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9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志带领由18名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以实地查看、汇报座谈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市政府副市长刘东、市政府副秘书长龙同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新章陪同检查。雷志副主任与检查组成员分别查看了华润万家、伊河路小南国、岗坡新市场、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情况。随后,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通过实地查看、汇报座谈,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水平和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依法加强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断提升。
(一)加强培训,广泛宣传,营造贯彻实施良好氛围。有效提升监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是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基础和保障。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食品安全法》列为2009年度普法重点内容和“三个重点”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内容。根据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市16个承担执法职能的部门都开展了年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制定了学习培训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市文明办于5月份在市群艺官举行了“百企千店践行道德承诺网上行”启动仪式,中央文明办领导、省、市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食品企业代表向全社会郑重宣誓生产销售放心食品,反响强烈。6月1日,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绿城广场举行了《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发放《食品安全知识读本》、《食品安全100问》等资料4000余册,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份,向公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常识,传授鉴别真假食品的方法、食物中毒预防与急救常识、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知识。7月初,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在市科技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食品添加剂科普知识展览”。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各司其职,协调推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推进,形成合力,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督查,重点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为迎接全省评估验收做好准备,为创建食品安全优秀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和专项整治的成效,市政府于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郑州市2009年重点食品暗访抽验工作的通知》,安排各县(市)区按季度组织食品暗访抽验并上报抽检情况。市农业部门在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查处农药违法案件241起,倍受关注的农化种子市场被关停,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制售和使用得到明显遏制。市质监部门从规范行政许可和加强日常监管两个方面入手,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覆盖率达100%;完成对497家企业的657个批次食品的监督检查,合格率98.6%;办理55家企业的64种食品的委托生产加工备案,对687家企业的食品添加物质进行了清理、规范。
(三)转变作风,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食品安全法》建立了严格监管的职责体制,同时也提出了优质服务的更高要求。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社会、为监管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和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一是创新服务举措。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从改善硬件、创新软件入手,大力推进便民服务工作。各部门积极改善办事大厅环境和服务,推出了查询触摸屏、擦鞋机、饮水机、老花镜、指示牌、公示栏、明白卡、休息区等众多的便民服务措施。有的部门还开展了“一杯热水相迎,一张笑脸相送”活动。用真心为监管相对人服务,力争通过强化服务,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强力推动政企联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监管部门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食品企业负责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解决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企业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改进工作,提供服务。二是丰富服务载体。去年以来,市政府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了“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各个机关都重新设计制作了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发布各方面的信息,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规定,“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功能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顺,联动机制难发挥。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食品药监、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所形成的多部门管理格局无法避免,造成职责不清、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越位的现象。食品药监部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乏力;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难以联动,整体合力难以形成,监管信息不能共享,缺乏有效的工作沟通,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能被削弱。
(二)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监管手段乏力。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有的环节尚未建立产品质量监测机构,执法人员编制紧,特别是检测人员严重匮乏。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不仅需要制度保证、人力保证,还需要科学技术的保证。检验设备短缺、落后,监管手段乏力,对一些产品质量无法进行检测。
(三)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需进一步规范。一些食品生产及加工点工艺简单、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较差,产品质量控制无任何措施,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尤为突出。路边店、无照经营店、露天烧烤食品卫生条件差;一些小吃摊点餐具、饮具、容器根本没有消毒,卫生情况令人担忧。
(四)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一方面,部分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贪图方便和价格低廉,忽视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少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人员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卫生难以达到规定标准。
三、几点建议
(一)抓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宣传。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意识,特别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是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监管系统。要在市政府的统领下,充实和完善现有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形成坚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指挥系统;健全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指挥有力,工作到位。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人员力量。尤其要从壮大执法队伍,提高队伍素质,加大食品质量检测力度,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技术保障,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四)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和日常监管。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力度。主管部门在办理生产经营手续时须严把准入关口,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同时要增加监督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加强对日常生产销售情况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