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宪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届人大常委会议报告《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简称《新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情况,请予审议。
一、实施《新三年行动计划》的意义
2006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三个一千、三个翻番”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8年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4亿元,年均增长14.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超过石家庄、哈尔滨前移两个位次,居第8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60.4亿元。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是好的。
(一)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就要把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二)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我们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的十项重点工程356个项目和30个重大项目,就是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导向确定的,是我市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郑州市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纲要》提出,到2010年“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实现率先突破,跻身全国一流信息化强市。要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仅仅依靠一般性、常规性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继续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加快建设“三化两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继续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是快速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对区域竞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全国35个省会城市中,尽管我市的经济总量排名有所前移,但长沙,合肥要比我们发展的更快、更好,尤其是中部六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推进实施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郑州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
二、《新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和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一)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
1.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跨越式发展为途径,确立新定位,实现新跨越,努力构建“三化两型’’城市。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二是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是坚持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政策、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进步新优势;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综合平衡,协调推进;五是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
(二)奋斗目标
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全国大中城市排名分别提升l—2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6900亿元。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36%左右,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
三是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到2011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7亿美元。
四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2011年,大郑东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5%,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五是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到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
六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到2011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3%,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
七是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
八是社会和谐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关于主要经济指标的说明
经过反复测算,我们认为,以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04亿元为基数,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到2011年达到43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市经济经过上一轮的高速增长之后,已进入调整阶段,加之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市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有所放缓;二是与《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相衔接,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 ;三是经过三年跨越式发展,我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各县(市)、区竞相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为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依然看好,随着国家、省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的实施,明后两年国家和省、市将加大投资力度,为我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的目标是积极的、合理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同时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同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城乡居民两项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是经过与《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认真衔接,并和相关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测算的。
三、《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途径和重点
(一)发展途径
为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奋斗目标,要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狠抓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力求在十大领域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在强化枢纽地位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六是在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七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新突破;八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九是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十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取得新突破。
(二)发展重点
1.扶优扶强工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汽车、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郑州实际,振兴传统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工程共筛选项目64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项目1个,10-50亿元项目26个,三年投资规模600亿元。
2.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制定和完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工程共筛选项目42个,三年投资规模1000亿元。
3.现代服务业建设工程。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规模、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工程共筛选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20亿元项目4个、1-10亿元项目19个。三年投资规模160亿元。
4.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把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工程共筛选项目75个,除7个平台(基地、中心和园区等)类项目外,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100亿元项目2个,10-50亿元项目3个,1-10亿元项目19个。三年投资规模410亿元。
5.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力调整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工程共筛选项目13个,三年投资规模25亿元。
6.城市建设管理工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构建中心城市、卫星城、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协调发展的五级城镇体系。工程共筛选项目3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50亿元项目4个,1—10亿元项目3个。三年投资规模1280亿元(含卫星城及小城镇建设)。
7.交通枢纽工程。充分发挥我市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四港一体”的优势,强力实施一批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港。工程共筛选项目3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项目3个,10-50亿元项目15个。三年投资规模370亿元。
8.文化建设工程。发挥郑州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工程共筛选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三年投资规模15亿元。
9.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循环经济,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承载空间。工程共筛选项目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年投资规模80亿元。
10.社会发展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和应急体系规划的投入。工程共筛选项目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三年投资规模60亿元。
十项工程是在原八项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服务业建设工程和社会发展工程两项内容,共策划、筛选项目356个,总规模4000亿元,预计2009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左右。经认真研究,又从中精心筛选出30个重大发展项目(39个子项),作为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班子要从郑州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维护党政团结,形成团结协调、干事创业的合力。为加强对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成立市跨越式发展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十个重点工程指挥部。
(二)营造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着力营造宽松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完善制约机制,构建信用体系。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依法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规范行政和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进一步优化跨越式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有科学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制创新,市直相关部门要着力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机制、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机制、财政分配调节机制等十个方面的体制机制。
(四)强化资金筹措。要把资金筹措工作切实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创新银企合作方式,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落实投资目标责任制,理顺政府融资机制,建立、完善上市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扩大内、外资吸纳规模。
(五)加强人才保障。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郑工作服务,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六)强化考核激励。跨越式发展综合协调办公室、十个重点工程指挥部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督查考核。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督查考核制度;二是规范和完善考核体系;三是实行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四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继续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继续保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时刻保持敢打硬仗、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确保《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圆满完成。
以上报告, 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