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冯卫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市大招商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坚持以大招商和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实施“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招商,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活动高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近年来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从1984年到2010年9月份),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80家(正常经营的691家),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全年目标的66.3%。投资来源主要分布在港台、英属维尔京群岛、欧美、日韩和开曼群岛等地,投资领域涉及农业、能源、制造业、商业服务和房地产等。2006年以来(至2010年9月份),全市累计引进市外经济合作项目3569个,实际到位资金2125.4亿元,其中省外项目1538个,到位资金1290.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31.4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年目标的75.8%,其中,省外资金342.1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年目标的80.2%。内资投资领域以农业、食品加工、商业服务、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为主,涵盖所有行业,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为我市最大引资区域。今年1至9月份,全市内外资合计折合人民币617.1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6%。
近年来,我市利用外资和引进市外资金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连续数年稳居全省第一,其中利用外资由2005年的3.4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16.2亿美元,增长了3.8倍,在中部六省低于武汉,与长沙相当,居第3位;引进内资由2006年的200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609亿元,增长2倍以上。基础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位、市场、资源和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已具备承接大型项目的条件和能力,连续数年被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城市,多次获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国最佳投资城市和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荣誉称号。
二、全面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
(一)瞄准500强企业,实施大项目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选择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开展大招商活动。目前,已有日产、沃尔玛、杜邦、家乐福、富士康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郑完成投资,设立项目27个,投资总额15.5亿美元;国开投、东风、海马、宝钢、双汇、苏宁、绿地等95家国内500强企业在郑设立机构,投资项目66个,其中生产性项目37个,投资总额324亿元。此外,在谈项目中还有美国百事、香港嘉里等8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意向投资269.8亿元;杉杉、万达、海尔等47个国内500强项目,意向投资1169.6亿元。
(二)加强与央企对接,推动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与央企合作。目前,在谈或已投资大型央企有中石油、中石化、中粮、中兵、中船、中航、中铁、中电科、国开投、国机、国药、恒天、东风、华润、港中旅、招商局等34家。2009年,央企在郑投资总额321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额的15%,其中中铁、华润和恒天等企业投资额最大,分别为102亿元、70亿元和43亿元。今年8月份,在河南省与央企合作洽谈会上,我市与中兴、国药、中建、中盐、南航、东航、中兵和航天科工等知名央企进行深入洽谈,郑州新区与中兴通讯、航天科工与经开区分别签定合作协议。
(三)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住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2009年开展了“南下北上”大招商。赵建才市长带队,赴粤、闽、浙3省9市针对沿海地区大型民营企业开展小分队招商,与杉杉、连捷、宝龙等企业签订项目118个,意向投资765亿元。市委书记带队,赴北京针对央企和国内、外500强总部实施定向招商,与万达、中粮、国电等企业签订大型合作项目36个,意向投资567亿元。今年以来,为巩固“南下北上”大招商成果,由市主要领导带队,组建40多个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福州、南京等地,一对一、人盯人、点对点开展专项大回访,走访大型企业集团50余家,全面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大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与中国恒天、中国龙工、中电科、格力、奇瑞、华强、雨润等企业集团进行了成功对接。目前这些企业在郑投资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相继开工。
(四)以港澳台为重点,积极开展境外招商。港澳台地区一直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在2009年利用外资中,港资项目42个,投资额10.1亿美元,台资项目10个,投资额1.2亿美元,港澳台投资总额占实际利用外资的69.4%。截至目前(1984年至2010年9月份),港澳台地区在我市投资项目总数1876个,实际到位外资额41.37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49%。我们把港澳台作为招商重点,每年多次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招商活动,通过中原文化港澳行、宝岛行等大型经贸活动和各种小分队招商活动,成功对接了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嘉里中心、恒隆广场、华润万象城、宝龙城市广场、友旺科技等一大批投资项目。目前,在谈港澳台项目16个,意向投资236亿美元。同时,还积极开展对欧美、日韩的招商活动。
(五)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招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我市成功引进了中电科、晶诚科技、中兴通讯、友旺科技、旭飞光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高新区的辉煌科技、汉威电子、华晶金刚石、四维机电等高新技术企业也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成功在境内外上市,有力促进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富士康项目的成功落地,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成功范例,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拉动能力最强的外来投资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综保区日产30万部苹果四代手机整机项目、出口加工区手机零组件项目、国棉四厂IT插件及线缆项目三个工业项目,以及赛博数码广场、“万马奔腾”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网络两个商业项目,即通常所说的富士康“3+2”项目,规划了可容纳100万人的现代化生活新城区和综保区范围内140万平方米的生产厂区。该项目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巨大,1500亿元的年产值,将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加5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0%,年增加出口13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由6.1%提高到33%。同时还将拉动40万人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由63.4%上升到70%以上,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大批配套厂商入驻。
