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2008年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 : 2009/2/20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2008年12月25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金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2008年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落实情况,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工作下,2008年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已经基本完成,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件实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完成6万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
  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截止11月底,全市城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2.3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223户,帮助267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2.完成6万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截止11月底,全市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7.1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8%,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5%。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落实好奶牛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
  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全市县(市)区,134个乡(镇)、办事处,共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0790.77万元,兑付率为100%。
  2.良种补贴。今年我市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452余万元,安排补贴面积243.33万亩。补贴范围涉及我市6县(市)及金水区,补贴资金已下发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已完成项目内供种工作。
  3.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补贴。截止12月20日,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招生17200人,完成转移就业14000人,补贴资金全部到位。
  4.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截止12月20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90万亩,超额完成目标全年任务。540万元的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
  5.农机具购置补贴。截止11月底,全市享受补贴新增农机具4700台(件),其中动力机械1698台,玉米水稻收获机械146台,花生、大蒜收获机械211台,农具2645台,直接受益农户4328户。补贴资金总额2202万元全部到位,比上年度增加11.6%。
  7.落实好奶牛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特别困难奶农临时救助补助资金和奶牛直补政策资金1018万元已全部发放。全市能繁母猪存栏为34.04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800万元已落实到位。
  8.积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各销售网点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7640台/部,其中销售冰箱32571台、彩电18253台、手机6816部,销售总额8318.7万元,兑现补贴资金717.8万元。家电下乡商品销售总量在全省位居前列。
  (三)切实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筹措资金1.6亿元,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4万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7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在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深化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年内完成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实施市殡仪馆搬迁工程。
  1.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截止11月底,已完工里程524.428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00.5%。
  2.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截止11月底,共建成各类工程172处,建设管理房6100平方米,铺设主、支管网240万米,安装动力设备119台(套),解决了全市2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目标任务的110%。
  3.新建沼气池4万座。截止11月20日,全市完成新建户用沼气池40216座,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5%。
  4.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7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在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截止11月底,经全面验收,76个重点示范村建设达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5.深化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年内完成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截止12月19日,全市新建村级公益性骨灰堂395个,78个公墓,总数473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6.实施市殡仪馆搬迁工程。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占地129.32亩,建筑面积23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殡仪馆主楼、火化间、骨灰堂、综合楼、服务楼、馆区服务用房以及馆区外网场地等。一期工程现已投资2321.219万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区灾害性评估报告、矿产资源审查报告、土地预审、环评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已批复。
  (四)大力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各培训500名文化艺术骨干,扶持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
  1.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各培训500名文化艺术骨干,扶持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截止11月4日,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已全部建成;1000名文化艺术骨干培训已完成90%;100支特色队伍已经确定,市文化局正式行文予以命名,并委托市群众艺术馆为100支特色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2.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截止12月20日,已完成场地建设770多个,完成安装器械700多套。
  3.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 截止11月底,已完成43815户,年底前能够完成目标任务。
  (五)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实施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工程,今年完成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人均达到230元、初中生人均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继续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含职业高中和中专)、大学的学生给予资助,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00元和8000元。
  1.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我市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73303人已全部免除学杂费。
  2.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有8所学校已开工建设,还有7所学校已经选好校址,正在进行前期工程准备工作。市内五区和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以及市直学校共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19848人。
  3.实施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工程,今年完成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截止12月20日,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圆满完成。
  4.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人均达到230元、初中生人均达到375元。2008年,我市农村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小学240元、初中390元。分别高出省标准10元、15元。从年初开始,财政补助资金已下发到各县(市)区,共计12903.2万元。
  5.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从今年春季学期起,我市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生2元/天,初中生3元/天。补助经费已全部下拨,各县(市)区共为37145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达2459.8万元。
  6.继续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含职业高中和中专)、大学的学生给予资助,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00元和8000元。对困难家庭子女考上高中、大学给予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00元、8000元。全市资助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学生157人,资助金额103.7万元。
