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郑州市旅游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09/10/29 来源:郑州人大网

(供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给常委会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提供参考依据,我委于3月27日至4月16日,对我市旅游工作进行一系列视察和调研活动。一是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市旅游工作情况进行分散视察,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乘坐大众交通工具,利用2天时间,深入至少2个以上景区,对我市旅游工作情况进行暗访。绝大多数常委会组成人员按要求开展了暗访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有2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反馈了视察情况,发现了50个问题,提出了35条建议。二是分别召开了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口联系旅游工作部门负责人、我市部分景区负责人、部分“农家乐”负责人参加的三个座谈会,共收到27条意见、45条建议。三是在郑州市人大网站上开设“听取工作报告,征求网民意见”专栏,经网站工作人员整理出12条意见建议。四是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巩义、荥阳两市,对部分景区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旅游局岳俊华局长关于我市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通过以上视察调研活动,对我市旅游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市旅游工作发展迅速,形势喜人
  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发展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精心规划,加强管理,塑造精品,大力加强宣传推介,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旅游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发展迅速,取得了喜人成绩,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2004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制订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成立了郑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鼓励旅游景区(点)申创国家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标准,市政府对获得5A、4A、3A级的景区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年度向我市输送客源最多的外地旅行社和地接量最大的本市旅行社各奖励10万元。2007年,又出台了《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分别对组织包机、专列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实施奖补,极大地调动了旅游经营单位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为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市政府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增加到了1000万元,为我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资,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和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全市旅游建设投资30多亿元,直接用于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50%左右。各县(市)区也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对主要景区的深度开发,总计投资达15亿元之多。以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为推动力,先后完成了少林寺周边环境及少林寺常住院的整治维修,新建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2008年又投资12多亿元,对嵩山古建筑群的8处、11个项目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8亿元的炎黄二帝巨塑项目2007年竣工。巩义市投资6亿元用于对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等四大景区及伊洛河景观带建设。另外还有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等一批展示中华厚重文化的项目,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
  (三)宣传促销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积极推介、广泛协作、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营销策略,积极开展互促共销活动。2008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和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三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先后参加了国际、全国和北方三大旅游交易会等重大旅游促销活动。积极应对5.12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开展了“欢乐郑州行”宣传推介活动,赴西安、武汉等23个大中城市进行促销;邀请美日韩、东南亚及港澳台旅行商、国内百强旅行社代表和世界知名营销大师来我市考察旅游产品;邀请20多个城市的500多家旅行商、媒体来郑踩线,4次举办外地旅行商采购大会,共签订各类合作协议及意向4100余份。2008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5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1%;旅游总收入341.82亿元,同比增长19.62%,在国内其他城市旅游指标大幅下滑的形势下,我市主要旅游指标保持20%左右的增幅,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农家乐”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市民对近郊休闲游有了更大的兴趣和需求。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2008年初,市政府下发了《2008年郑州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郑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规范(试行)》、《郑州市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为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农家乐”星级评定为抓手,引导“农家乐”规范发展,先后召开了农家乐工作座谈会、现场会和专家研讨会,激发了各方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截止目前,我市“农家乐”已从2007年的36家发展到了210多家,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500多人,推动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得力。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等战略举措,4月11日,我市在绿城广场举行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暨旅游优惠券首发式。此外,全市还在36个景区(点)、各县(市)、区及周边和主要客源地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发放郑州旅游优惠券100万套,涉及全市95家旅游经营单位,面值总额约30亿元。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和欢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旅游业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对旅游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部分景区(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现将从各方面收集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旅游规划不够完善。2003年通过的《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我市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应当随着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对一些跨县(市)、区的同类型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如黄帝文化旅游圈、环嵩山旅游圈及沿黄河旅游带,都需要从全市的角度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景区管理体制不顺,如黄河风景名胜区等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资源整合开发难度较大,经营机制不活,制约其发展壮大,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浮戏山风景区、雁鸣湖风景区、白沙湖风景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中白沙湖风景区甚至与禹州有关部门还存在扯皮现象。二是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职能上存在交叉,权责关系不明晰,增加了工作协调难度。如惠济区一“农家乐”要扩建厨房,区国土资源局不批准,他就不能施工;要在路边立一块标识牌,区执法局也不批准。有些政府部门不是积极服务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是互相扯皮、拆台。再如,属省河务局管辖的花园口景区,违规在黄河大堤上设卡收费,制约了惠济区十几户“农家乐”的经营和发展,经区政府多次协调,仍然没有解决。
  (三)基础设施不能适应需要。一是交通不畅的问题比较普遍,通往环翠峪风景区、雁鸣湖风景区、浮戏山风景区道路状况差;特别是通向“农家乐”景点的道路更差。二是通往景区的公交路线少,车况差,票价高。三是旅游标识系统不健全。四是还有部分“农家乐”经营者反映电力供应不足。
  (四)宣传促销尚需创新。整体宣传推介不够,旅游主题形象不够鲜明,促销方式有待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效果与全国旅游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拉长入境游短腿方面的成效不够明显,多层次、网络化的市场营销渠道亟待建立。
  (五)部分景区的建设管理亟待加强。一是部分景区规划建设缺少资金,发展困难。二是部分景区管理粗放,导游图、路标、厕所等设施不完善,还有部分景区卫生状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有的景区导游普通话水平很差,影响我市对外旅游形象;四是“农家乐”近郊游尚处于无序发展的阶段,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家乐”餐馆环保意识差,废水处理设施不配套,还有的甚至以野味招徕顾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三、几点建议
  为了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立省”发展战略,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拉动国内消费,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修编旅游发展规划。适时修订和完善《郑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着手制订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协调引导各县(市)区和景区(点)的规划工作,使其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整合跨区域、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避免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促进我市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二)根据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困扰景区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要求,建立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景区管理体制。二是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明确各委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及时协调处理问题的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协调省里有关部门,着力解决花园口景区违规设卡收费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旅游交通环线和支线,尽快完善和健全旅游标识系统,增设新的旅游公交线路,形成快捷便利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方便游客快捷进出景区,使基础设施建设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提高宣传营销水平。加大宣传投入力度,整合宣传经费,实施捆绑营销、联合推介策略,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打造郑州旅游整体形象。拉长入境游短腿,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市场营销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动员旅游、外事、文化、宣传等部门的力量,利用新闻、电影、电视、网络的传播作用,增强我市旅游形象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各景区 (点)的规划建设;在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掘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和“农家乐”的卫生、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暗访中发现的各景区(点)的问题和所提出的建议,要督促各有关景区(点)认真进行整改,推动我市景区(点)建设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