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5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志带领教科文卫工委组织的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我市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市长助理楚保国、市科技局局长王济昌陪同视察。视察组首先深入宇通重工公司各生产车间,详细查看实际生产状况,深入了解企业研发投入等科技自主创新情况。在座谈会上,楚保国、王济昌就郑州市今年以来的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情况做了汇报。随后,宇通重工公司、郑煤机公司、汉威电子公司、生茂光电公司、威科姆公司、安图生物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分别就企业对科技创新情况的认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发言。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就加强我市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通过实地查看、汇报座谈,对我市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当前形势下,我市要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完成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更加倚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能力,努力地缔造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创新成果大量涌现。近年来,我市投入科技经费5000多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资金1.86亿元,建立研发中心203家,新增科研装备150台套,中试及规模化生产线50余条,通过科研开发条件的改善,聚集了高、中层次的研发人才8300余人,包括院士25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博士占6%,高级职称人员占25%;先后与多家院校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召开产学研项目对接洽谈会。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获取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利申请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二)企业技术竞争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4个(其中国家级4个),孵化面积38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60家,年技工贸收入达到36亿元。通过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培育壮大了郑州威科姆、大方桥梁、汉威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依靠创新获得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效益增长,在这些企业得到鲜明展示和强烈印证。
(三)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2家,高新技术产品2013项,分别占全省的43%和38%。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产业为主导、以专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57亿元,是2005年541亿元的2.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13亿元,是2005年158亿元的2.6倍。这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显著增强。
(四)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改选和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使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大批老企业如宇通、郑纺机、郑煤机等脱胎换骨,既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力量,也发挥了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传统支柱产业如纺织、机械、化工、耐材等,都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获得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五)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体系,强化巩固了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激活创新要素的政府调控的创新保障体系。三大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充分激活各类创新要素,从而推动和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发展很快,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推动、支撑和服务作用。但是,横向对比,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困难和挑战。
(一)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骨干人才少,创新团体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能做出重大创新成果的尖子人才缺乏。
(二)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偏少。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在省内有一定优势,但比不上发展较快的兄弟城市,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也不够强大,在工业中占的份额还比较低。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市大部分科技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创新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项目总体需要的资金大,研发资金主要以贷款和企业自筹为主,但银行贷款主要向大型国有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贷款数量偏少。
(四)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缓慢。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比较薄弱,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其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过程中技术权益保障及奖励分配机制不够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成果不够显著。
三、几点建议
当前,“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等,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为迫切、更为重要的需求。
(一)加大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力度。建议市政府研究出台进一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政策措施,研究确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考核指标,纳入县(市)区和各个委局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用人体系,让各级领导干部都动起来,让全社会都动起来,从而推动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政府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要在调动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下大功夫,把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从而真正建立起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改革科技资金投入及项目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国家科技资金的总体效率与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保障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后劲。
(三)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应尽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对创新成果发明人或单位要有一套较规范的激励政策和保护政策,对自主创新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并确保其落到实处。
(四)为中小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对企业自立创新创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政府要在资金和税收方面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提高扶持政策的透明度,使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都能享有同等的政策优惠。通过搭建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严肃法律监管,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