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 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汇报《关于对黄河湿地候鸟集中停歇地和越冬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的议案办理情况。
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岳德常等12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对黄河湿地候鸟集中停歇地和越冬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的建议》(A031号)的议案,对此,赵建才市长非常重视,王跃华副市长安排部署有关部门抓紧办理落实。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地球之肾”。黄河湿地是我市宝贵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市唯一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县狼城岗乡东狼城岗村,全长158.5公里,总面积57万亩,跨经五个县(市、区),15个乡镇89个行政村。黄河湿地是我市天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鸟类169种,其中,候鸟有127种。保护区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另有黄河区域特有的黄河虫实、荷花柳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等珍稀植物。
我市黄河湿地位于我国三大候鸟迁徙的中线通道的中心位置,是候鸟特别是水禽重要的觅食、栖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通过连续几年来的监测,保护区冬候鸟以雁鸭类、鸻(héng)鹬(yǜ)类、鹤、鹭(lù)、鸨(bǎo)为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黑鹳(guàn)、丹顶鹤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等31种。数量最多的雁鸭类包括豆雁、鸿雁、赤麻鸭、绿头鸭等,特别是大鸨为世界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仅有2000只左右,在郑州黄河湿地曾一次监测到96只的大群。因此,保护湿地,保护候鸟是建设生态郑州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湿地保护工作,2004年11月19日申请省政府批准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3月20日市编委批复成立保护区管理中心,2006年7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通知》,2007年2月1日市政府批复管理中心增挂“郑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牌子,全面负责黄河湿地保护区及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2008年制定颁布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将黄河湿地保护纳入生态郑州建设投资计划和我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及“三化两型”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为了保护我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和候鸟资源,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组织编制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和《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两个规划对湿地生态资源、珍稀水鸟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等进行全面保护,划定八个核心区,七个候鸟栖息越冬区,并规划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沟通水道等湿地保护恢复工程。2009年6月12日,王跃华副市长召集规划、土地、河务、环保、发改、财政等市直相关部门专题听取了湿地保护规划汇报。目前,规划正在修改完善,待政府批复并提请市人大审议,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国家林业局批复。
二、加大保护投入,加快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区成立以来,市政府已先后投资近二千万元用于保护区基础建设。解决了保护区办公场所,开展了确标定界,树立界桩345个、界碑25个、警示标牌60个、大型宣传标示牌4个。2009年投资187万元,重点对候鸟重要栖息地实施抢救保护,开挖隔离沟,恢复湿地,树立警示标牌和建立监测站等。今后三年将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及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建设工程等。
三、加强宣传,建立协调保护机制。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近年来,市政府组织林业局和保护区与市水产局联合开展捕鱼治理活动,划定禁捕期和禁捕范围,在候鸟迁飞期及七个候鸟集中停歇地和越冬区域严禁捕鱼,与河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开展了取缔非法采砂、采铁活动,查处非法采砂18家,与林业森林公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执法活动,查处非法破坏侵占湿地资源和毒杀、捕杀候鸟等各类违法案件7起。2009年1月11日,森林公安局和保护区执法人员在检查巡护中抓获两名用自制土炮非法猎杀四只灰鹤的犯罪嫌疑人,两人分别被判刑5年和3年。
四、贯彻管理办法,推进依法保护。2008年5月8日,市政府制定颁布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这为依法保护湿地提供了法规和政策保障。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广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的同时,一是举办了执法培训班,对保护区管理中心全体人员及相关县(市)、区管理站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培训,统一办理了执法证件;二是加强依法保护管理力度,依法对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三是市政府积极协调省林业厅、省公安厅解决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安派出机构。目前,省人事厅、公安厅已经批复同意郑州森林公安局增加机构、编制、人员,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将在保护区建立森林公安派出机构。
由于历史原因,湿地保护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少数地方还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利益轻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效益倾向;二是湿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态公益事业,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齐抓共管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三是湿地保护力量薄弱,保护区管理中心承担着保护区保护管理和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职能,以及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需要增设增加保护机构和人员;四是湿地保护恢复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当前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协调机制和资金投入不足。为此,市政府已将黄河湿地保护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纳入我市“三化两型”城市和新三年跨越式发展生态建设工程投资计划,把湿地资源保护所需资金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同时将研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发展改革、财政、林业、规划、国土资源、河务、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保护区管理和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