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郑州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情况报告

发表时间 : 2009/2/20 来源:郑州人大网

——2008年10月28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冯卫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的安排,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情况,请予审议。
  一、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基本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是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三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经过各指挥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扶优扶强工程强力推进。该工程包括46家重点企业的71个项目。今年前三季度,46家重点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69.8亿元,增长25.7%;实现销售收入932亿元,增长28.2%;实现利税167.8亿元,增长6%。预计到年底.,46家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280亿元,实现利税227亿元,实现利润171亿元,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今年前三季度,71个扶优扶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0.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4.4亿元,占“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的90.2%。预计到年底,累计投资将超过260亿元;开工项目63个,占项目总数的88.7%,其中,完工投产项目34个。预计到年底,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将突破1000家,超10亿元企业将达到40家,超100亿元企业有望达到7家。
  (二)产业园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该工程包括四大类共36个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重点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增长37.2%;实现销售收入2065.2亿元,增长35.5%;完成工业项目建设投入292.2亿元,增长36.8%;全部工业实现利润153.4亿元,增长30.3%。重点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工业投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9.3个、13.6个和14.1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将完成工业增加值8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以上;全市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园区将达到16个,较2006年增加10个;超百亿元的园区将达到10个,较2006年增加8个。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三)科技自主创新工程进展顺利。该工程包括29家企业50个项目。今年前三季度,29家工程企业完成投资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占“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117%;企业销售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增长74%。科技自主创新成效明显。三年来,29家工程企业累计申请专利579项,已授权专利520项;29家工程企业拥有国家、省、市各类研发中心56家,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均在5%以上。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有力带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90亿元,完成增加值320亿元,专利申请量4068件,技术交易额24.1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242家,产学研基地4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2家,占全省的43%;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13项,占全省的38%。
  (四)新农村建设工程稳步实施。该工程主要包括10个项目。今年前三季度,“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7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已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6家。全市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35亿元;新建合作社67个,总数达到490个;全市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30万亩,总面积达到170万亩,年底将完成200万亩;全市新建农家店411家,总数达到1256个;新建集雨水窖4800个,累计建设24800个;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解决67.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1139座,累计建设162735座;新改建农村公路369公里,累计完成3369公里;新建、扩建敬老院25所,累计完成78所。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该工程包括24个项目。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目标全面实现。今年前三季度,新完成投资77.9亿元,新开工项目31个,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截止目前,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5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3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突破2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近30万人。中心城区整治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十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精品街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综合试运行。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资源要素共享、功能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六)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成效明显。该工程主要包括3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今年年底前计划完成280亿元。截止目前,各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郑汴城市连接线、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中石化洛阳—郑州—驻马店成品油输送管道等7个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59亿元。17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120亿元。其中,郑州—西安客运专线项目于2005年底开工,计划2009年建成;黄河公铁大桥正在进行桥梁各部及路基土方、涵洞通道施工,已完成投资约10亿元;连霍高速刘江至西南绕城段已完成投资11亿元,计划今年11月建成通车;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已完成70%,完成投资4.5亿元;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货运停机坪已建成,合资公司已组建,正在申报保税物流中心;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已建成标准和专业化钢结构仓库2栋,辅助设施已建成,海关监管楼已正式投入使用;沃尔玛超市二七店项目主体已封顶,安装工程完成40%。此外,郑州—徐州客运专线等项目正按计划开展前期工作。
  (七)文化建设工程亮点纷呈。该工程包括34个重点项目,其中,文化事业项目14个,文化产业项目14个,科技、体育、教育、卫生等项目6个。舞剧《云水洛神》、豫剧《美兮洛神》已进行公演,受到广泛好评。炎黄二帝塑像山体夜景照明工程已完工。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工程保护改造整体规划已修改完成,拆迁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推进,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9个县(市)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完成。总投资6.1亿元、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的郑州图书馆新馆已奠基。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总体战略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郑州职业教育园区、郑州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我市成功申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八)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该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林业工程和生态水系工程两部分。生态林业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面积85万亩,初步建成林业生态村100个,省级林业生态县(区)2个;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苗木培育、木材加工、经济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市适生生态树种繁育中心已基本建成;《郑州市生态林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生态水系工程强力推进。编制完成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贾鲁河治理工程、郑开大道防洪应急工程、潮河治理工程、东风渠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等已完工;七里河治理工程、魏河河道治理工程、十七里河和十八里河河道治理工程正在加紧进行;“西水东引’’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工作扎实有效;黄河湿地保护工作已全面启动,正在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此外,我市的防洪除涝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提供组织保障。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成立了八项重点工程指挥部,由市四大班子领导担任重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成立了指挥部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各指挥部指挥长经常深入项目一线,靠前指挥,督促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重点工程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谋划重点工程推进工作,保证了各重点工程的有序推进。
