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宪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上半年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以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城镇就业再就业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今年上半年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求职人员82481人,占年计划的68.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2437人,“就业困难”人员775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4326人,分别占年计划的74.7%、77.5%、86.5%。全市消除“零就业家庭”85户,援助就业124人,实现动态为零的目标。全市再就业培训20936人,占年计划69.8%;创业培训1770人,占年计划的59%。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98787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其中实现就业的51956人;提供免费职业培训30460人,其中实现就业的24037人。全市共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68笔2551万元。全市再就业资金已使用3548.78万元,其中,社保补贴1204.63万元,岗位补贴562.35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362.5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83.03万元。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年初,按照国家、省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要求,我市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城乡就业工作的通知》(郑政文[2009]52号),将12万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和农村10万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进行分解。3月份召开的全市城乡就业暨社会保障会议,对今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明确、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责任明确。
(二)完善政策,促进就业。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稳定就业的政策。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经过调研分析,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工作的意见》(郑发〔2009〕9号)、《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市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郑办〔2009〕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郑政文〔2009〕125号)等文件,为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三)实施企业帮扶战略,稳定就业岗位。企业是就业的载体,保企业就是保就业。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整体部署,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发挥失业保险积极作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办法》(郑劳社〔2009〕8号)、《关于对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提供就业专项资金支持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郑劳社[2009]18号)等一系列以“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文件。内容包括:允许困难企业在2009年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除部分县(市)外,减半征收失业保险费(按1.5%缴费);暂不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由财政出资或向财政借资,将全市国有和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原来由企业支付的老工伤人员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对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对2008年以来没有裁员或裁员人数低于全部职工总数10%以下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等。这些政策实施后,用人单位失业保险费减缴1.8亿元,为企业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金额可达2亿元;用人单位医疗保险费减缴3800多万元。今年4-6月,全市减收失业保险费5353.52万元,涉及企业10109家、职工64.1万人。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等企业办理缓缴失业保险费628.34万元;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职工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16.7万元。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市政府备案,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第一批困难企业享受了总金额为1124.2万元失业保险岗位补贴,有效避免了企业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现象。
(四)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确定今年为全民创业年。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创业政策。市委市政府明确由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的全民创业工作,调整充实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32部门领导任成员,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及时研究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工作的意见》(郑发[2009]9号),市就业办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郑就办[2009]4号),明确了创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二是设立了全民创业专项资金。市政府设立了2000万的“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园建设补贴、创业培训、创业宣传、创业服务、创业先进奖励等创业相关工作的支出。三是召开了全市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大会,开展“万民创业带就业活动”。6月18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对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下达了创业工作指导目标,把全民创业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会议上还印发了《郑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万民创业带就业活动”实施方案》(郑就办[2009]5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民创业带就业活动”,通过评选创业典型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四是建立督查机制。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劳动保障局组织16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督导小组,对全市的创业工作进行督促指导,总结经验,推动我市全民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目前第一、第二次集中督导已经结束,从督导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创业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健全、宣传得力,措施有效、工作扎实,全社会创业热潮已初步形成。五是强化创业服务。积极开展项目推介活动,在市创业孵化园每周六、周日固定的项目推介会的基础上,于5月18日和6月13日举行了两次大型创业项目推介及成果展示会,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支持与交流。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对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等一站式服务。今年,市劳动保障局还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商专合作,建立了郑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现已进行了SYB创业培训班二期60人,创业意识培训600人;与郑州市宏达车业广场联合创办了郑州市汽车用品业创业孵化基地、郑州市宏达车业广场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现该基地已有300多家经销商和厂家入驻经营,已引进20多名大学生进基地创业实习。
(五)突出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我市预计接收高校毕业生6.5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1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多次组织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月份以来市人才市场已举办招聘会80场,共有5450个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4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20000人;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9场,共有587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4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841人。在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的同时,我市及时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一是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服务农村”计划。在2008年招聘500名的基础上,今年面向有郑州市常住户口的高校毕业生,公开招收1200名毕业生到乡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农村中小学和农、林、水、畜牧等基层急需岗位服务。二是增加见习基地数量。2009年将新增毕业生见习基地50家,使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增加到70家以上,为毕业生提供3000个见习岗位。见习单位给予见习毕业生生活补贴,每月生活补贴不低于650元,市财政每人每月补贴200元。三是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对到我市县级政府驻地(不含)以下的农村基层单位工作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四是实施郑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推荐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工作,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接收困难家庭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一次性享受每人2000元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安置补贴。五是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2009年市直缺编事业单位要拿出一定名额招聘高校毕业生;7月份,郑州市市直事业单位共拿出318个事业编制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录,同时,鼓励各县(市)、区事业单位多招聘毕业生。六是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绿色通道”。择业期内凡在我市找到接收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及留学回国毕业生均予以接收;择业期在原来基础上延长为三年;我市生源毕业生三年内在我市领取就业介绍信的,择业期再延长一年。
(六)扶弱帮困,扎实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把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专项援助活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有效地促进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年初组织开展了“2009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1月份开展的“全市就业援助周”活动中,共援助就业困难人员3132人实现就业。2月份我市举办了“2009年就业援助暨农民工服务活动”,全市共举办招聘会58场,有10多万人参与活动,用人单位有3730家,提供就业岗位17.6万个,签订就业意向5.69万人。5月份开展的“2009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中,全市共有802家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了招聘,提供空岗信息21540个,其中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有11841个;有 19862名求职者参加应聘,达成就业意向954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492人,进城和返乡务工人员5218人,下岗失业人员832人;签订职业技能培训意向人数(含企业委托培训)2255人;印发政策宣传品61580份、招聘信息彩页45000余份;现场维权及法律援助926人,受理各类政策咨询 1432人。招聘周活动期间,“中部就业网”、“郑州人才网”还同时进行了网上招聘活动。
(七)部门联合,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32家成员单位,紧密配合,积极为求职人员创造条件,全面落实就业政策。今年上半年市本级共投入培训、社保、公益性岗位等各种就业优惠补贴资金1925万元;地税部门将郑州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等251家企业列为重点服务企业,及时帮扶,稳定就业岗位,全市共审批减免税15519户,减免税金额2553.36万元,减免税务登记证工本费7460元;工商部门目前已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安排各类失业人员37916人,减免登记类等各项费用87万元。市总工会、团市委等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帮扶活动,有效促进了全市就业工作。
(八)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市政府从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入手,高度重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工作网络已全部建立。全市基层劳动保障机构2952个,全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达4614人。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 “六到位”。 通过充分发挥基层保障平台的作用,使我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顺利开展,货款回收率高达99%;对就业困难群体实现“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难度加大。受国际国内经济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吸纳就业的能力减弱,而城镇求职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仍呈大量增加趋势,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二)劳动者就业技能素质与劳动力市场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就业难、招工难的“两难”现象同时存在,由此形成的结构性失业状况仍然存在。
四、近期工作重点
一是扎实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落实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是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加大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和基层就业。
三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城镇未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完善落实就业政策。出台并实施《郑州市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大税收、社会保险、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使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研究出台《郑州市开发公益性岗位办法》,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工作,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五是主动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确保我市就业形势稳定。
六是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明确重点、突出创新、注重实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城乡就业工作今年继续被列为市委、市政府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将以此次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强化服务,与时俱进,以高昂的斗志、创新的意识、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我市城镇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各位委员和代表在审议过程中对我市的城乡就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