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嘉兴和嘉兴南湖,有着深深的向往之情。
18年前,我曾经与嘉兴和嘉兴南湖有过一次匆匆的相见。城不大,似乎还有些冷清。青绿的稻田里,粉墙黛瓦,充满一种清丽的江南情调。因行色匆忙,除了南湖红船在心底留下的深深记忆,对嘉兴对南湖的印象都淡漠了。
因学习考察的机会,在今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季节,我又一次来到了嘉兴——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和红色旅游城市。
嘉兴大了,高了,也更美了。沪航铁路,沪航乍、嘉苏、申嘉湖、杭浦高速公路,以及以嘉兴为北桥头堡即将竣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把嘉兴变成了沪苏杭这个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比之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宏图,她远近驰名的嘉兴粽子和南湖菱角,已是不遑多论了。
我到嘉兴,带有一种敬仰、朝圣的心情。
稍具中国革命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终是在嘉兴南湖完成的。
南湖湖心岛的岸边,停泊着一艘被称为红船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党的一大的参加者董必武同志的回忆,按照当年一大乘坐的游船原样复制的。因为党的一大的召开,赋予了这艘游船特殊的含意,成为到嘉兴的人一定要看的地方,说“不看南湖红船,就没有真正到过嘉兴,”一点也不为过。我们登上游船,步入当年举行会议的船舱,抚想从南湖启航的中国革命航船,辟平惊涛骇浪,绕过几多暗礁,穿过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鲜亮的晨曦的一幕幕,让人感慨万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南湖位于嘉兴市区的东南,是一片平静秀美的水面。记得18年前湖的周围还是农舍和田园,如今一栋栋高层建筑已历历在目。我忧虑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破坏了南湖的美丽安详,却又为嘉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激动不已。去嘉兴前,我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曹聚仁的《万里行江》称南湖“广一百二十顷,可是弯弯曲曲有三十六湾之称”。资料还介绍早在三国时期,史书就有关于南湖的记载,称之谓陆渭池,又称马场湖。南湖分为东湖和西湖,两湖相连形似鸳鸯交颈,加之古时常有鸳鸯栖息,所以又叫鸳鸯湖。宋代以后,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是文人骚客和游人的向往之地。由此我想,正是当年湖面游船来往不绝,为党的一大在游船上顺利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南湖中间湖心岛浓浓的绿色和盛开的繁花中,始建于五代时期的烟雨楼傲然屹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是董必武同志所书,笔力遒劲,功力深厚。登上烟雨楼,极目远眺,碧波荡漾的湖面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嘉兴新城区历历在目。
上岸后,我们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1991年,为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嘉兴人民自发集资340万元修建了这座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南湖之滨,与湖心岛岸边的红船隔湖向望,面积1980平方米,平面呈铁锤镰刀交叉的党徽形状。纪念馆入口上方,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馆名熠熠生辉。馆内陈列着反映党的创建和辉煌里程的珍贵文物和图片。听着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解说,使我再一次沉浸在对壮怀激烈的革命史事的缅怀之中,想到董必武同志1964年重访南湖时写下的著名诗篇:“革命声传画航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朦访旧踪。”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我写下了“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南湖出发的革命航船破浪前行,扬帆远航。”
步出纪念馆,我记起了一句著名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也感受到了一种庄严,一种责任。先辈们殷红的热血滋润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大和繁荣尽心竭力。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先辈,无愧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