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2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林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和赵建才市长的委托,就《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草案)》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请予以审议。
一、生态水系规划的过程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生态郑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广大市民日益迫切的需求。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的发展战略,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又一次升华。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生态建设,2005年把生态水系作为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八大工程,并全力推进,目的就是为了建设全面、完善的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既符合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又符合全市人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除市区北部的黄河以外,有10条自然河流穿越规划区内,加上城区周边的12座中小型水库,以及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南运河和祭城调蓄池(龙湖)、圃田调蓄池(龙子湖)、西流湖等,共同构成了郑州市水系网络。但是,目前郑州市水系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资源紧缺,配置不合理,水质污染严重,加上河网不完善,水系功能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河生态环境单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6月14日,赵建才市长在视察我市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抓紧时间编制生态水系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治理好我市城市周边水系,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
根据赵建才市长的指示精神,我们于2006年7月组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6个设计单位召开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说明会。由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协调推进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投票选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生态水系概念性规划编制单位。2006年11月,三个设计单位分别完成了生态水系概念性规划,经专家组评审,最终选定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承担我市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
为保证规划取得第一手的可靠资料和数据,市水利局组织三十多名技术人员参与规划工作,并徒步对规划区内的河道进行了全面普查。市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协调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农业局、郑东新区、市河务局等单位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按时提供规划所需资料。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王文超书记、赵建才市长于5月31日专题听取了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在听取汇报后,王书记明确指出,生态水系规划不同于一般的水利规划,它浓缩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科学发展、共建共享”的时代精神。要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坚持排蓄并重,以蓄为主,突出生态特色,彰显文化底蕴。赵市长要求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工作,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综合开发,做到科学、经济、合理。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郝建生主任、栗培青副主任等领导十分关注规划编制工作,分别听取了规划进展情况专题汇报;市生态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璋、副指挥长康定军、王平等领导对编制工作多次督导,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
我市的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历经数十次修改,已趋于完善。6月16日,我们邀请国际水资源协会副主席、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军,水利部科技司原司长、水利部松辽委原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春敏,中国水科院博士生导师刘树坤,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戴慎志,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曹志先,河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宪章,河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廷杰等7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生态水系规划进行评审。通过认真评审,专家组对生态水系规划给予了中肯的评审意见:
(一)郑州市水系纵横交错,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该《规划》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依据充分,目标明确,基础工作较扎实,生态水系规划合理,达到了规划任务书提出的要求。
(三)《规划》综合考虑了郑州市发展对生态水系建设的多目标要求,内容全面,水系功能和水体功能定位较准确,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与郑州市水系实际情况结合较好,具有可操作性。
(四)《规划》针对郑州水资源短缺的特点,比较翔实地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给排水格局调整,推演了不同情景的需水预测及供需情况,比选了不同的水源方案,有力地支撑了生态水系规划。
(五)《规划》对防洪排涝、水质保护、滨水景观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规划思路与布局合理,为实现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10月24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生态水系规划,标志着生态水系规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生态水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广泛征求领导、专家及社会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了本次规划的基本理念是:“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
规划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满足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整个水系流域为一体,构建完整的水源保证体系;坚持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坚持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放在近期规划的实施上。
规划的目标 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及城市防灾体系建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按照“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的思路,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确保供水安全;沟通规划区内河湖水系,加强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融城市水系、绿化建设为一体,最终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全市水面面积由现在的11.4平方公里增加到33.5平方公里,人均水面由现在的3.9平方米增加到6.8平方米。
三、生态水系实施阶段目标任务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本次规划区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把10条河流、12座水库、3个湖泊(西流湖、祭城调蓄池——龙湖、圃田调蓄池——龙子湖)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
2007年底前重点完成花园口引黄供水灌溉补源工程,须水河、潮河治理工程及东风渠生态治理改造工程,实现中心城区“两河一渠”(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
近期建设任务(2010年前),水系建设重点是围绕南运河开挖,建设邙山提灌站向南部四河补水工程,完成陆浑水库西水东引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十七里河、十八里河、贾鲁支河、贾鲁河、索须河干流、七里河下游段以及金水河上游(航海路以上)、潮河下游段等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初步实现河网水系沟通。
中远期建设任务(2020年前),进行生态景观建设,提升生态修复效果,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地下水得到有效保护,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融城市水系、绿化建设为一体,形成健康安全的“六纵六横三湖”河网体系,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打造一流的河湖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突出水景再造,展现亲水魅力,注重生态保护,展示绿色环境,构造最适宜人居的黄金岸线,把郑州建设成“水通、水清、水美”,河湖水景辉映,森林水域交融,碧水蓝天与绿色城市融合,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四、规划实施的主要保证措施
(一)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形成决议,用法律的形式把生态水系建设规划明确下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把生态水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当中。
(二)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生态水系建设投资为32.84亿元,其中近期21.5亿元,中期6.81亿元,远期4.52亿元。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转、企业开发的水利运行机制。2007年10月17日,赵建才市长在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2008年市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亿元,银行贷款不低于10亿元。
(三)加强管理,建管并重。在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督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治理完成后,要理顺管理体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建管并重,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四)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生态水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对生态水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沟通和协调作用,齐心协力积极加以解决。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到位。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已经过专家评审通过,现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定,用法律的形式将这一科学的规划固定下来,加以认真严肃的实施。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态水系规划一定会实施好,我市的生态环境一定会更美好,把郑州建设成生态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