费4016.3万元、课本费3192.1万元、作业本费519.5万元。春季“一补”资助金额为467万元,资助学生人数为40521人。秋季“两免”(不合巩义市)补助资金7981.5万元(其中:  中央补助资金为3069.8万元,省财政补助资金为895.1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为2410.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605.9万元),资助人数420448人(其中:小学263289人,初中156544人,特教615人),城市低保人数3208人。资助学杂费4057.6万元、课本费2893.4万元;作业本费508.1万元。秋季“一补”资助金额为522.4万元,资助学生人数为45324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面达100%。
  2.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新配置课桌凳16万套。全市农村中小学课桌椅更新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636万元,更新课桌椅数量219684套,涉及学校530所。  目前,21.96万套课桌椅已经全部配备到位。   
  (四)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12万人。及时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1.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2万人,占市计划的10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低于省控4.5%的目标。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截至10月底,我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  占年度计划的106.2%。   
  3.“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实行“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工作方式,全市共统计零就业家庭352户,未就业人员478人,及时消除零就业的家庭。   
  (五)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建设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1.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建设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至11月中旬,在建的60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已竣工17所、主体完工的24所、其余正在紧张施工且年底前全部完工。需配备医疗设备300 mA X光机35台、500 mA X光机34台、B超44台、半自动生化仪44台、血球计数器53台、呼吸机20台、麻醉机55台、心电图机76台、显微镜35台、尿液分析仪53台、器具毁形器75台,清单已上报市财政局列入政府招标采购计划。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提交了竣工验收报告,航海东路等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竣工验收,其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2.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截至10月底,  自愿参保并缴纳保费人数已达40多万人,首批32万张社会保障卡10月中旬已发放到参保居民手中,从12月1日起参保人员可享受医保待遇。   
  3.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截至11月16日,全市共筛查出白内障患者28243人,实施复明手术14516例,完成全年任务的145%。   
  (六)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面,实现全市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新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1.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面,实现全市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为实现8个频点64兆的频率资源、无线数字电视删DS传播目标,完成了主发射站的建设;在巩义市新中镇五指岭海拔1276米的高山上建立了发射站,单频发射功率40瓦,覆盖半径近70公里;建设了前端机房;提供了43套电视节目;使用微波点对点技术,将43套电视节目传送到五指岭发射站。年底前完成巩义、新郑、登封、中牟等7个中继站的建设。   
  2.新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截至11月20日,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83个已建成,17个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全部建成。   
  (七)全市新建、扩建改造敬老院25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   
  1.新建、扩建改造敬老院25所。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新建、扩建敬老院28所,其中,新建17所,扩建11所。   
  2.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集中供养五保人员5146人,  占全市12859名五保人员的40%以上。   
  (八)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低于285天   
  1.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7.6万亩,超额完成了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的目标任务。
  2.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中心城区(不含郑东新区、上街区)共完成新增绿地275万平方米,为目标任务200万平方米的137.5%。其中金水区完成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二七区完成新增绿地41.65万平方米、中原区完成新增绿地40.8万平方米、管城回族区完成新增绿地31.06万平方米、惠济区完成新增绿地22.35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开发区完成新增绿地38.35万平方米、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新增绿地16.56万平方米、市建项目完成新增绿地32.23万平方米(东风渠上游10万平方米,花寨路1.75万平方米,商贸路0.41万平方米,红专路0.07万平方米,中州大道20万平方米,不含郑开大道112万平方米和中原西路4.84万平方米)。   
  3.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低于285天。截至11月23日,郑州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285天,二级率达88.%以上。   
  (九)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7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   
  1,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7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截至10月底,经济适用住房共有在建项目33个,在建面积215.8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开工的项目18个,开工面积109.33万平方米,竣工项目9个,竣工面积58.36万平方米。从数据来看,新开工已超额完成70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而竣工数量完成83%,另有8个项目36.99万平方米已主体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工程,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竣工备案验收工作,可以保证年底前完成竣工7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   
  2.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截至目前,已有255户低收入家庭和6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其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31户,租金核减24户,劳模6户。全市已累计有2574户低收入家庭纳入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其中市区2003户(含59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六县(市)、上街区571户,符合条件提出申请的“双困”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   
