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市政府2009年为民承诺“十大实事”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

——2009年12月28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 2010/1/28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胡 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赵建才市长的委托,我代表市政府2009年为民承诺“十大实事”的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承诺“十大实事”的办理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目标落实进展顺利。
  一、“十大实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1.认真落实稻谷、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每斤平均提高0.11元。落实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任务已完成;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任务已完成。今年全市夏粮共收购小麦87.6万吨,其中最低保护价收购84.3万吨,平均最低收购价0.91元,比上年平均最低收购价0.8元高出0.11元。
  2.继续实施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此项工作中各项任务均已完成。今年我市良种补贴共计资金4533.09万元,补贴总面积589.148万亩;种粮农民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补贴资金共计3.07亿元,补贴总面积386.25万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资金共计282.2万元,实际完成补贴培训5.85万人;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共计6230万元,新增农机具11173台(件)。
  3.落实好生猪和奶业生产奖补政策。该项政策已落实。共补助640万元,分别是生猪和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补助420万元、奶牛和生猪良种推广补助220万元。
  4.加大扶贫力度,完成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任务;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全年完成移民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10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新密、中牟、新郑各1个,巩义、荥阳各2个、登封3个;移民扶贫搬迁工程是跨年度工程,共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21个,可搬迁群众1804户6770人。21个搬迁点主体工程建设将于12月31日前完成。
  (二)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2万人,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今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有12.5万名城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39万人。援助116户“零就业家庭”的164人就业,实现了全市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为零;今年我市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9万人。“阳光工程”实际培训1.85万人,“雨露计划”实际培训2980人,两项培训均超额完成任务。
  (三)加快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
  6.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廉租房15万平方米。此项工作已完成。全年经济适用房累计新开工面积15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3.7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3.95亿元;新开工廉租房建设面积为15.23万平方米。
  7.继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再改造500户危房。500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
  (四)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8.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截止12月20日共新建改建乡村公路769公里,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9.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共计解决37.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10.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6县(市)日用品农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80%以上,支持配送中心建设。此项任务已完成。从2005年至2009年12月,我市在6县(市)1924个行政村共建成日用品农家店1867家,其中今年完成383家,日用品农村连锁超市覆盖率已达97%;今年共对全市7个配送中心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其中市区1个,县(市)6个。
  11.深化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完成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全年任务已完成。依据2007年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07〕20号)文件中“三年内每个村争取做到有一个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的规定,民政局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村情况对任务进行了适当调整。现建成25个公益性公墓、421个骨灰堂,共446个。
  12.以“创建食品安全优秀城市”为载体,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力争全市城市、农村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比上年分别提高2和3个百分点。今年食品抽检工作已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城市抽检合格率为96.5%比上年94.25%高出2.25%,农村抽检合格率为94.6%比上年91.3%高出3.3%。
  13.建成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此项任务已完成。分别为巩义市、中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五)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14.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今年我市中小学校建设任务共开工18所,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已投入使用1所,为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基本竣工3所,分别是中原区帝湖小学、高新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二七区交通路小学;已开工建设项目14个,分别是二七区新建政通路第二小学主体工程、高新区改扩建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惠济区改扩建惠济一中、郑州航空港中学、金水区金桥小学整体改造项目、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新建综合楼项目、郑州市第二中学整体改造项目、金水区改扩建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项目、中原区改扩建育才小学、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中部迁建工程、经开区第二初中新建工程、二七区辅读学校迁建工程、郑州市实验高中,郑州101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今年新建、改扩建的18所学校将在明年秋季全部实现招生。