(六)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重点产业招商。产业集聚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我市现有38个产业集聚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6个。目前,通过大招商活动,承接发达地区链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各产业聚集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现已初步形成了中牟官渡、管城金岱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荥阳五龙和巩义豫联、回郭镇等铝工业集聚区,二七区马寨和新郑中原等食品工业集聚区,荥阳道北、金水杨金、新郑新港和上街区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等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以经开区为例,近5年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实现30%以上增长,2007年突破1亿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引进了海马、日产、中粮、中烟、郑煤机、龙工机械、益海嘉里、百事可乐、晶诚科技、旭飞液晶、中兴通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七)实施重点区域招商,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国内发达地区,大力实施驻地招商。今年以来,针对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区域,招商人员赴江浙、闽粤驻地数月,不怕苦累、连续作战,主动登门拜访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和洽谈,取得较好成效。5月份,赴杭州集中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浙商招商活动,成功签约11个项目,意向投资267亿元。8月份,赴深圳集中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港澳深地区闽商招商活动,成功签约15个项目,意向投资243亿元。目前,我市正大力开展“河南台湾月”活动,已分两批赴江苏、广东开展针对台商的招商活动,并将赴台湾举行经贸推介。
(八)举办各类经贸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近年来,我市认真组织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两年一次的国际少林武术节等大型活动;举办服务外包大会、世界华商领袖峰会、世界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投资洽谈、经贸交流活动;借省内外经贸活动平台,积极参与中博会、省投洽会、豫商大会、中原文化港澳行、宝岛行以及豫浙、豫粤、豫沪、豫京洽谈会等专项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厦洽会、东盟博览会、高交会等国内外重大投资洽谈活动,宣传推介郑州,扩大城市影响力,寻求新的投资线索,形成投资意向和签约项目。今年以来,通过各种经贸活动搭建的平台,新签约项目91个,其中内资项目71个,外资项目20个,意向投资896.12亿人民币。先后接待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1000余名重要客商来郑洽谈, UPS、多美滋、迪卡侬、普洛斯、台一、山田电机、娃哈哈、中南建设、雨润、世茂先后来郑投资考察并对在郑投资表示浓厚兴趣。
(九)加强项目跟踪,促进项目落地。通过大招商活动,已形成亿元以上项目154个,意向投资272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1个,意向投资2469亿元;在谈项目40个,意向投资832亿元;签约项目80个,意向投资1163亿元;在建项目34个,意向投资585亿元。针对这些招商资源,我市建立了项目台账制度,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名市领导定点联系、一个工作组全程跟踪,落实责任到人,加强跟踪督导,强化协调服务,狠抓项目落实。实行周例会制度,市主要领导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召开周例会10多次,研究重大项目50多个。推行无偿代理制度,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落实联审联批制度,联合商务、工商、环保、土地、规划等部门,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意向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达产。
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总体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主要矛盾突出,与中部其他省份和省内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招商引资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压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偏小。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居中等地位,仍落后于武汉和长沙。二是利用外资结构不平衡。房地产项目规模较大、发展较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35%,服务业及高新技术类项目比重偏小。三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门配合机制还未形成,工作合力不强,项目落地需经过近10个部门和环节,审批周期较长。项目跟踪机制落实不尽到位,个别部门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强化台账管理和定期通报、督查、点评制度,督促各单位加强跟踪服务。四是项目落地困难、履约率低。受土地指标限制,一些项目难以落地;受金融危机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投资企业不能按时履约,个别项目中途取消或不能进资。
三、积极做好今后时期招商引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招商主战略。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招商引资工作遇到一定困难。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安排,全面实施大招商战略,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出现恢复性增长。今后一定时期,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我们继续坚持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强力推动“大招商、招大商”战略,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全面实施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和利用外资水平。
(二)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继续巩固港澳台招商引资成果,开拓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引资市场,赴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境外招商活动。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特点,继续跟踪热点,在外资企业集中地区自主举办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开展“东引西进”专题招商,东赴山东、江苏,西进成都、重庆,推介郑州,形成新的招商资源。组织参加西博会、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旅游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及其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承诺落实到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树立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继续坚持周例会制度、联审联批制度和无偿代理制度,抓好项目推进与落实。完善外商投资、生活保障措施,提升外商在郑生活质量,加大外商投诉处理工作力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
(四)结合十二五规划搞好项目落实。将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与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好督查、督办与落实工作。经排查,初步筛选出31个重大签约项目、26个重大在建项目上报市委、市政府,待领导确定后拟列入“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跟踪进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抓好项目落实,促进经济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面做好大招商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仍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继续保持克难攻坚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把各项工作抓紧、做细、做实,为夺取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新胜利,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和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