  (十)扩大城乡公共交通覆盖面,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1.扩大城乡公共交通覆盖面。截至目前,新购公交车辆355台,新开通线路17条,调整优化线路23条。其中新开近郊线路6条,即:72路(文化路—元通纺织城西四环)、85路(火车站—板材市场商都路)、92路:(经三路—毛庄惠济区)、99路(火车站—元通纺织城西四环)、130路(碧沙岗—种子市场)、152路:(医学院—梁湖)。开通县(市)乡镇公交线路1条,市近郊18个乡镇全部覆盖有公交线路。   
  乡(镇)客运站88个、农村招呼站500个。农村客运车辆和客运班线分别达779辆和235条,乡镇客车通达率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7.32%。   
  2.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截至10月31日,我市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991公里,完成投资2.9亿元。其中“村村通”完成建设里程943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十件实事”是市政府向市民承诺办理的重点实事,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民心工程,也是暖心工程。所以,市政府对“十件实事”的落实非常重视,“十件实事”内容经市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后,市长赵建才指示市政府督查室,要抓紧分解目标、明确责任,跟踪抓好落实。市政府办公厅随即下发了郑政办正[2007]6号落实通知。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多次调研“十件实事”建设情况,解决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先后二次安排对口副市长调研“十件实事”落实情况,并明确提出“实事实办,务求实效”。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经常关心和过问“十件实事”的落实情况,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十件实事”。市政府乔建宏秘书长要求在落实“十件实事”的过程中做到:“每月有进展反馈、每季度有情况小结、每半年有落实汇报”。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组织有关人员分别于6月和9月利用近10天时间到各责任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检查“十件实事’,的落实情况,并将结果向市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对落实“十件实事”工作,明确了主管领导,指定了负责处(室)和工作人员,一些单位建立了工作台账,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跟踪问效。
  (二)组织实施得力。市政府办公厅将“十件实事”的具体内容进行量化细化并向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完成的时限、标准、质量和具体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将“十件实事”作为全年督查的重点,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市政府办公厅各秘书处建,立了月报和挂号销号制度,对“十件实事”落实进度慢的单位,做到及时提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本单位和部门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保证了“十件实事”的全面落实。市林业局认真摸底,制定方案,积极推进。市残联为使“复明”工作深入人心,印制宣传彩页10万多份,播发广播、电视公益广告500多条,悬挂宣传标语1万多条,组织人员下乡服务,向群众宣讲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确保政策宣传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市园林局积极帮助各区出主意、想办法,采取树立典型,组织观摩、编发简报等多种形式督促“十件实事”全面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工作创新,广开渠道,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市农开办统筹协调,加强督促和监管,保证目标任务完成。市交通局充分挖潜,为农村公路建设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金水区、二七区、上街区、巩义市和登封市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指定专人负责督促“十件实事”的落实,有力地保证了“十件实事”顺利实施。   
  (三)注重工作成效。始终把市委、市政府领导“力戒形式,务求实效,实事实办”的要求落实到办理工作的全过程,工作中我们以质量、效益和人民群众满意为依据,以群从利益为出发点,不仅保证了“十件实事”的认真落实,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收到了良好效果。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强化了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如:市劳动保障局创业培训工作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称为“郑州模式”。我市农民工工作经验被国务院作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十大典型线索向全国推广,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0多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今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专题研讨会,对我市大力扶持的“农民工权益保全”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又如:市残联主抓的“复明工程”使14516人重见光明,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反响。今年9月28日,在郑州市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庆祝活动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亲手为第一万例白内障患者揭去纱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助残济困总会主席张世军给予高度评价。再如:市农开办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认真开展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等,都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对“农民补贴资金”、“两免一补”实事的办理,使100多万农户和50多万家庭受益;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事的办理,到目前已为近40万人提供医疗保障;“净化市区大气环境建设”实事办理,城区大气环境有明显改观。 
  三、存在问题
  (一)个别实事项目批报滞后,造成前期准备不足,影响了实事的办理速度。   
  (二)个别县(市)区办理实事的配套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下拨资金有滞划的现象。   
  (三)个别项目经费不足、施工建设难度大,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数工程在西部山区,点多面广,施工地质结构复杂)。   
  (四)市区目前剩余未拆除锅炉多为部队、医院、大专院校、铁路等上级直属系统的单位,拆除难度仍然很大。  
  四、下一步工作   
  (一)要继续抓好“十件实事”落实质量的巩固和提高。根据“十件实事”目前的进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项目,要做好“回头看”,搞好巩固提高工作。对没有验收和完成的项目,要制定计划、明确责任、限期完成。市政府办公厅将组织人员从12月下旬开始,对今年“十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二)要对“十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安排,“十件实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后,要进行认真总结和理性分析,为明年实事办理工作结累经验。   
  (三)要认真做好新年度“十件实事”的调研和选定工作。明年“十件实事”的征集工作,市政府已于11月21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办公厅要做好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信息收集工作。同时,要协调和组织好新闻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更大的支持。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