  15.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从2009年起,对具有郑州市农村户籍在市属及县(市)、区属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每生每年再补贴学费1000元。此项工作已完成。享受此政策学生共计4.5万余名,学费补贴按学年分两次发放。目前,第一次学费补贴已发放,共计资金2200余万元。
  16.实施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工程,全部完成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此项工作已完成。今年我市共投入资金2408万元,对77所初中实验室进行了装备建设。
  17.为全市农村中小学配备体音美器材。此项工作已完成。共为全市农村91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设备配备。
  18.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4所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今年我市共为5所特殊学校进行了教学设备配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分别为登封、荥阳、新密、新郑、中牟各一所。
  (六)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19.新建5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8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此项任务已完成。
  20.设立周末戏曲大舞台为市民免费演出60场优秀戏曲剧目。60场演出任务已全部完成。在今年4月至11月期间,我市共组织8个专业戏曲表演院团,轮流于每周末在绿城广场开展戏曲专场展演活动,每场两小时。
  21.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个行政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电影”的目标。全年目标任务已完成。今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于4月份在全市6县8区、110个乡镇、2254个行政村全面展开,共免费为我市农民放映公益电影27048场。
  22.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此项任务已基本完成,12月31日前将完成全部工作。
  23.每户补贴200元,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目前,设备采购于安装正同步进行。春节前可完成任务。
  (七)大力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条件
  24.扩大“片医负责制”覆盖面,将试点单位增加至25家,覆盖人口达到14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市已有2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片医”负责制,共有片医、片护、公共卫生人员640人,组成了225个片医小组,服务28个办事处,覆盖人口近150万居民。
  25.增加对“片医负责制”覆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服务城市人口每人每年35元补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此项补助共计资金1960万,现正拨付当中,全部拨付工作将12月31日前完成。
  26.建立妇幼保健信息网络体系。妇幼保健信息网络体系已纳入数字郑州总体规划建设方案中,将于数字郑州建设同步进行。目前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建设已进入项目招标阶段,预计2010年上旬正式启动。
  27.新建10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为1318个村卫生所配备医疗设备,为全市96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急救车一辆。截止12月20日,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已竣工993所,其余7所将于12月31日前完成建设任务;为1318个村卫生所配备医疗设备任务也已完成,共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了34种价值约2万元的诊疗和健康教育设备;96所乡镇卫生院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均以配备到位。
  28.新建扩建3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新建25所,扩建10所。
  29.开展免费婚前检查,提高婚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此项任务已完成,现免费婚检工作已正式启动。
  30.巩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成果,在使用5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的基础上,扩展到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此项工作现已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31.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该项政策已于今年7月1日零时起启动实施,现正平稳有序进行。
  (八)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3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月增加120元。此项工作已超额完成。共为全市22.7万名企业离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23.81元,高出计划标准3.81元。
  33.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此项工作已完成。低保标准提高后,城市低保标准中郑州城区由每人每月275元提高到285元,六县(市)由每人每月215元提高到230元;农村低保标准中六县(市)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30元。截止目前,我市已有2.03万户、4.46万人享受到城市低保,6.46万户、11.51万人享受到农村低保。
  34.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参保覆盖面,全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万人。此项任务超额完成。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2.1万人
  35.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已完成目标任务。
  36.为全市低保家庭的精神病患者每人每年提供1200元补助。今年我市共确定救助精神病患者988名,补助已全部发放至救助对象手中。
  37.为全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每人每月提供300元补助。今年我市共确定救助“三无残疾人”341人,补助已全部发放至救助对象手中。
