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柳身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汇报市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体系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
在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巩玉梅等11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体系建设》(017号)的议案,对此,赵建才市长高度重视,由主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落实此项工作。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和新型城市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健康社会,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使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有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基础
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缓解群众看病难、吃药贵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专题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政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规划局等10个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2007年、2008年我市连续两年将“建设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片医负责制试点”、“万名老人紧急救助装置”及“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列为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早在2000年,市政府就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卫生局关于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并在2002年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社区建设“三个一工程”,重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问题。2007年2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08年,我市要基本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目标。并规定“从今年起,市、区财政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人口规模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照城市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安排,由市、区财政按照4:6的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本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投入,到2010年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标准”。2007年我市将建设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经市政府精心组织,科学规划,2007年底共建成了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市财政为新建设中心奖补资金合计740万元,并为每个中心配备了基本设备和仪器。与此同时,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550余万元,从而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内涵、突出特色,社区卫生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我市于1999年率先在全省开始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形成规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9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服务站131家。其特色:一是覆盖率高,形成网络,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量居全省省辖市之首。截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市85%的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都可以到达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二是起点高,功能齐全。机构内设有输液室、诊疗室、保健室、康复室,开展家庭病房、免费查体、健康咨询、科普宣传、计划免疫等业务,拥有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社区医生。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较好的实现了四个转变:在服务理念上,实现了以病人为主向以社区居民为主的转变,扩大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由看病治疗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转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方面需求;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坐堂行医向深入社区主动服务的转变,方便了居民就近、低价享受到规范的卫生服务;在服务效果上,实现了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转变,实现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正在形成。
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的要求,我市在全市开始“片医”负责制试点工作,下发了《郑州市社区“片医”负责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航海东路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为试点单位,并于6月21日正式启动。
6个试点单位共服务6个办事处,55个社区,107499户家庭,每1000-1500户组建一个“片医”小组,共成立“片医”工作组66个,其中责任医生66名、护士66名、防保人员17名;在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社区片医工作室”25个;新建家庭健康档案5167份;开展各种类型健康教育40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材料16794份;义诊91次。目前“片医”工作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要不断地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提高水平、扩大规模、加强监督,让郑州“片医”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居民的保健医生。
2007年5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鑫苑名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市的金水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绿东村;南阳路、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绿云等社区卫生服务站被评为全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进行诊疗2702842人次,出诊40139人次,慢性病人管理90543人次,新建个人健康档案384610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216720人次,开展各种健康教育讲座713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530103份。社区卫生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得到了群众认可。
三、建章立制,加强培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
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市卫生局下发了《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度与职责》、《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细则》、《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质量管理及医德医风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动态管理;并统一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头标识,统一了面向群众的宣传版面,统一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进行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控适宜技术培训”。成立了“郑州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郑州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出台了《郑州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管理办法》,下发了《郑州市全科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工作方案》,组建了我市第一支全科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师资队伍,截至2008年7月,全市有595名社区医师和404名社区护士参加了全科医学培训班。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
为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我市市直、市管医院开展了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的工作。一是成立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安排至少3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业务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连续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确保社区群众不出社区能就近享受二级以上医院的服务。三是每年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1名卫生技术或管理人员到本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四是医院和领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对口的双向转诊制度,开通绿色通道。五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业务技术人员工作期间,原工作岗位和待遇不受影响,并给予适当补助。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此项措施,受到了中心和社区居民的欢迎。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了“学习科学、拥有健康、关爱生命、享受生活、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宣教、卫生服务进社区’’;“千名医务人员进社区,共创健康家园”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还开展义诊、老年保健、疾病诊治、残疾康复等活动。利用健康宣传栏,发放科普知识资料,建立健康档案,推行健康教育处方,组织大型健康宣教活动进行健康教育,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