  (二)加强统筹协调,为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提供机制保障。我市建立并有效实施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解决问题台帐制度、项目综合审批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我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帮助重点项目和企业破解土地和资金等瓶颈问题。针对土地制约问题,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不断优化配置用地指标,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向工业集聚区集中,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针对资金制约问题,积极推进银企对接,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引入风险投资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三)加强政策引导,为八项重点工程推进提供政策保障。制定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有力推动了重点工程建设;设立了1亿元的新农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有效弥补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缺口;今年前三季度,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指挥部共支持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75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
  (四)加强效能监察,为八项重点工程推进创造良好环境。加大监察力度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阻碍项目建设、破坏经济发展的行为,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建设环境。严肃治理政府部门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统一签订优化建设环境责任书,各县(市)区对辖区的项目建设环境负总责。市优化办、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个别组织和个人强买、强卖、阻挠项目施工等行为,使项目建设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八项重点工程目标如期完成。制定实施了《跨越式发展考核办法》,将跨越式发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定期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的投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三、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受结构性、基础性、体制性等矛盾的制约,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对跨越式八项重点工程的影响制定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有力推动了重点工程建设;设立了1亿元的新农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有效弥补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缺口;今年前三季度,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指挥部共支持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75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
  (四)加强效能监察,为八项重点工程推进创造良好环境。加大监察力度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阻碍项目建设、破坏经济发展的行为,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建设环境。严肃治理政府部门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统一签订优化建设环境责任书,各县(市)区对辖区的项目建设环境负总责。市优化办、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个别组织和个人强买、强卖、阻挠项目施工等行为,使项目建设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八项重点工程目标如期完成。制定实施了《跨越式发展考核办法》,将跨越式发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定期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的投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
  三、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受结构性、基础性、体制性等矛盾的制约,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对跨越式八项重点工程的影响仍比较明显。八项重点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不高,具有较高科技水平、较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能力的项目不多;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比较少。二是项目进展不平衡。部分项目受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明显,特别是去年以来,受国家紧缩性货币信贷政策、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及环保政策的影响,个别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个别地区和部门对跨越式发展工作有懈怠心理,机构涣散,一些工作制度未能有效落实。四是项目建设环境不容乐观。干扰施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了负面影响。个别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五是目标考评、项目监测和工作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个别工程项目抓落实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强化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的主平台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提高项目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动郑州实现新跨越。
  (一)科学谋划,确保运筹到位。认真谋划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制定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工作。坚持产业、基地、园区支撑项目一体筹划,立足当前、超前思维,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铝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煤化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2009—2011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库,为跨越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加强领导,确保指导到位。进一步强化八项重点工程的组织领导,优化工作队伍,搞好工作协调。通过组织现场办公会、观摩会、督阵会等多种形式,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工作。坚持“三个一”的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逐个明确责任单位,抓紧组建专门的项目班子,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坚持解决问题台帐制度、督查考核制度,落实重点工程项目领导分包联系责任制、联席办公会、综合审批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协调推进,确保落实到位。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全力推动各重点工程和重大发展项目建设。强化项目领导责任制,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和指导。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协调,搞好服务,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逐一进行研究,帮助项目单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再开工一批重点项目。认真解决土地、资金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难点问题。按照集约、节约、挖潜的原则搞好土地利用,搞好闲散土地的挖潜和未利用土地及非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与群众利益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项目占地后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优化环境,确保服务到位。深入开展“两转两提”主题活动,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努力为项目和企业创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建设环境。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环境责任制,各县(市)区对本辖区的建设环境负总责;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加强效能监察;组织公安、市政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保持对强买强卖、阻挠施工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五)搞好督查,确保奖惩到位。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一线查看进度,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同时,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单位开展监督,督查结果公开通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基本要求,围绕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继续以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