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2日)
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广灿受市政府委托作的《郑州市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39人,38票同意、0票不同意、1票弃权。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会议同意这个报告。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宏观形势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二是土地和融资两大“瓶颈”制约明显;三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高技术产业份额过小;四是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稳定物价的压力较大;五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为顺利完成全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以加快续建项目和抓好新开工项目为重点,围绕抓进度、促投产,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服务,全面提高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策划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搞好后续项目储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做好企业扭亏增盈工作。
三、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 “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完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郑州。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监督和问责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做好城市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森林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做好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工作。
五、着力改善民生,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抓好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扩大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建设、社会保障和稳定物价等项工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用在改善民生上;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六、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政风建设,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加快构建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平台,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