  (六)继续改善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建成3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实现让每一个郑州市民都拥有自己的社区保健医生的目标。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将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纳入救助范围。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1.建成3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截止12月20日,全市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完成318所,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经考核,全市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 7499名,公示后补助资金已全额发放到位。部分县(市)、区复核和发放补助资金正在进行。
  2.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实现让每一个郑州市民都拥有自己的社区保健医生的目标。中心城区53个办事处,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所,服务站127所,按照3-10万人口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又设置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截止目前,已为5000多名独居老人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其余正在加紧安装调试,12月底前再完成6000多名独居老人紧急呼叫装置安装任务。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169个,“片医”负责制试点工作前期已投入资金607.58万元,试点单位进行了“十统一”;建立“社区片医工作站”32个,组成“片医”工作组70个,服务57个社区。目前,推广工作在全面展开。
  3.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将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纳入救助范围。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目前,我市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象有72万多人,其免疫规划工作在原有乙肝、卡价苗、脊灰、百白破、麻疹、白破疫苗等6种疫苗基础上,今年新增的A群流脑、A+C群流脑、乙脑、麻腮风等四种疫苗已全部下发到位,并按照接种程序免费接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扩大范围内的疫苗共免费接种36万针次,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
  (七)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探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参保覆盖面。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完成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三年发展规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10万平方米;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周转房30万平方米。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1.从今年1月1日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我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106元/月,人均养老金首次突破千元,达到1033元/月。
  2.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参保覆盖面。截止11月底,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达到90万人。
  3.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2008年我市新农合筹资标准,各级政府补偿由2007年的40元/人提高到80元/人。新农合住院起付线进行了调整:乡级50—100元、县级200—300元、市级以上500—800元,封顶线提高到了3万元,取消住院费用分段补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为乡级70%、县级60%左右、市级以上50%左右。
  4.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截止11月底,全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0.36万人,其中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64万人。
  5.完成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三年发展规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三年发展规划已完成。截止11月30日,我市市区共有经济适用住房在建项目43个,在建面积290.56万平方米。今年新开工项目19个,开工面积151.72万平方米,竣工项目14个,竣工面积102.36万平方米,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1.15%、102.36%。
  6.开工建设廉租房10万平方米。截止11月底,全市已累计有3327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8月份出台了《郑州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保障范围由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目前,已签定廉租住房配建协议和回购协议的项目13个,配建面积为19.77万平方米、3726套。另有23个项目,将签订廉租住房配建或回购协议。
  7.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周转房30万平方米。通过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的设定,已先后对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和周转住房的规模进行了明确。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总面积为794.1万平方米,在配套开发商品房和村集体经济用房中,配建过渡性廉租住房27.06万平方米;在村民安置用房、村集体经济用房和配套开发商品住房中,配建60平方米以下的周转住房210.03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满足来郑大中专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初步建立了周转住房制度。
  8.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全市累计共筛查出白内障适应症患者16331人,其中已为10975例成功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超额完成了全年手术目标任务。
  9.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截止11月底,全市已经完成新建敬老院15所、扩建敬老院10所,集中供养率达到52%,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1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截止12月20日,共完成脱贫1.1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10%。
  (八)深化平安建设。全市装备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在城市社区落实“一警两干两队”工作机制(即社区民警、综治专干和信访专干、不少于9人的社区专职巡防队和不少于3人的信息采集队),50%以上的社区安装视频监控平台;在农村落实“一警一组两队”工作机制(即驻村民警、治保组、不少于2人的专职联防队和不少于3人的信息采集队),60%以上行政村、20%以上农户安装有技防设施。
  截止12月20日,全市建成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配备社区与驻村警务室民警1724人(其中社区民警795人,驻村民警929人),警力配备达标率实现100%。在城区实施“一警两干两队”工作机制、在农村推广“一警一组两队”工作机制,现已在915个警务室全面推开。全市拟安装视频监控平台的社区有298个,占社区总数的52.65%;安装技防设施的行政村1378个,占总数的62.27%;安装技防设施的农户218918户,占总数的20.55%。目前,深化平安建设设备安装正在紧张进行,计划在年底完成。
  (九)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组织10家以上年耗能在2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改造,组织50个以上商场、酒店、学校、医院、商务楼宇、居民社区等单位实施照明设备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5家以上县(市)区、园区或企业纳入省一级循环经济试点。完成市域内所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脱硫设施与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力争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环评批复标准。郑州市区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新郑市龙湖镇污水处理厂和新密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上半年开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下半年对贾鲁河下游段、索须河下游段进行整治,开挖南运河。
  1.组织10家以上年耗能在2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改造。全市组织16家耗能在2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第一批节能技改项目主要涉及建材、耐材、电力、铝工业和食品等10家单位。目前,第二批6个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已经国家审批。
  2.组织50个以上商场、酒店、学校、医院、商务楼宇、居民社区等单位实施照明设备节能改造。我市约有400家商场、酒店、学校、医院、商务楼宇、居民社区等单位进行节能造,共推广162万支高效照明产品,可争取国家财政补贴850万元左右,年实现节电5700万千瓦时,受惠群众达到30多万人。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5家以上县(市)区、园区或企业纳入省一级循环经济试点。申报了6家单位(巩义、上街铝循环工业园、新登集团、裕中能源、花花牛乳液、污水处理净化公司)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
  4.完成市域内所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脱硫设施与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已完成了脱硫设施建设;郑州五龙电力有限公司五龙电厂一台5.5万千瓦机组,9月份完成了脱硫;河南盛润电力有限公司5×2万千瓦机组,8月份完成了脱硫,这些电厂均装有污染源在线装置,并和省、市环保、电力部门联网。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6、7、8、9号机组正在安装脱硫设施,按要求已关停到位5家电厂。
