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税收征管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10/1/28 来源:郑州人大网

(供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安排,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郑州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报告》和《郑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报告》。为深入了解我市税收征管情况,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做好准备工作,12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带领视察组对我市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平、秘书长刘焕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视察,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宪召陪同视察。
  视察组先后实地查看了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等重点纳税企业,以及金水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和中原区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分别听取了郑州市国家税务局局长李和圈、郑州市地方税务局局长吕太昌关于我市税收征管情况的工作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税收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市经济形势严峻,部分企业利润降低,相关主体税种的税基缩减严重。我市税收收入上半年呈负增长态势,经过多方努力,收入态势从下半年起实现逆转。截止11月底,郑州市国家税务局组织税收收入223.68亿元,其中,市、县级收入49.33亿元,同比增幅基本持平;郑州市地方税务局组织税收收入141.7亿元,其中,市、县级收入108.24亿元,同比增幅略有增长。
  一年来,郑州市国家税务局与郑州市地方税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税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依法治税,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通过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和管理风险分析,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重点行业深入挖潜,确保了税收收入稳步回升;二是紧紧围绕着“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鼓励投资、扩大内需、刺激出口、支持产业升级,支持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合理转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增加了企业和企业职工可支配收入,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减轻纳税人负担,不断通过简化程序、组建纳税辅导组深入企业上门辅导、开展纳税服务日和到企业现场办公等各种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税收征管环境,为纳税人提供了快捷、高效、公平、低成本的优质纳税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计划指标制订不够科学。当前,各级政府对税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制订收入计划指标有层层加码现象,给税务部门组织收入工作造成较大压力,既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又加大了基层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与中部省会城市武汉、长沙相比,我市三产地方税收比重最小,且地方税收过分依赖房地产业,如果剥离房地产业,三产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不足30%。而目前,我市商品房市场均价已达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过高的价格将抑制商品房市场销售,房地产市场一旦进入调整期,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税收风险。
  (三)政府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市政府各部门与税务部门使用的社会经济指标口径不统一,沟通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涉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还不够,不利于税务部门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工作。
  (四)税源交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税收任务的逐年增加,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任务,相互之间因税源管辖权问题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多。其原因有历史遗留问题,如2004年市区体制调整,市政府明确了部分由惠济区管理的机构地在外区的企业,导致了税源争议等;也有机制问题,如省直属局与市国税局税源交叉问题、市国税局与市地税局税源交叉等,仅靠税务部门自身协调解决难度较大。
  (五)财税库银联网进度应进一步加快。目前,郑州市区的个体纳税人已全部实现了银行划卡缴税,但非个体纳税人仍有52%未使用网上申报缴税,六县(市)税银联网工作正在试运行。由于税款手工征缴方式的效率不高,税款入库过程透明度低,入库时间较长,造成税收收入信息反馈较慢,难以及时为税务、国库统计分析提供准确依据,不利于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六)发票管理工作仍需加强。当前,发票犯罪已经呈现出了新动向和新特点,其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假发票问题不容忽视,从查获使用假发票情况看,企业占65.4%,事业单位占28.4%。制售、倒卖假发票,销售不开票现象仍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预测收入潜力,合理制定税收计划指标。政府部门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使税务部门提前掌握了解重大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情况。制定税收计划指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从重点税源的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和税负变化情况,充分考虑可预见的、即将调整的税收政策,综合分析预测收入潜力,制定合理的税收计划指标,在实际执行中可根据经济形势作相应合理调整,以促进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改善税源结构。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要把结构性减税政策等优惠政策用足用好,从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发展特色经济、外向型经济,拓展内资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培育发展支柱行业和优势企业,培植和增加新税源,优化税源结构,改变我市税收对房地产行业的依存度过高的现象。
  (三)建立健全综合治税政府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设,重点加强税务与公安、工商、银行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市政府要统一调度涉税信息传递工作,不断增强涉税部门协税护税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全面规范涉税信息的内容、格式,畅通传递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加速涉税信息传递,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利用效率。
  (四)加强税源管理,进一步规范税源归属。政府与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按照纳税户籍属地管理原则,切实规范税源企业归属,促进我市形成税收管理区域清晰、政策相对统一、税收征管程序简化、易于操作的税收征管体系,从而强化区域企业税收征管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税源交叉问题,理顺纳税渠道和税收归属。
  (五)加快财税库银联网建设进度。政府与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市、县财政、税务、国库、商业银行横向联网系统建设,为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一个高效、实用、可靠的网络平台,实现税款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六)加强发票管理工作,打击发票违法犯罪。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引起全社会对打击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工作的进一步关注和深入了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主动索取发票、抵制假发票的意识和识假防骗的意识。市政府要进一步协调税务、公安、财政、审计、金融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各司其责、相互协作、联动执法的协作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