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情况的报告

——2010年6月24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发表时间 : 2010/10/13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薛云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就我市近年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的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市对台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涉台工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12.31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部署和省委、市委对台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中原崛起、服务两岸人民的工作方针,抓住关键点,选准切入点,各项涉台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郑台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自2007年全省对台工作开展评比以来,我市连年被评为全省第一。

对台经贸合作更加密切。围绕我市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加快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把增进郑台经贸合作作为对台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台资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深化郑台经贸合作。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09年我市新增仅规模型台资企业就28家,合同利用台资4.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7亿美元。

对台交流交往更加广泛。秉承赴台交流抓质量、来郑交流抓特色、传统交流抓品牌的交流交往理念,积极开展各领域对台交流活动。2009年我市共进行了120个交流项目,直接参加人数达1882人。其中接待了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参访团、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参访团及台湾富霖集团、台湾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公司、台胞观礼团等台湾交流团组69个、1352人;应邀赴台交流项目51个团、530人,特别是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台开展了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促成了康舒科技投资1亿美元的LED路灯及照明生产等签约项目10个,合同金额2.54亿美元;与台湾环宇投资公司、幸福人寿等台湾金融保险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个,为下步大量台资企业来郑投资奠定了基础。而今年元至五月份我市已进行交流项目56个,参与人员660人,其中仅接待台湾政商界要员带领的高规格参访团就有19396人。

对台宣传更加深入。在入岛宣传方面,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谋划,主动推介,使我市宣传入岛有了新进展。2009年接待岛内主流媒体675人来郑系列采访,并在台湾《联合报》、《经济日报》以及台湾多家电视台等连续报导、宣传郑州。另外,今年由市委领导率领的郑州新闻采访团已于619日赴台,这是全省新闻采访团的破冰之旅。在对内宣传方面,在市属6区以试点社区为平台,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省涉台教育进社区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并将我市的经验在全省铺开,同时将我市试点经验材料上报国台办,受到了国台办的高度重视,拟将涉台教育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后向全国推广。

涉台稳定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我市积极做好涉台矛盾和纠纷的调处工作,依法维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确保涉台工作大局稳定。仅2009年,共受理台商投诉案件45起,其中国台办批转12起、督办案件2起,中央、省领导及部委转来案件5起,省台办转来5起,市信访局转来2起,市政府督查室督办1起,各级台办自身受理案件18起。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下,这些案件除1起正在走法律途径外,其余均已办结。

我市台资企业现状和特点。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台资企业528家,合同利用台资21.9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4.9亿美元。台资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仅2009年康师傅控股郑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追加投资4600万美元,新增4条生产线;统一食品郑州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丹尼斯增加投资3.6亿美元,上缴利税3000万美元。一大批原先进驻的台资企业在积极增资扩张。二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展。台资企业由原来餐饮、装饰、食品、娱乐、摄影、商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电子、科技、信息、教育、房地产、物流、金融保险业等高科技产业多领域拓展,产业业态不断提升。三是大企业财团不断入驻。除台塑、蓝天、统一、顶新、正林等一大批台湾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郑州外,晶诚科技8寸晶圆项目、硕达钻石项目、久芳生物科技、润泰集团商业超市和金钱豹美食的进驻更是为我市高科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产业的集聚效应和项目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我市已形成两大省级台商工业园区,即郑州航空港区台商投资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工业园。目前,仅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工业园已有台塑集团、晶诚科技、椿长仪表仪器等25家知名台资企业入驻,累计投资金额为3.23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5亿美元。2009年晶诚科技郑州有限公司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并引进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与之相配套。丹尼斯百货,已拥有数十家百货公司和大卖场、近百家便利店,物流配送和销售网络覆盖全省,成为真正的全省零售商业的领军企业。

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台资企业已成为活跃在我市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并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他们不忘回报社会,报答桑梓。2008年汶川地震,在郑台资企业向灾区捐款730万余元。2009年,向市儿童福利院和台湾灾区捐款263万元人民币。今年向玉树灾区等捐款2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下,2007年起郑州台商已经形成了持续回馈社会的正常捐赠捐助机制。

二、贯彻实施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的措施

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是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需要,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法一细则一办法自颁布以来,我市各级政府都非常关心重视,涉台部门和有关单位都能认真负责,上下联动,密切协作,依法保护台胞投资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台商服务。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  重教育  提升工作影响力。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实施以来,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涉台教育宣讲活动和涉台教育进社区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我们坚持中央惠台政策的整体宣传与一法一细则一办法的宣传相结合;坚持引导干部群众提高认识与加强台商法制教育相结合;依托各种资源,构筑起面向辖区居民、学生、机关干部、企业等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因地制宜,依托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形势多样的宣教活动;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受众,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对台工作,人人支持对台工作,全社会重视维护台商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二)抓机制  建网络  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努力贯彻实施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台湾工作领导小组及分管领导具体领导、台办具体协调指导、各级各部门各尽其责、统一步调的领导体制。2007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我市对台工作汇报,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对台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对台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并形成了台商和台胞台属座谈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重点企业分级联系责任制度、台商投诉协调处理制度、困难台胞台属的定补制度等。建立了涉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了以市政府台办为主体,市台协、市仲裁委、市外商投诉中心等多渠道的涉台案件受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街道办)社区四级对台工作网络,使对台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延伸了对台工作手臂,拓展了对台工作领域,形成了对台工作的合力。

