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龙同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就贯彻实施《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年初,市政府在安排全年工作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四个重在”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出发,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把贯彻执行《条例》和《规划》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把市区每年建设15所中小学校列入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向全社会做出承诺。针对历年来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六个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近几年,在贯彻执行《条例》和《规划》的过程中,大家逐步认识到市区中小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制问题。本年度我们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在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了法律监督机制
去年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后,市政府领导就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召集教育、规划等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工作的措施。同时,市政府定期向市人大汇报《条例》和《规划》的执行情况,从依法行政的高度,主动接受市人大对工作的监督。有关部门认真答复今年来人大代表有关中小学建设的议案,主动约见人大代表,详细汇报议案的情况,议案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完善了领导机制
今年年初,胡荃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了2010年市区中小学建设工作动员会,与各区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建校目标责任书。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市、区政府建设中小学的责任,把中小学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提出了今年中小学建设的具体进度和投资目标。会议强调,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对完成任务的区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进一步完善了投入机制
今年5月,市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在继续执行对区建中学每增加一个教学班补助50万元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对区建小学每增加一个教学班补助10万元。在资金的拨付形式上,由过去的竣工验收后拨付,改变为项目开工后,即将市财政补助资金全额拨付到区财政,及时用于中小学建设。今年开工较早的绿都城小学等4所学校的补助资金已拨付完毕。
(四)进一步完善了督查机制
市政府督查室将市区中小学建设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督查项目,建立了每月通报项目进度情况制度,定期进行实地察看或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进一步完善了控规及联审联批会议机制
为确保《条例》和《规划》的顺利实施,去年,市政府在向国务院报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时,依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精神,在城市“五线”管理(红线——道路,绿线——绿地,蓝线——河流,紫线——文物,黄线——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橙线”控制,即“橙线”控制中小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公共设施。以城市“橙线”的形式,把城市中小学校用地规划作为上位规划纳入“六线”控制,保证了中小学教育用地优先规划,强制实施。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市规划、教育部门抽调人员,从去年9月至今年1月,历时近五个月,实地踏勘了701个地块,完成“2009—2020年郑州市市区中小学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报市政府。该控规已经通过市政府的批准付诸实施。根据控规,在市区4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控制了中小学教育用地637片,其中保留现状学校268所,新增建设用地369片。面积由1.13万余亩,增加至2.22万余亩。随着控规的实施,可基本满足郑州市未来10年城市发展对中小学建设用地的需求。
在市政府主持的城市联审联批会议上,市教育、规划等部门充分运用控规,从用地位置、规模等方面,对每一个项目规划中明确的控规学校进行审核,确保控规的落实。另外,针对确需增加教育设施设置的,或调整位置、增减面积的规划,进行合理的论证,提出具体的意见,保证项目对教育设施的需求。
(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监督机制
市政府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公布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的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教育发展、支持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15所中小学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今年的市区15所中小学校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一)工程进度。目前,15所中小学校,已有8所学校开工建设,分别是:中原区新建绿都城小学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今年九月份招生;二七区改扩建陇海中路小学,管城区新建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腾飞路小学,惠济区新建惠济区实验小学等4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中原区新建回民中学新校区,二七区新建佛岗东路小学、管城区改扩建货栈街小学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其余7所学校正在进行开工前的手续办理工作,有望在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分别是:金水区改扩建金沙小学和丰产路小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建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经济技术开发区改扩建实验小学;郑东新区新建昆丽河小学;航空港区新建第二小学和第五小学。
(二)项目特点。今年的15所中小学校在项目确定、建设类别和建设进度上有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确定早。去年年底前,市政府就着手征集、编制2010年市区中小学校的建设计划。在对“十一五”以来市区义务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三年的教育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各区建校规划、实际需要及上报项目情况,提出了市内各区的中小学校建设目标。
二是新建学校多。15所中小学校建设项目中,今年有10所新建学校,占总建设计划的三分之二,新建学校数量之多、建设规模之大,是往年学校建设工作中少见的。
三是建设进度快。目前,已有8所学校开工建设,其余7所学校9月底前可实现全部开工建设,其建设进度是历年来所没有的。
三、市区中小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在有效完善了建校机制,中小学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的同时,我们认为在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滞后、机制不健全
2009年市区(不含上街区)共有幼儿园290所,其中政府出资,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仅有21所,占总数的7%。城市“择园热”、“高价园”和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
(二)中小学用地储备制度不健全
根据“联审联批会议机制”的良好运行情况,新增的369片教育用地应该能够完全用于新校建设。再加上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又增加的教育用地,每年至少平均有40片中小学建设用地处于待建设状态。但是,由于开发项目的建设周期和学校建设周期的差异,这些用地并不需要全部当年建设,而教育行政部门并不具有对这些土地的储备职责,致使这些土地虽已控制为教育用地,但却无人管理,存在流失的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工作
按照全教会精神和《纲要》的要求,市政府将研究制定郑州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着力抓好学前教育发展。具体目标是:普及学前教育,到2015年全市学前毛入园率达到70%,三年内在农村乡镇新建50所左右幼儿园,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将市内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90%建成公办幼儿园,下大力气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建立健全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储备制度
落实《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储备制度”。一是把已控规中小学用地予以储备管理;二是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把新控规的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予以储备管理;三是储备的用地,按照划拨用地的有关规定,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合理使用。
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条例》的出台和《规划》的制定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法律基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