  38.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5%,按照农村低保标准1.2倍和2倍,落实五保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今年我市共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0所,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已按目标要求提高到55%;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任务也已完成,标准提高后,县(市)级每人每年2640元,区级每人每年3840元。
  39.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奖励扶助金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000元。此项工作已完成。今年我市共确认奖励扶助对象6435人,奖励扶助资金共计493.53万元,现已全部发至对象手中。
  40.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按每人每月100元和80元的标准发放扶助金。此项工作已完成。今年我市共确认特别扶助对象822人,特别扶助资金共计81.14万元,现已全部发至对象手中。
  41.对全市子女年龄在0-18周岁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奖励费标准统一提高到每月40元。此项工作已完成。奖励资金已按要求全部发放至对象手中。
  (九)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42.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6万亩,建成林业生态村100个,创建3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此项工作均已按计划要求全部完成目标任务。
  43.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完成七里河、魏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索须河二期、南部河道输水等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潮河下游、金水河上游、魏河下游、七里河下游和枯河工程;加快贾鲁河生态治理与人工湿地建设。目前七里河、魏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索须河二期、南部河道输水等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12月底可进行通水;潮河下游、金水河上游、魏河下游、七里河下游和枯河工程等项目的各项工作已经展开;贾鲁河生态治理与人工湿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审议。
  44.进一步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以烟尘污染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大城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或改制力度,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集中整治,实施机动车“黄绿标”制度,确保2009年郑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今年我市将烟尘污染治理作为全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作之一。共拆除或改制31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通过道路抽检,共检测车辆54.9万台/次,查处超标排放车辆23000台,治理车辆21850台,治理率达95%。通过上门检测,查处城市公交车、货运车和客运车尾气排放超标车辆近300辆;机动车“黄绿标”制度已实施,全年共计发放机动车“黄绿标”约35万个;截至12月21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45.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7%以上。截止12月21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十)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
  46.在人、车流量大的路段建成8座人行过街设施,开工建设8个主干道的下穿式隧道,对100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目前人民路—太康路、花园路—水院东门、花园路—动物园西门、嵩山路—棉纺路、大学路—郑大东门五座人行天桥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文化路—黄河路人行天桥主体结构将于12月31日前完成,紫荆山路—商城路、中原西路人行天桥将于春节前完成建设;8个主干道下穿式隧道任务中东风路—文化路项目预计2010年5月底竣工。另7个为铁道下穿式工程,现均以开工,春节前将完成箱梁顶进工作;100条背街小巷现已完成改造94条,剩余6条将于12月31日前完工。
  47.加快居民住宅区信报箱建设,完成信报箱建设15万户。此项任务已完成。在15万户信报箱建设任务中,9万户为新建社区配套工程。6万户为已建成社区补建工程(由市财政出资)。         
  48.推进社区技防工程建设,解决100个特别困难无人看管家属院的封闭物防设施(围墙或安装栅栏)。此项工作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春节前可完成。
  49.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成城区100个社区综合用房改造,完成100个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此项任务已超额完成,其中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完成改造101个,农村示范社区完成建设104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项目批报滞后,手续办理缓慢,造成前期准备不足,影响了实事的办理速度。
  (二)个别责任单位“十大实事”的配套资金下拨滞后,不能按时到位,造成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三)个别项目在施工时会受到地下结构情况复杂、周边人群密集、天气恶劣等因素影响,有些甚至需协调部队、医院、大专院校、铁路、科研所等直属单位,这些情况都直接造成了建设进度的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
  (一)要继续抓好“十大实事”落实质量的巩固和提高。2009年度“十大实事”工作已进入尾声,从完成情况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秉着对市民负责的态度,按照市委、市人大的要求,以及市人大代表们的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回头看”工作,确保“十大实事”真正做到有质、有效、有必要,避免出现走过场及形象工程。
  (二)对“十大实事”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市政府办公厅要组织人员从12月下旬开始,对今年市“十大实事”落实情况进行全面验收。之后将根据验收情况召开市“十大实事”办理工作表彰总结会,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对责任单位的奖惩力度,为明年市“十大实事”办理打好基础。
  (三)认真做好2010年市“十大实事”的调研和选定工作。2010年市“十大实事”面向社会征集工作已于2009年11月30结束。在接下来的筛选工作中,我们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秉着“市民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以多办郑州市自己的实事为原则,制定出一个能实实在在解决市民切身利益、扎扎实实打牢郑州城市基础的新的市“十大实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十大实事”的顺利开展,凝聚着市人大代表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工作的市人大领导和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坚信在市人大领导、代表们的监督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把市委、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办的更好。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