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8月16日,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服务和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计划执行较好,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5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5.5%;第三产业增长8.7%。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总产79.91万吨,夏粮连续七年实现丰收。工业稳定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75.29亿元,增长19.4%,利润总额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48.7%。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8.5亿元,增长26.8%。上半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平稳较快、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会人员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非常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不少,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物价水平高位运行,资源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地方财政持续增收面临一定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下半年要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在加快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会人员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和分析研判工作,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狠抓落实。要进一步优化对企业的服务,注重改善民生,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下半年市政府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大招商为契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我市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技术、资本、市场相结合,促进我市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物流商贸业、文化创意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领域加快发展,把引进投资与发展园区经济相结合,壮大一批优势新兴产业集群;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抓好以金融、会展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与央企和国际500强企业开展合作。要重点抓好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从引进、审批、落地到开工建设各个环节都有专人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招商项目无障碍进入和实施,促使外来投资更好地服务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
(二)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好合村并城工作,探索运用集体土地建设、城市社区标准开发、村改居转换等办法,重点抓好以道路、供水排水、燃气、供电和环卫设施等为主的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合村并城步伐;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继续完善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落实好国家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扎实推进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黄提灌龙湖调蓄工程、杨桥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四是抓好秋季农业生产,积极组织种植、园艺等有关专家,进村入户指导,加强田间管理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扎实开展全国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丰富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制度,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在巩固提升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社区家政等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以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高服务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严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力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要坚持优化存量和控制增量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加快电力、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严控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把低排放、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的重点,做到以增量的高起点、高标准,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有效降低,并为未来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以稳定扩大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要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做好政策储备。要把中小企业作为消化就业人口的主战场,通过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释放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要继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有效缓解幼儿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要注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医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要加强价格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要努力维护全市社会稳定,健全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