  5.力争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环评批复标准。我市2006年竣工的污水处理厂管网,目前已全部达到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规模,并能够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2007年竣工的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已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验收;所有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
  6.郑州市区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新郑市龙湖镇污水处理厂和新密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陈三桥污水处理厂均已动工,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已于11月20日进水,目前正在调式;新密市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成95%,设施安装已基本完成,正在铺设管线;由于受到国家“南水北调”重点工程影响,新郑市龙湖镇污水处理厂要重新选址。目前,新的厂址已确定,环评已于11月19日通过评审,相关审批手续正在报批,力争年底前土建工程开工。
  7.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2008年全市完成新造林45.89万亩,其中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25.86万亩,超额完成了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的目标任务。
  8.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截止12月10日,市区新增绿地532.7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6%。
  9.上半年开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下半年对贾鲁河下游段、索须河下游段进行整治,开挖南运河。上半年开工的七里河,已疏挖河道500多米,完成土方6000余立方米;魏河已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浆砌网格628立方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治理工程合并安排,目前已完成土方开挖外运35万立方米,浆砌石2000立方米, 混凝土1000立方米,9座桥梁工程已开工建设。下半年开工建设的贾鲁河、索须河二期治理工程、南部四河输水工程正在进行。在推进贾鲁河治理工程时,及时调整了计划,启动了贾鲁河人工复合型湿地项目,目前可研报告已完成,正在报批。
  (十)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及时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使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鼓励药品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
  截止12月20日,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共立案1442起,结案1426起,结案率达98.9%。其中,查处重大较大案件5起,移交公安3起。种植养殖环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9 %;水产品检测合格率96%;瘦肉精污染检测合格率为100%;配合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6%。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100%建立了质量安全档案;小作坊100%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4.25%,比去年提高1.29个百分点;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了96.67%,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了100%,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了100%,病死猪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市场流通环节:县城以上城市市场、超市100%建立和实施了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和社区便民超市(食杂店)100%建立和实施了进货台账制度。餐饮消费环节:县城以上城市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了100%,无卫生许可证经营行为查处率100%;原料进货索证登记达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到了98.4%。食品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
  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便民超市608个,农村便民超市食品统一配送率基本达到85%;城市和农村市场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了2个和3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加强对办理“十件实事”重要性的认识。办理“十件实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三化两型”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是凝聚力量,改善民声,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暖心工程。所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都充分认识到为民办理“十件实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形成了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对办理“十件实事”工作的组织领导。年初,根据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时间推后的实际情况,为保证2008年市“十件实事”内容尽快出台,赵建才市长、李柳身常务副市长多次指示相关部门,抓紧征集,科学论证。征集内容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报市委常委会审定后,在赵建才市长的督促下很快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郑办〔2008〕19号通知,形成现在的“十件实事”目标任务。市政府为民承诺“十件实事”的通知下发后,赵建才市长指示市政府督查室,要抓紧分解目标、明确责任,跟踪抓落实。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先后多次对“十件实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调研,11月5日,他还专门召集“十件实事”相关的28个部门的负责人,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面对面督查。各位副市长结合对口工作,经常督查“十件实事”落实情况。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关注“十件实事”进展情况,并先后多次组织视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了主管领导,指定了负责处(室)和工作人员,一些单位建立了工作台账,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做到“月有信息反馈、季有情况小结、半年有落实报告”。
  (三)进一步加大对办理“十件实事”工作的督查力度。为把实事办好、实事办实,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十件实事”落实的督查工作,把“十件实事”列入市目标管理体系内容,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全年重点督查。为营造工作落实氛围,市领导带头督查相关实事办理情况。市长赵建才对涉及教育工作中的实事,专门到教育局和金水区进行调研;副市长穆为民先后多次查看游园建设、道路改造、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情况。副市长王林贺多次帮助解决用地、规划和资金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保证了实事办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市政府督查室先后三次对我市“十件实事”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办公厅各秘书处室对口做好“十件实事”落实的督促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本单位和部门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保证了“十件实事”的全面落实。如二七区实行“十件实事”网上公开“日清月结” 督查制度;金水区实行“十件实事”督查讲评制度;中原区、上街区、惠济区、管城回族区等实行“十件实事”督查通报制度;市林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广电局、市园林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等单位采取紧盯督导、不停督查、跟踪服务等方法,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十件实事”工作的实际困难,较好地促进了“十件实事”实施和办理效果。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个别项目政策性调整,造成前期准备不足,影响了办理速度如,由于受国家“南水北调”重点工程影响,新郑市龙湖镇污水处理厂需重新选址,还有个别项目,立项调研不充分,造成实际操作困难,影响了办理进度。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巩固和提高工作。根据“十件实事”目前的进展情况,对已经完成且验收的项目要进行“回头看”,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切实发挥效益。对没有验收的项目,市政府办公厅将在12月下旬进行全面验收。二是要认真进行总结。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针对今年“十件实事”办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待全面检查验收后,要认真总结,理性分析,为明年办理工作总结经验。三是要做好2009年“十件实事”的调研工作。12月10日,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征集新闻通报会已召开。市政府已提出征集要求,明年“十件实事”仍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原则,广泛征集“实事”内容,市政府办公厅正在积极运作。在这里,恳请各位委员为明年的“十件实事”多献计献策。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收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市政府办公厅对2008年“十件实事”的完成情况验收后,市政府将提交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在办理的过程中,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将虚心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加强领导,倾听民意,联系实际,扎实工作,切实把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办好,努力让人大满意,让人民放心!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