(三)抓环境  讲服务  营造良好氛围。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服务是最好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一是着力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并研究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鼓励台商在郑投资创业,帮助在郑企业实现升级转型。二是着力优化法制环境。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在落实解决台商问题中尽职尽责,公检法司、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办理涉台案件中秉公执法,依法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深得台商信任。三是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健全台商服务体系,简化行政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台商投资无偿代理制度、项目建设的联审联批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全程跟踪服务制度等,靠前服务,主动介入,及时解决项目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康师傅食品工业基地项目,二七区全程代办,不到一年,该项目一期10条生产线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创造了顶新集团在祖国大陆投资建厂的奇迹,受此鼓舞,投资方当年又追加投资120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四是着力优化台商投资园区环境。不断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其承接台资项目的吸纳能力和聚集能力,为台商构筑优良、高效的投资载体和创业环境。五是着力优化台商生活环境。将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作为在郑台商的首批定点医院,开辟快速便捷的就医通道;推动郑台直航包机常态化;启动占地36亩的台商生活园区项目;同时还积极为其协调解决出入境手续的延期或补办、工商注册登记年审、子女入学就业、驾驶证照的换发等问题。

(四)抓交流  促经济  共创合作新局面。积极鼓励我市各行各业与台湾同类行业、同业公会、商业协会等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中,着重发挥郑台两地血缘、文缘、商缘优势,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参与,实现了郑台交流由合资企业的员工培训、经贸考察为主向文史研讨、姓氏研究、戏剧表演、武术交流、宗教交流、教育交流、科技协作等多领域拓展。其中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武术河洛文化成为郑台交流中的强势品牌,深入岛内民心。受此影响,慕名前来寻根拜祖、参禅学武、观光览胜、参观考察的台湾同胞络绎不绝。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林丰正、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荣誉主席钟荣吉、副主席张昭雄以及徐立德、王津平、郭俊次等台湾知名人士;台湾橡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环宇投资公司、台湾友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大陆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和岛内25个县市的有关人士及台湾百名退役将军,先后来我市参访和参加拜祖大典。

(五)抓投诉  重维权  确保涉台稳定。在处理台商投诉过程,我市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争取台湾民心为己任,既充分考虑对台工作的特殊性,又要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严肃性。一是超前服务,关口前移。定期走访台资企业、组织台商台资企业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心声,化解企业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损害台商利益的问题发生。二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市台商投诉处理情况通报制度和上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将本地区本部门台商投诉案件的数量和处理进度上报市台办,提高反馈率。三是开展法律进台企活动,提升台商依法经营意识;开展台商投诉无积案活动,加大督办力度,依法维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确保涉台工作大局稳定。如在涉台案件的督办中,仅就台资企业的土地证问题,市政府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开发区和相关企业,并出台会议纪要,使企业的土地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做好《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宣传。在宣传工作思路上,既要面向广大群众和台胞,也要面向各级领导、执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在宣传渠道上,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学校、社团组织、社会活动等多种载体的作用,力求使其宣传范围更广;在宣传方式上,要通过宣传册、典型案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力求宣传效果更强。

(二)成立两岸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在市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两岸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专门负责郑台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往工作,规范和促进郑台两地交流,以适应当前两岸交流日益剧增的状况。

(三)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现有台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在当前招商优惠政策弱化的背景下,将着力点放在更新人的理念,切实加强服务职能,提高诚信意识和效率效能上,创造适应台资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争取实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增资一个,带动多个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健全台湾同胞权益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台商投诉协调机制和台商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加大对台商投诉案件的协调查处力度,切实依法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

(五)加快三台工程的建设,为承接台资企业落户提供良好条件。针对台资企业和台商的群聚特点,加快台商投资大厦、台商生活园区和台商工业园区三大字精品工程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我市对台招商引资的字招牌,培育成对台招商引资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做好今年九月在郑东新区开展的台湾商品展示月活动,并在总结以前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多举办各种类型的涉台活动,从而全面推动我市对台工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市贯彻实施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今后,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和依法监督下,认真执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一法一细则一办法,大力推进郑台交流与合作,为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三化两型城市建设,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新贡献。

谢谢!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