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和第5次主任会议意见,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并为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此项工作提供依据。7月29日至30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记鑫、秘书长刘焕成的带领下,内司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对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市职业介绍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基层劳动保障所、社区、国有改制企业及市创业孵化园等单位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召开了由市政府就业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及企业代表、个人代表等单位和人员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视察之前,还组织内务司法专业组人大代表针对全市就业工作需要了解掌握的数据,进行了暗访和民意问卷调查,印制发放1000份民意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60份,并对问卷进行汇总和分析。通过上述工作,视察组从多个层面比较直观地了解了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
视察组认为,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采取了许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上半年,城镇82481名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占全年工作目标的68.7%。全市消除“零就业家庭”85户,援助就业124人。全市再就业培训20936人,占年计划69.8%,创业培训1770人,占年计划的59%。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全市企业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我市就业再就业形势保持动态稳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确保我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等32家单位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城乡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确定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被市政府列入为老百姓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
(二)完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就业。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一系列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鼓励创业的文件,并设立了2000万元的全民创业资金,鼓励倡导自主创业;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失业保险积极作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办法》、《关于对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提供就业专项资金支持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以“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为主要内容的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的文件,对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三)抓好政策落实,稳定扩充就业岗位。目前已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职工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16.7万元、为13家困难企业发放失业保险岗位补贴1124.2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551万元、审批减免税15519户,2553.36万元。今年4—6月份,全市减收失业保险费5353.52万元,涉及企业10109家、职工64.1万人。有效缓解了企业压力,稳定、扩充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四)突出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市约有10万余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为此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广开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服务农村计划”,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选择三全食品、少林汽车等25家单位,作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提高毕业生劳动就业能力;加大人才招聘会频率和质量,并充分发挥郑州人才网作用,积极为求职者提供招聘信息;落实为自主创业毕业生小额贷款等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上半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95次,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近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安置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大学生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岗位开发、企业挖潜、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等活动,为求职人员提供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目前,我市共有基层劳动保障机构2952个,基层工作人员4614人,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网络已全部建立,劳动保障服务能力大为提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60名调查对象中,对我市各级政府提供就业再就业、创业服务情况评价,非常满意57人,占5%。满意470人,占50%。376人基本满意,占40%。不满意57人,占5%。
二、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视察组认为,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就业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60名调查对象中,301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占32%,206人认为非常严峻,占22%。
(一)就业岗位少与就业群体大的矛盾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城镇求职人员人数多,市场空缺岗位有限,就业再就业压力大。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一些劳动者技能单一,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一方面求职人员数量众多,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和一些岗位闲置。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60名调查对象中,601人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占64%。
(三)择业观念与就业再就业的矛盾突出。一些求职人员就业观念陈旧,即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和本领,又不愿干苦、脏、累、险等工作,一心等着“理想”的工作岗位,一味依靠社会、政府帮助,以致出现“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
(四)就业再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有些单位就业再就业措施不完善,部分优惠政策宣传、落实还不到位。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60名调查对象中,对优惠政策一般了解的有376人,占40%。431人听说过,占46%。认为优惠政策部分落实的有658人,占70%。二是在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投入还不足,岗位偏少。三是为求职人员提供的培训服务指导性、针对性不强。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大,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五是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完善等。
三、对我市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抓好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的教育,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加大对中央、省、市有关就业再就业的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优惠政策。要认真做好就业援助、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完善落实工作,让扶持对象真正得到实惠,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规模。
(三)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以项目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民创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使全社会了解、关注和支持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援助,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五)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单位和个体小企业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
(六)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我市技能型人才培训水平;要加强以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为劳动者提供技能训练服务;要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和服务,突出培养创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市场就业能力。
(七)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和帮助,逐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等基层平台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