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宋柏松受市政府委托作的《关于郑州市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44人,以37票同意、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事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精心规划,加强管理,塑造精品,大力加强宣传推介,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旅游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发展迅速,取得了喜人成绩,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会议同时指出,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旅游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旅游规划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基础设施不能适应需要;宣传促销尚需创新;部分景区的建设管理亟待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会议作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修编旅游发展规划。适时修订和完善《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早制订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协调引导各县(市)区和景区(点)的规划工作,使其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对黄帝文化旅游圈、环嵩山旅游圈和沿黄河旅游带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促进我市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二、根据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嵩山风景名胜区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要求,建立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景区管理体制。二是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明确各委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及时协调处理问题的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协调黄河河务部门,取消黄河大堤上的收费点,拆除黄河大堤上的水泥墙、水泥柱。
三、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尽快完善和健全市区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环嵩山和沿黄河旅游交通环线;增设通往我市主要景区(点)和“农家乐”的旅游公交专线;形成快捷便利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方便游客快捷进出景区。
四、进一步提高宣传营销水平。加大宣传投入力度,整合宣传经费,实施捆绑营销、联合推介策略,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打造郑州旅游整体形象。拉长入境游短腿,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市场营销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动员旅游、外事、文化、宣传等部门的力量,利用新闻、电影、电视、网络的传播作用,增强我市旅游形象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各景区 (点)的规划建设;在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掘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开发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娱乐节目,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条;严格管理,提高导游普通话和中原历史文化知识的水平;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我市主要景区(点)门票价格偏高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和“农家乐”的卫生、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积极推动垃圾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暗访中发现的各景区(点)的问题和所提出的建议,要督促各有关景区(点)认真进行整改,推动我市景区(点)建设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六、本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负责督促落实,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