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市政府2009年为民承诺“十大实事”办理情况的视察报告

(供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参考)

发表时间 : 2010/1/28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12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副主任王旭彤、栗培青、王平、雷志、周长松,秘书长刘焕成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市人大代表,对市政府为民承诺“十大实事”的办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在实地察看的基础上,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市长助理赵武安关于“十大实事”办理情况的简要汇报。通过视察,代表们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在办理 “十大实事”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认为“十大实事”办理落实情况良好,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郑州建设,树立政府执政为民良好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的基本情况
  视察组根据“十大实事”涉及的主要内容,分别对金水区庙李镇卫生院、惠济区曹村坡村、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二七区长城康桥社区、人民路与东太康路过街人行天桥和市劳动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了视察。2009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要为人民群众办好“十大实事”:(一)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每斤平均提高0.11元,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完成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任务,完成移民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二)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三)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周转房20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00户;(四)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解决农村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80%以上,完成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建成2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五)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对农村户籍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每生每年补贴学费1000元,为4所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六)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建5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8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每户补贴200元,实现5万户电视信号“户户通”;(七)大力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条件。新建10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为1318个村卫生所配备医疗设备,为全市96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急救车一辆,新建扩建3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八)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20元,新建改扩建25所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5%,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九)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6万亩,建成林业生态村100个,创建30个市级生态文明村,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十)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成8座人行过街设施,开工建设8个主干道下穿式隧道,对100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完成信报箱建设15万户,完成100个农村示范社区建设。
  截止11月底,已安排“十大实事”预算资金26.65亿元,到位资金22.31亿元,49个子项任务中已完成24项,基本完成10项,另15项未完成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
  二、对“十大实事”办理情况的总体评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责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紧紧围绕为民承诺,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市政府始终把承诺办理的“十大实事”,当成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大事来抓。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研究论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确定为 “十大实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严密组织,把“十大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常抓常议,为“十大实事”的办理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二)责任明确,科学实施。“十大实事”确定后,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明确市委市政府2009年为民办理‘十大实事’责任单位的通知”(郑政办[2009]17号),对“十大实事”承办单位进行了明确。各单位根据任务制订了落实计划和方案,明确了工期时限,科学施工,稳步推进。市建委在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道路畅通的影响,主动加强与交警部门的协作,制定了可靠的保通预案,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三)强化督导,成效显著。为了确保“十大实事”按期完成,市政府加大对对落实工作的督查力度,要求各单位明确负责人收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利用政务督查专报的形式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定期组织召开进展情况汇报会,提出要求,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11月底, “十大实事”中49个子项已完成24项,基本完成10项,另15项未完成项目正克服困难,快马加鞭赶进度,确保年底完成任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几点建议
  在实地察看和听取政府责任部门汇报后,代表们指出了“十大实事”办理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建议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项目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理效果;二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速度与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公路管理亟待加强;四是建设项目在管理、招标,项目法人确定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五是个别项目因多种原因还没有开工建设,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
  “十大实事”是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反映政府的执政能力。代表们对善始善终做好今年“十大实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成项目抓完善。加强对已经完成的24个项目和基本完成的10个项目的管理,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尽快投入使用,提高已建成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适时对今年市政府承诺的“十大实事”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把十大实事办好办实,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在建项目抓进度。对未建成项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找原因,拿出对策,进一步加大克难攻艰力度,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加大协调力度,加快项目进度,争分夺秒,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在建项目按期完成。
  (三)未建项目抓开工。对个别未建项目要列出日程表,明确开工日期和责任人,狠抓落实。承办单位主要领导要重点抓,经常议,把主要精力放在未建项目上,确保未建项目尽快开工,让市委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四)明年项目抓筹备。在办理今年“十大实事”的基础上,提前筹划2010年的“十大实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论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落实质量,多行惠民之举,多做惠民之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十大实事”的可普及率和可持续性,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到我市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