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我市煤炭管理工作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10/10/13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主任会议: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为全面了解我市煤炭管理工作情况,有序推进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体系,促进我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513日,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煤炭管理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赴登封实地察看了当地两家煤矿和登封市煤炭管理局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听取了郑州市煤炭管理局和登封市的煤炭管理工作汇报,就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和安全生产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煤炭管理工作,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持续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有力地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和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郑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市煤炭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我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市之一,是河南省产煤大市。保有储量50.65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21.8%,居河南省第一位。现保留地方煤矿211家,设计生产能力4122万吨/年。其中,地方国有46家,设计能力1146万吨/年;乡镇煤矿165家,设计能力2976万吨/年。2009年全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4791万吨,实现产值约250亿元。煤炭工业产值在全市GDP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重,尤其新密和登封两市,煤矿税收对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均达到60%-70%。煤炭工业已成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约有10万多农民在煤矿就业。由于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产量较高,带动了电力、建材、水泥、煤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按照省政府煤炭企业停工停产整顿和兼并重组要求,全市211家煤矿中,39家煤矿已经过验收,批准复工复产,其余172家煤矿继续停工停产整顿。

(二)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是煤炭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市政府与各产煤县(市)签订煤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管理,实行市领导包县(市)、市(县)领导包矿、乡镇领导驻矿、煤矿领导驻矿、煤矿配备一线监督员的四级监管体系,有效保证了煤炭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在具体工作上,一是建立健全了社会化监督网络,着力加强了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建设;二是狠抓瓦斯和水害防治。2009年,成立了郑州市煤矿瓦斯水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在各产煤县(市)、煤矿企业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并进行了光纤传输等升级改造,实现了对煤矿一线安全生产情况的全天候监控;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强力推进煤矿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四是大力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五是加强煤炭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行政执法中,采取突击执法监察与定期执法监察相结合。郑州市煤炭监察执法支队,2005年以来共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余起,维护了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秩序。

(三)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我市煤炭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我市上下积极工作,强力推进。

1.集中整顿关闭小煤矿。2004年以来,我市对规模小,安全设施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的小煤矿实行了集中统一关闭。共关闭煤矿212家,461个矿井,全市煤矿数量从整顿前的501家,减少到211家。

2.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今年3月份,省、市相继启动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并明确了目标任务。我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推进。目前,在省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兼并重组框架协议签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兼并重组后,我市煤矿将剩余60家左右。

(四)保障电煤供应,维护正常的煤炭经营秩序。加强重点电煤合同计划的监督,提高重点合同的兑现率。规范煤炭经营秩序,严格按照要求、全面检查验收全市具有煤炭经营资格的企业,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整顿或退出煤炭经营市场。加强煤炭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和各类在煤炭产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提高了我市煤炭产品的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事故与全部停产整顿的矛盾。煤炭是重要的基础能源,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炭的支持。同时,煤炭生产又是高危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在发生的事故中,有责任事故,也有突发事故。煤矿安全涉及大局稳定,影响很大,这就要求煤炭管理工作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煤炭安全生产进行整治,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一旦某个煤矿发生事故,就不分具体情况,一律要求全部煤矿长时间停产整顿,不仅不利于预防事故,反而使煤矿停停干干,更容易诱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煤矿长时间停产,不仅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也使煤矿企业受损严重,受利益驱使,导致部分煤矿无视法律、无视监管,违法违规偷生产,更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从目前情况看,煤矿的法人、投资人、安全、生产、技术等矿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采煤工人文化程度多数不高。采煤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规范行为能力不强,冒险作业,带病作业,违规作业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较多的安全隐患。部分矿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知识,给实现科学采掘和现代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安全投入不足,保障能力薄弱。煤矿企业多数存在重生产重效益,安全投入不足的现象。近几年,由于安全事故等原因,多数煤矿停产整顿,今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企业主感到心中无数,处于犹豫观望状态,不愿在安全生产上多投入,一味追逐利益,轻视安全生产。这种状况,与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很不适应,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管的难度。

(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依然存在困难。目前,在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储量较高、设施较好的小煤矿不愿被兼并重组,或要价过高。而对储量少,或资源几近枯竭的小煤矿,大型国有煤矿又不愿意去兼并重组;二是企业文化融合困难,重组后企业面临着各种管理问题;三是在兼并重组这一特殊时期,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容易变得更加复杂。

(五)市级煤炭管理机构有所弱化。市煤炭管理局作为负责全市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机构,在去年的我市机构改革中,没有列入市政府组成部门,其单位性质还是事业单位,这与其承担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有些不符。该局的办公地点65次搬迁,办公条件简陋拥挤。去年,市政府决定建立煤矿远程安全监控系统,提高安全预警能力,有关经费早已作出安排,但是因为煤炭局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和相应场所,至今未能开工建设。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措施,搞好舆论引导,排除一切阻力,强力推进这项工作。要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努力做到兼并方、整合主体、地方政府、当地群众四个满意,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切实加强煤炭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当前,煤炭行业处于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非常时期,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一特殊时期安全监管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和企业兼并重组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落实兼并重组期间煤矿分类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监管力量到位尽责,保证安全生产和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调结构,促转型,推进煤炭产业科学发展。一是抓规划、调结构,科学合理编制全市煤炭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二是抓投入、强科技,提高煤炭安全生产能力。三是抓统筹、重管理,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四是抓发展、转方式,促进煤炭产业由采掘业为主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化为主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制订相关政策,提高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对煤矿必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作出强制性规定,保证煤炭安全生产和科学开采的技术力量;二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煤炭院校联合办学的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三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靠优惠的政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培养人、吸引人、留住人。

(五)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监管能力。但我市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地市之一,河南省的产煤大市,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任务艰巨。市煤炭局自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成效明显。目前,作为行使该项职能的市煤炭管理局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在行政执法,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市政府在适当时候对市煤炭管理局的单位性质、工作职能进行重新介定,赋予其应有的执法管理职能和相应地位。同时,尽快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在全市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