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常委会公报正文

关于全市大招商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表时间 : 2010/11/1 来源:郑州人大网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市大招商工作情况,积极推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引资水平提升,招商引资结构优化,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10月13日,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大招商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察看了经开区旭飞光电项目、出口加工区富士康手机零组件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和航空港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施工建设情况,听取了市商务局和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航空港区有关工作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市政府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抢抓机遇,坚持内外资并举,多产业并举,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创新招商形式,丰富招商手段,改进招商方法,拓宽招商领域,强化招商宣传,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政策鼓励力度,促进我市招商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总体水平取得新突破,扩大开放迈上新台阶。连续数年稳居全省第一,多次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城市,多次获中国最佳商业城市、全国最佳投资城市和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荣誉称号。
  (一)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实施大项目招商。目前已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郑投资,设立项目27个,投资总额15.5亿美元;95家国内500强企业设立机构,投资项目66个,其中生产性项目37个,投资总额324亿元。此外,还有在谈世界500强项目8个,意向投资269.8亿元;国内500强项目47个,意向投资1169.6亿元。(二)积极开展与央企的战略合作。目前,在谈和已投资大型央企34家。2009年央企在郑投资321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额的15%。(三)积极开展以港澳台为重点的境外招商。目前,港澳台地区在我市投资项目1876个,到位外资41.37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49%。其中2009年港资项目42个,投资额10.1亿美元,台资项目10个,投资额1.2亿美元,占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的69.4%。(四)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成功引进中电科、晶诚科技、中兴通讯、友旺科技、旭飞光电、富士康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有力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富士康项目的落地,其1500亿元的年产值,将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加5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0%,年增加出口13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由6.1%提高到33%。同时还将拉动40万人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由63.4%上升到70%以上,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大批配套厂商入驻,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巨大。(五)实施重点区域招商。赴江浙、闽粤等重点区域驻地数月,深入企业对接洽谈,开展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6个,意向投资510亿元。目前正大力开展“河南台湾月”活动,已分两批赴江苏、广东等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开展驻地招商,并将赴台湾举行招商活动。(六)举办经贸活动搭建招商平台。今年前三季度,通过各种经贸活动,新签项目91个,其中内资项目71个,外资项目20个,意向投资896.12亿元。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大招商、招大商”的开放合作战略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利用外资由2005年3.4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16.2亿美元,增长了3.8倍,在中部六省低于武汉,与长沙相当,居第3位;引进内资由2006年200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609亿元,增长2倍以上。目前,亿元以上大招商资源充裕,已形成在建、签约和意向项目154个,意向投资272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1个,意向投资2469亿元;在谈项目40个,意向投资832亿元;签约项目80个,意向投资1163亿元;在建项目34个,意向投资58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主要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偏小。二是利用外资结构不平衡。房地产项目规模较大、发展较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35%,服务业及高新技术类项目比重偏小。三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门配合机制还未形成,项目落地审批周期较长;项目跟踪机制落实不够到位,个别部门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四是项目落地困难、履约率低。受土地指标限制,一些项目难以落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投资企业不能按时履约,个别项目中途取消或不能进资。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经视察组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大招商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我市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技术、资本、市场相结合,促进我市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物流商贸业、文化创意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领域加快发展、壮大一批优势新兴产业集群;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抓好以金融、会展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与央企和国际500强企业开展合作;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力争外资银行在郑州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促使外来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强投资项目落地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把引进投资与发展园区经济相结合,打造郑州新区、产业集聚区、特色专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投资项目落地的主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各级、各类园区主动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鼓励支持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力争在短期内实现园区建设发展的重大突破。
  (三)推进重大项目,提升外来投资规模质量。要继续实施大项目战略,把项目推进工作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巩固和完善项目分级推进责任制,重点抓好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从引进、审批、落地到开工建设各个环节都有专人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招商项目无障碍进入和实施,促使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大招商、招大商在更高水平上取得重大进展。
  (四)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一是创造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继续深入推进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二是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全民信用观念,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承诺的事项必须兑现;建立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信用信息公示制,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银行信贷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投资环境社会监督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部门服务公开评议活动,把部门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对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坚决曝光,从严查处,决不姑息。四是提升服务效率。各级审批部门要继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不断提升行政效能,继续推行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重大投资项目联审联批制,提高办事效率,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
  (五)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工作实效。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新型招商运行机制,在进一步抓好小分队招商、主题招商、驻地招商、经贸活动招商的同时,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新型方式,力求招商实效,降低招商成本。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商会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技术合作。
  (六)科学编制招商项目规划,以规划统领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局。要紧密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与市“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按照“规划引导投资、投资服从规划”的原则,把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规划的思路,编制招商规划;同时规划要便于招商推介、便于投资了解、便于投资决策。开展招商活动时,严格按照产业发展及招商规划要求进行,确保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招商引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1-89890600 传真:0371-89890700

建议IE6.0以上 1024*768浏览 豫ICP备12024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