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报告

——2009年10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 2010/1/22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龙同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郑州市人民政府报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依法加强组织协调,强力推进监管执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一、掌握市场情况,明确部门职责,为贯彻实施奠定基础
  一是掌握食品市场基本情况。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市场调研活动。目前,我市共有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36261家。具体为:种植企业85家,养殖企业710家,生猪屠宰企业83家;食品生产企业 9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7家,荣获“河南省食品第一品牌”称号的企业1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39 家;食品经营店22549家,其中食品超市、商场1075家;餐饮单位11878家,其中,集体食堂1681家。调研情况表明,郑州市是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市,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二是明确监管部门职责。目前,食品监管体制和职能调整正在进行。6月2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和机构改革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未下达落实、职能未调整到位前,原承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监管的有关部门,要继续履行职责,继续做好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执法检查、抽验检验和应急处理等工作。10月14日,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机构改革期间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问题,并印发会议纪要,规定:为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确保机构改革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活动监督管理,市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活动监督管理,市卫生部门继续负责餐饮服务活动监督管理。
  二、加强学习宣传,落实企业责任,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一是周密部署,扎实培训。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食品安全法》列为2009年度普法重点内容和“三个重点”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内容。根据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市16个承担执法职能的部门都开展了年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都制定了学习培训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通过集中辅导、检查笔记、闭卷测试、查摆问题、整改提高、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食品安全法》培训工作,对《食品安全法》进行系统、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执法人员充分认识了食品安全全程全面监管的新理念、新要求,准确把握了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将思想统一到《食品安全法》的理念精神上来,将行动统一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中来。
  二是多措并举,广泛宣传。5月份,市文明办牵头在市群艺宫举行了“百企千店践行道德承诺网上行”启动仪式,中央文明办领导、省、市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食品企业代表向全社会郑重宣誓生产销售放心食品,反响强烈。6月1日,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绿城广场举行了《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市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设立了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7月初,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在市科技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食品添加剂科普知识展览”。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的基础上,我们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全市36261家各类食品企业的责任体系台账,明确了监督职责和责任追究体系,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得到落实。
  三、狠抓实事办理,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一是狠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事。省委、省政府2009年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分解到我市的各项任务进展顺利。近日,市政府抽调4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督查,重点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估验收,为迎接全省评估验收做好准备,为创建食品安全优秀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狠抓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市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监管。他们加大执法力度,彻底关停了倍受关注的农化种子市场;投入122万元建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平台;在巩固蔬菜、猪肉、水产品和水果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实行原粮市场准入;上半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郑州市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位居全国第一。市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他们完善了行政许可各项制度,健全了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档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覆盖率达100%;对497家企业的657个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98.6%;对687家企业的食品添加物质进行了清理、规范。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他们贯彻食品安全三级督查制度,把监管工作做在平时;通过健全和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制度,实现了对流通环节食品的准入、经营、退市的全程监管;选择15个食品超市和门店作为试点,引进了食品监管诚信通网络监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市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他们在集体用餐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促进餐饮业卫生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积极开展餐饮业专项治理和风险控制,强力推广使用集中消毒餐具,全市未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市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他们积极开展巩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捣毁私宰窝点2个,注水窝点2个,销毁注入瘦肉精肉猪26头,销毁病害肉猪569头;并从今年开始,以25家肉类生产企业为试点,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提升企业管理和检验水平。
  四、突出重点时段,建立“双评”机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年初,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公众饮食安全。随后,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省督查评估组对我市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重视程度高、组织机构全、工作部署细、部门协作顺、工作落实快、执法效果好、监管责任严、长效机制新”的评价,认为我市的专项整治工作为我省树立了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6月份,市政府又组织开展了“三夏及高考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三夏”及高考中考期间的食品安全。9月11日,是三鹿牌问题奶粉事件发生一周年之日,时逢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我们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召开了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
  二是“双评”机制检验成效。在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和专项整治的成效,市政府于年初印发了《关于做好郑州市2009年重点食品暗访抽验工作的通知》,安排各县(市、区)按季度组织暗访抽验并上报抽检情况。截至目前,已暗访抽验重点食品10大类,即面粉、豆制品、饮料、酒类、肉类、酱油、油炸小食品、辣椒粉、酱类、蔬菜,共723批,已检验596批,不合格36批,合格率93.96%。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为食品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创新服务举措。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从改善硬件、创新软件入手,大力推进便民服务工作。各部门积极改善办事大厅环境和服务,推出了查询触摸屏、擦鞋机、饮水机、老花镜、指示牌、公示栏、明白卡、休息区等众多的便民服务措施。有的部门还开展了“一杯热水相迎,一张笑脸相送”活动,用真心为监管相对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市政府还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事情,要求办得快、办得好。我们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各监管部门都纷纷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食品企业负责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企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丰富服务载体。市政府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了“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各个机关都重新设计制作了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功能得到提升。有的部门还建立健全局机关内网,从而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进基层活动。向基层群众赠送《食品安全知识100问》等宣传材料3728本;在部分乡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21次。
  虽然我们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仍实行“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和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的弊端。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个别部门和人员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需要地方政府负起总责,才能形成监管合力,实现无缝隙监管。三是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督力量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市缺乏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不能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依法维权意识还不够强,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今后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做好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基础工作。二要进行深入、广泛、持久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三要继续完善食品监管台账制度,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到实处。四要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积极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五要加大投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总之,要把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省会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